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梁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3082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在安装模板前,支架施工完成后,设立多个线性参照点,测出各线性参照点的平面点坐标,通过线性参照点建立多层平面参照系;在安装模板后,设立高程参照点;在模板上设立多个变形观测点,测出各变形观测点的平面点坐标;通过仪器监测各高程参照点的位置变化;通过仪器监测各变形观测点的位置变化;结合高程参照点和变形观测点的位置变化,判断梁体的变形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多层平面参照系和高程参照点,使得支架和模板在同一监测控制周期内,被同时监测,避免产生无效测量,且通过分别测量高程参照点和各变形观测点的位置变化,可明确知晓支架或模板的偏移方向以及沉降趋势,保证工程质量,提示施工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现浇梁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浇梁一般指连续梁。在建筑、桥梁、航空以及管道线路等工程中,常遇到一种梁具有三个或更多个支承,称为连续梁。
[0003]在现浇梁的施工过程中,在支模完成后,需使用现浇混凝土将桥梁主体浇筑成形。
[0004]在现有的现浇梁施工方法中,对梁体进行支模现浇的过程中,由于支架和模板均有可能发生沉降或偏移,现有的测量控制方法,仅能对模板的位置进行控制,在出现测量误差后才会对支架的位置进行复核,在测量控制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无效测量,且无法直接反应模板或支架的偏移量和沉降趋势,延误工期,降低施工效率,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所述现浇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在安装模板前,支架施工完成后,设立多个线性参照点,测出各线性参照点的平面点坐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安装模板前,支架施工完成后,设立多个线性参照点,测出各线性参照点的平面点坐标,通过线性参照点建立多层平面参照系;在安装模板后,设立高程参照点;在模板上设立多个变形观测点,测出各变形观测点的平面点坐标;通过仪器监测各高程参照点的位置变化;通过仪器监测各变形观测点的位置变化;结合高程参照点和变形观测点的位置变化,判断梁体的变形情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安装模板前,设立多个线性参照点,测出各线性参照点的平面点坐标,通过线性参照点建立多层平面参照系的步骤包括:在梁体的主体支架上,每隔5m设置一个放样断面,每个断面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放样多个线形参照点;将不同断面上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线形参照点依次连线,测量出每个线形参照点的X、Y轴向的点坐标,建立多层平面参照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安装模板后,设立高程参照点的步骤包括:在每个断面上的线形参照点中,各选取一个露出模板的线性参照点作为高程参照点;以海平面为参照,测量高程参照点的Z轴向点坐标作为初始高程参照点的Z轴坐标;在每个断面上,按照各断面对应的高程参照点的点坐标,以高程参照点为原点设立Z轴高程参照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模板上设立多个变形观测点,测出各变形观测点的平面点坐标的步骤包括:将18个变形观测点编为一组;将多组变形观测点分别布设在梁体的两端、梁体长度的1/4处、梁体长度的1/2处、梁体长度的3/4处的断面模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现浇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组变形观测点分别布设在梁体的两端、梁体长度的1/4处、梁体长度的1/2处、梁体长度的3/4处的断面模板上的步骤包括:将多个变形观测点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均匀布设在其对应的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存宝谢江胜仲维玲王博贤杨永范庆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