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郁百超专利>正文

脉冲快速充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856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脉冲快速充电机,由直流电源、充电电路、放电电路、控制电路和蓄电池组成,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是脉冲式的准方波,在每一个充电时间间隔之后有一个放电时间间隔,而在放电时间间隔的前后,各有一个间歇时间间隔,上述所有时间间隔的长短和充放电脉冲的幅度可根据不同蓄电池的充电特性自由设定。其特点是能缩短充电时间、大量节约能源、延长蓄电池寿命、增加蓄电池实际容量。(*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脉冲快速冲电机。蓄电池在如下两种情况下需要充电1.新蓄电池使用前,必须充电,称初次充电,充电时间大约需要30-50小时。2.蓄电池放电完毕,应立即充电,称正常充电,亦称补充充电,充电时间大约12-15小时。通常采用恒流充电法或恒压充电法。恒流充电法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保持恒定,蓄电池电压逐渐升高,此法充电时间较少,但在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大部分能量都用来电解水,蓄电池冒出大量气泡,不仅浪费大量电能,而且使极板活性物质脱落。恒压充电法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保持恒定,刚充电时,充电电流很大,随着蓄电池电压的升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此法可避免蓄电池过量充电,但充电初期产生的大电流,亦可损坏极板。为了避免单独采用恒流充电或恒压充电所产生的弊端,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分级定流充电法或定流定压充电法,即快充浮充法。分级定流充电法将充电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10小时率电流充电6-7小时,第二阶段用20小时率电流充电14-17小时,一般充到单只蓄电池端电压2.6-2.7伏,连续两小时电压不变,并且直到极板冒泡为止。定流定压充电法将充电周期分成两半,前半周期用0.1C电流将蓄电池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快速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和蓄电池,在充电电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还有一个放电电路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另有一个控制电路协调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交替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快速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和蓄电池,在充电电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还有一个放电电路对蓄电池进行放电,另有一个控制电路协调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交替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由逻辑电路、定时电路和检测电路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由整流桥B1、电感L1、电容C1及其周围元件组成;B1的1脚接保险F1,其2脚接电容C5,F1和C5的另一端接220VAC,电容C6跨接在B1的1、2脚之间,电容C7、C2的一端、C1的负极同时接到B1-4形成地(直流电源的负极),B1的3脚接电阻R3,R3的另一端接C7和电感L1,L1的另一端接C2的一端、C1的正极,形成直流电源的正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充电电路由定时器U1、开关管Q1、Q2和变压器T1及其周围元件组成;C8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接地,电阻R4的一端、变压器T1初级的上端接直流电源的正极,R4的另一端接U1-8,C8的正极和DZ1的负极也接到U1-8,形成+12V,二极管D1的正极的U1-7,其负极接U1-2,电容C3同时接U1的2、7脚,其另一端接地,U1-1接地,U1-5通过电阻R8接地,U1-3通过电阻R1接Q2的基极,U1-4接Q1的集电极,同时接U10-6;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接+12V,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电容C9接地,并通过电阻R2接Q2的发射极;Q2的集电极接T1原边的下端,电容C4和电阻R7串联,跨接在Q2的集电极和地之间,T1的付边接整流桥B2的1、2脚,电容C10和电阻R9并联,一头接B2-4,另一头接电感L2,L2的另一头接B2-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放电电路由三个电路结构完全相同的可控硅及其驱动触发电路组成;光电耦合器件OPT1二极管部份的正极通过电阻R13接U4-3,其负极通过电位器VR2接地,OPT1三极管部份的集电极接SCR1的阳极,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4接SCR1的阴极,同时接三极管Q3的基极,Q3的集电极接SCR1的阳极,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2接SCR1的阴极,同时接可控硅SCR1的门极;光电耦合器件OPT2的二极管部份的正极通过电阻R16接U4-11,其负极通过电位器VR3接地,OPT2三极管部份的集电极接SCR2的阳极,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7接SCR2的阴极,同时接三极管Q4的基极,Q4的集电极接SCR2的阳极,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5接SCR2的阴极,同时接可控硅SCR2的门极;光电耦合器件OPT3二极管部份的正极通过电阻R19接U4-3,其负极通过电位器VR4接地,OPT3三极管部份的集电极接SCR3的阳极,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20接SCR3的阴极,同时接三极管Q5的基极,Q5的集电极接SCR3的阳极,其发射极通过电阻R18接SCR3的阴极,同时接可控硅SCR3的门极;电阻R11和蓄电池E1串联,SCR1和SCR2串联,电阻R21和SCR3串联,可控硅的阳极都朝上,然后三者并联,电容C11的正极接SCR1的阴极,其负极接SCR3的阳极,E1的负极接Vo-,其正极接电阻R10,R10的另一端接Vo+。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机,其特征在于逻辑电路由JK触发器U5、与门U3、U4、或门U10、单稳态多谐振荡器U6-U9、定时电路U11和三端电压调整器U2组成;U6的3、4脚接地,10、11脚之间跨接定时电容C12,11脚又通过电阻R22接+5V,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百超
申请(专利权)人:郁百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