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327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07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包括空调换热芯体、喷淋装置、间接蒸发新风入口、间接蒸发排风口、空调、回风口、热通道、机柜、冷通道、循环风机、送风口、隔板等。所述的系统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外置式空调,放置在顶部,箱体集成机柜及配电、装修等设施作为一个模块,间接蒸发AHU空调作为一个模块,到现场快速拼接;此外,采用间接蒸发AHU空调,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中心
,具体地说是一种实用性强、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个可作为数据中心构建的标准模块,将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等IT设施都设计到一个集装箱中。针对数据中心的高热密度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建设,普通的制冷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随着数据中心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单位功耗也在大幅增加,尤其是空调系统能耗,约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40%。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利用自然冷源替代传统电制冷源,从而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耗是建设绿色环保节能的数据机房重点;基于此,现设计了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系统,实现了数据中心的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用性强、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系统。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制冷方式,其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顶部;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为箱体结构,所述的箱体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部的底板上设置有机柜,所述的机柜位于所述容纳腔中间位置处,所述的箱体结构具有左侧板、右侧板和上顶板,所述的左侧板与所述的机柜之间形成热通道,所述的右侧板与所述的机柜之间形成冷通道,所述的上顶板上设置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的回风口与所述的热通道连通,所述的送风口与所述的冷通道连通,气流经过所述的冷通道并穿过所述的机柜内部间隙到达所述的热通道中,然后从所述的回风口处排出,所述的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壳体,所述的制冷壳体分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下腔室包括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的左腔室和右腔室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的左腔室通过回风口与所述的热通道连通,所述的右腔室内部设置有循环风机,所述的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的送风口对接;所述的上腔室内部设置有空调;所述的空调具有空调换热芯体,所述的空调换热芯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横向气流通道和C形气流通道,所述的横向气流通道与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互不相通,从回风口排出的热风依次穿过左腔室并通过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流入到所述的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处。
[0005]如此一来,所述的气流通道分为新风系统通道和循环系统通道,所述的新风系统通道和所述的循环系统通道纵横交错但是互补连通,使得内部循环系统和外部循环系统可以直接在上腔室的气流通道中进行热交换,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空气进入到机柜等设备的内部,避免引起设备故障;
[0006]具体来说,从回风口排出的热风依次穿过左腔室并通过所述的循环系统气流通道流入到所述的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处;
[0007]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冷壳体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所述的括左立
板、右立板和上盖板以及隔板为可拆卸式卡扣连接,能够通过拼接快速完成组装;
[0008]所述的左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排风口,所述的右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新风入口,所述的间接蒸发排风口和所述的间接蒸发新风入口通过所述的新风系统通道连通;
[0009]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间接蒸发排风口和间接蒸发新风入口数量为多个;
[0010]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上盖板上设置有喷淋装置,优选地,所述的喷淋装置为水雾喷头。
[0011]作为较佳实施例,在所述的右腔室上部设置有新风装置,所述的新风装置放置于所述的上腔室的横向气流通道进出口处;
[0012]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空调为间接蒸发AHU空调;
[0013]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根据温度型号控制空调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具体来讲,当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室外气温低于18℃时,压缩机停止工作,当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室外气温高于18℃时,则间接蒸发新风入口和间接蒸发排风口关闭,仅有空调压缩机工作对其进行制冷。
[0014]有益效果:
[0015]1、采用外置式空调,放置在顶部,箱体集成机柜及配电、装修等设施作为一个模块,间接蒸发AHU空调作为一个模块,到现场快速拼接。
[0016]2、采用间接蒸发AHU空调,当外界环境温度达到18
°
以下时,用外界空气与IT机房热回风进行热交换,达到制冷效果,不用启动压缩机,更节能。
[0017]3、空调换热芯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包括横向气流通道和C形气流通道,横向气流通道与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互不相通,通过C形气流通道形成制冷系统的内部循环,通过横向气流通道形成气体的外部循环,由于横向气流通道与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互不相通,使得外部空气不会直接进入到机柜中,也进一步避免了将空气中的浮尘带入到机柜中,引起设备故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冷系统的整体外观图。
[0019]附图标记:空调换热芯体1、喷淋装置2、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间接蒸发排风口4、空调5、回风口6、热通道7、机柜8、冷通道9、循环风机10、送风口11、隔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21]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新风制冷方式,其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顶部;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为箱体结构,所述的箱体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部的底板上设置有机柜8,所述的机柜8位于所述容纳腔中间位置处,所述的箱体结构具有左侧板、右侧板和上顶板,所述的左侧板与所述的机柜8之间形成热通道7,所述的右侧板与所述的机柜8之间形成冷通道9,所述的上顶
板上设置有回风口6和送风口11,所述的回风口6与所述的热通道7连通,所述的送风口11与所述的冷通道9连通,气流经过所述的冷通道9并穿过所述的机柜8内部间隙到达所述的热通道7中,然后从所述的回风口6处排出,所述的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壳体,所述的制冷壳体分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下腔室包括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的左腔室和右腔室之间通过隔板12隔开,所述的左腔室通过回风口6与所述的热通道7连通,所述的右腔室内部设置有循环风机10,所述的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的送风口对接;所述的上腔室内部设置有空调5;所述的空调具有空调换热芯体1,所述的空调换热芯体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从回风口6排出的热风依次穿过左腔室并通过所述的气流通道流入到所述的循环风机的进风口处;
[0022]所述的制冷壳体包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所述的括左立板、右立板和上盖板以及隔板12为可拆卸式卡扣连接,能够通过拼接快速完成组装;
[0023]所述的左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排风口4,所述的右立板上设置有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
[0024]所述的间接蒸发排风口4和间接蒸发新风入口3数量为多个;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间接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位于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的顶部;所述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为箱体结构,所述的箱体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部的底板上设置有机柜(8),所述的机柜(8)大致位于所述容纳腔中间位置处,所述的箱体结构具有左侧板、右侧板和上顶板,所述的左侧板与所述的机柜(8)之间形成热通道(7),所述的右侧板与所述的机柜(8)之间形成冷通道(9),所述的上顶板上设置有回风口(6)和送风口(11),所述的回风口(6)与所述的热通道(7)连通,所述的送风口(11)与所述的冷通道(9)连通,气流经过所述的冷通道(9)并穿过所述的机柜(8)内部间隙到达所述的热通道(7)中,然后从所述的回风口(6)处排出;所述的制冷装置具有制冷壳体,所述的制冷壳体分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的下腔室包括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的左腔室和右腔室之间通过隔板(12)隔开,所述的左腔室通过回风口(6)与所述的热通道(7)连通,所述的右腔室内部设置有循环风机(10),所述的循环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的送风口对接;所述的上腔室内部设置有空调(5);所述的空调具有空调换热芯体(1),所述的空调换热芯体(1)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横向气流通道和C形气流通道,所述的横向气流通道与所述的C形气流通道互不相通,从回风口(6)排出的热风依次穿过左腔室并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樱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天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