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布尔阿呷专利>正文

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292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上药和上药均匀的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包括有外壳、把手、喷管、喷涂、第一固定管、第一扭力弹簧、按压机构和旋转机构,外壳两侧均连接有把手,外壳一侧设有喷管,喷管一侧设有喷涂,喷管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固定管,第一固定管一侧和喷管之间设有第一扭力弹簧,外壳内设有按压机构,喷管和按压机构之间设有旋转机构。通过按压机构、旋转机构和上料机构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通过按压按压管,即可对人们的耳鼻口进行自动旋转上药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喷雾、熏疗作为最常用的两种耳鼻口科的治疗方式,得到广泛应用。熏疗利用药物加热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气体达到治疗目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法,实践证明,熏蒸治疗法作用直接,对各类耳鼻口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中药治治疗法,治疗周期长,医治过程辅助,医治用费高,难以达成短期控制耳鼻口发病。
[0003]现有的喷雾使用方便,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部位,利于提高效率,但是上药不均匀,容易触碰到皮肤,增加上药难度,因此现在研发一种能够实现自动上药和上药均匀的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喷雾上药不均匀和上药难度大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上药和上药均匀的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包括有外壳、把手、喷管、喷涂、第一固定管、第一扭力弹簧、按压机构、旋转机构和上料机构,外壳两侧均连接有把手,外壳一侧设有喷管,喷管一侧设有喷涂,喷管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固定管,第一固定管一侧和喷管之间设有第一扭力弹簧,外壳内设有按压机构,喷管和按压机构之间设有旋转机构,外壳和旋转机构之间设有上料机构。
[0006]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按压机构包括有按压管、第二固定管、单向板和第二扭力弹簧,外壳内一侧设有第二固定管,第二固定管一侧和第一固定管卡接,第二固定管一侧设有按压管,第二固定管一侧转动式连接有单向板,单向板和第二固定管之间设有第二扭力弹簧。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一推杆、第一固定块和固定槽,按压管一侧设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和外壳滑动式连接,第一推杆套在喷管外侧,第一推杆一侧内壁上部设有第一固定块,喷管一侧外壁设有固定槽,第一固定块和固定槽接触配合。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架、存储瓶、第二推杆、第二固定块、滑动块、第三固定块、卡块和压缩弹簧,把手顶部之间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顶部设有存储瓶,存储瓶一侧和按压管连接,存储瓶一侧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推杆,第二推杆一侧设有楔形块,第一推杆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之间滑动式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下部滑动式连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和第一推杆连接,第三固定块一侧滑动式连接有卡块,卡块和第二推杆滑动式配合,卡块两侧对称的和第三固定块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闭合机构,闭合机构包括有转动管、拉杆和挡板,外壳一侧外壁转动式连接有转动管,外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拉杆,拉杆一侧和转动
管螺纹式连接,拉杆一侧之间设有挡板,挡板套在喷涂外壁。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护手机构,护手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架、伸缩杆和推板,把手一侧之间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套在外壳外侧,第二支架两侧均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一侧之间设有推板,推板位于按压管一侧。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架、滑杆和螺母,第一支架一侧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滑动式连接有滑杆,滑杆一侧和第一推杆连接,第三支架一侧螺纹式连接有螺母。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转动管外壁均匀开有条纹槽。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按压机构、旋转机构和上料机构之间的配合,可以实现通过按压按压管,即可对人们的耳鼻口进行自动旋转上药的效果,而且能够实现间隔上料的效果。
[0014]2、通过闭合机构、护手机构和调节机构之间的配合,不仅可以对人们的手部进行保护,同时能够可以控制药液喷出的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按压机构第一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按压机构第二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B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上料机构第一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C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上料机构第二种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专利技术闭合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3为本专利技术护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4为本专利技术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以上附图中:1

外壳,2

把手,3

喷管,4

喷涂,5

第一固定管,6

第一扭力弹簧,7

按压机构,71

按压管,72

第二固定管,73

单向板,74

第二扭力弹簧,8

旋转机构,81

第一推杆,82

第一固定块,83

固定槽,9

上料机构,91

第一支架,911

存储瓶,92

第二推杆,93

第二固定块,94

滑动块,95

第三固定块,96

卡块,97

压缩弹簧,10

闭合机构,101

转动管,102

拉杆,103

挡板,11

护手机构,111

第二支架,112

伸缩杆,113

推板,12

调节机构,121

第三支架,122

滑杆,123

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0031]实施例1
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如图1

11所示,包括有外壳1、把手2、喷管3、喷涂4、第一固定管5、第一扭力弹簧6、按压机构7、旋转机构8和上料机构9,外壳1左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把手2,外壳1右侧设有喷管3,喷管3右端设有喷涂4,喷管3左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固定管5,第一固定管5右侧和喷管3之间设有第一扭力弹簧6,外壳1内设有按压机构7,喷管3和按压机构7之间设有旋转机构8,外壳1和旋转机构8之间设有上料机构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外壳(1)、把手(2)、喷管(3)、喷涂(4)、第一固定管(5)、第一扭力弹簧(6)、按压机构(7)、旋转机构(8)和上料机构(9),外壳(1)两侧均连接有把手(2),外壳(1)一侧设有喷管(3),喷管(3)一侧设有喷涂(4),喷管(3)一侧转动式连接有第一固定管(5),第一固定管(5)一侧和喷管(3)之间设有第一扭力弹簧(6),外壳(1)内设有按压机构(7),喷管(3)和按压机构(7)之间设有旋转机构(8),外壳(1)和旋转机构(8)之间设有上料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其特征是:按压机构(7)包括有按压管(71)、第二固定管(72)、单向板(73)和第二扭力弹簧(74),外壳(1)内一侧设有第二固定管(72),第二固定管(72)一侧和第一固定管(5)卡接,第二固定管(72)一侧设有按压管(71),第二固定管(72)一侧转动式连接有单向板(73),单向板(73)和第二固定管(72)之间设有第二扭力弹簧(7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其特征是:旋转机构(8)包括有第一推杆(81)、第一固定块(82)和固定槽(83),按压管(71)一侧设有第一推杆(81),第一推杆(81)和外壳(1)滑动式连接,第一推杆(81)套在喷管(3)外侧,第一推杆(81)一侧内壁上部设有第一固定块(82),喷管(3)一侧外壁设有固定槽(83),第一固定块(82)和固定槽(83)接触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耳鼻口科旋转式上药装置,其特征是:上料机构(9)包括有第一支架(91)、存储瓶(911)、第二推杆(92)、第二固定块(93)、滑动块(94)、第三固定块(95)、卡块(96)和压缩弹簧(97),把手(2)顶部之间设有第一支架(91),第一支架(91)顶部设有存储瓶(911),存储瓶(911)一侧和按压管(7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布尔阿呷
申请(专利权)人:布尔阿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