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不锈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不锈钢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由于其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的特点,因此常常被用于一些气体介质或流体介质的传输,通常情况下,这些介质的传输要求高,密封性要求要,并且有些介质在传输的过程中,压力较大,从而单层的不锈钢管存在强度不够,或者由于内外压力的不同,且内部的高压有时还存在扰动,从而时间一长,容易存在不锈钢管变形、甚至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0004]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不锈钢管,包括外管、内管以及两个端部加强单元,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所述内管的长度等于所述外管的长度,两个端部加强单元位于所述外管的两端;所述内管的两端均固定有端部固定单元,所述端部固定单元包括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不锈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2)、内管(1)以及两个端部加强单元,所述内管(1)位于所述外管(2)内部,所述内管(1)的长度等于所述外管(2)的长度,两个端部加强单元位于所述外管(2)的两端;所述内管(1)的两端均固定有端部固定单元,所述端部固定单元包括与内管(1)的外圆周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环(1.1),所述第一固定环(1.1)处具有多个圆柱形杆(1.2),所述圆柱形杆(1.2)处具有第一螺纹(1.3)和第二螺纹(1.4);所述端部加强单元包括第一加强单元、第二加强单元、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多个与第一螺纹(1.3)配合的第一螺母(4.1)以及多个与第二螺纹(1.4)配合的第二螺母(4.2),所述第一加强单元包括第一圆环部(3.3)以及与第一圆环部(3.3)连接的圆环状的插入单元(3.1),所述插入单元(3.1)位于所述外管(2)和所述第一固定环(1.1)之间,所述插入单元(3.1)内圆周处具有与第一固定环(1.1)抵接密封的第一圆环形凸筋(3.2.1),所述插入单元(3.1)的外圆周处具有与外管(2)的内侧壁抵接密封的第二圆环形凸筋(3.2.2),所述第一圆环部(3.3)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固定环(1.1)的端部,另一端具有多个用于容纳第一螺母(4.1)的第一沉孔(3.4),所述第一圆环部(3.3)处还具有多个与第一沉孔(3.4)连通的用于被圆柱形杆(1.2)穿过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加强单元包括第二圆环部(6.4)以及与第二圆环部(6.4)固定连接的端部法兰(6),所述第一密封圈(5.1)被夹持在内管(1)的端部和端部法兰(6)之间,所述第二密封圈(5.2)被夹持在外管的端部和端部法兰(6)之间,所述第二圆环部(6.4)具有多个被圆柱形杆(1.2)穿过的第二穿孔(6.5),所述端部法兰(6)处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二穿孔(6.5)连通的第二沉孔(6.6),所述第二螺母(4.2)位于第二沉孔(6.6)处,所述第二圆环部(6.4)的端部抵接所述第一圆环部(3.3)的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不锈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加强单元中,第一沉孔(3.4)、第二沉孔(6.6)、第一穿孔、第二穿孔(6.5)、第一螺母(4.1)、第二螺母(4.2)的数量均相等;第一圆环部(3.3)处的第一穿孔的数量等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1)处的圆柱形杆(1.2)的数量;所述第一固定环(1.1)处的多个圆柱形杆(1.2)呈环形等间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不锈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1)处的圆柱形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皓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祐精密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