【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与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针对含有大颗粒的固体残渣的水体过滤过程中,随着时间的累积,过滤器内会累积大量固体状滤渣,若不及时清除就会形成堵塞和粘连,造成过滤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需要周期性的清除收集滤渣;现有的滤渣清除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与工作方法。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包括竖向的筒壁,所述筒壁内一体化同轴心设置有固体杂质过滤盘,所述杂质过滤盘上均布镂空有若干固体杂质过滤孔,所述固体杂质过滤盘的上方形成进水池,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对应于所述进水池上方。
[0005]进一步的,所述筒壁的外壁一体化设置有圆环平台,所述筒壁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设置有第一升降器,所述第一升降器的第一升降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的筒壁(6),所述筒壁(6)内一体化同轴心设置有固体杂质过滤盘(4),所述杂质过滤盘(4)上均布镂空有若干固体杂质过滤孔(24),所述固体杂质过滤盘(4)的上方形成进水池(2),还包括进水管(40),所述进水管(40)的出水端对应于所述进水池(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6)的外壁一体化设置有圆环平台(17),所述筒壁(6)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梁(22),所述固定梁(22)上设置有第一升降器(20),所述第一升降器(20)的第一升降杆(18)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圆环平台(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过滤盘(4)的下方同轴心设置有能上下位移滤渣负压收集罐(7),所述滤渣负压收集罐(7)的外壁与所述筒壁(6)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出液仓(15);还包括出水管(16),所述出水管(1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环状出液仓(15),所述滤渣负压收集罐(7)的下端外壁同轴心一体化设置有圆环密封活动盘(13),所述圆环密封活动盘(13)的外圈与所述筒壁(6)的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滤渣负压收集罐(7)的罐内为负压收集仓(63),所述滤渣负压收集罐(7)的圆盘顶壁(5)的上表面分布有若干堵孔柱(9),每一个堵孔柱(9)的上方均同轴心对应有一个所述固体杂质过滤孔(24);当圆盘顶壁(5)的上表面接触到所述固体杂质过滤盘(4)下表面时,各堵孔柱(9)向上插入并封堵所对应的所述固体杂质过滤孔(24);当圆盘顶壁(5)的上表面与所述固体杂质过滤盘(4)下表面之间相互远离形成导液间隙(81),且导液间隙(81)的上下尺寸大于各堵孔柱(9)长度尺寸时,各堵孔柱(9)均与所对应的所述固体杂质过滤孔(24)分离,且各固体杂质过滤孔(24)均连通所述导液间隙(81),且所述导液间隙(81)的外圈连通所述环状出液仓(15)的上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出液仓(15)内设置有第二升降器(10),所述第二升降器(10)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固体杂质过滤盘(4)下表面,所述第二升降器(10)的第二升降杆(11)下端通过固定连接件(12)固定连接所述滤渣负压收集罐(7)的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渣负压抽液管(14),所述滤渣负压抽液管(14)的进液端同轴心连通所述滤渣负压收集罐(7)的锥形底(8)的底端,所述滤渣负压抽液管(14)上安装有负压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清理滤渣的水过滤净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顶壁(5)的轴心处镂空有第一中心负压孔(27),所述固体杂质过滤盘(4)的轴心处同轴心设置有第二中心负压孔(27.2);所述固体杂质过滤盘(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