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靖蓉专利>正文

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65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包括一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包括一容纳槽、一渗透膜、一第一导管、一第二感应元件及一泵。容纳槽包括一槽壁,形成一容纳空间,其中槽壁上形成一第一开口。渗透膜设置于第一开口。第一导管的一端连接至容纳空间,而另一端与一静脉连接。第二感应元件接收来自一供电装置的一第一感应元件所发出的一无线电波以发出一电讯号。泵设置于容纳槽中且与第二感应元件连接,驱动泵以于容纳空间中产生一负压,以此引导淋巴液,并透过第一导管引流至静脉。并透过第一导管引流至静脉。并透过第一导管引流至静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淋巴引流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有效缓解淋巴水肿(lymphedema)的新颖淋巴引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淋巴水肿是指身体组织内积蓄过多淋巴液体而产生的肿胀。正常情况下,由微血管渗出10%的动脉血具有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会经由淋巴管流至淋巴结,最后再流回至静脉。然而,当近心端淋巴结经手术摘除,甚至因放射治疗而破坏剩余淋巴结的功能,或淋巴系统自然产生缺失时或因寄生虫破坏淋巴系统,则淋巴液会发生难以回收而蓄积于组织中,产生淋巴水肿的现象。
[0003]通常,乳癌患者较容易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据统计,大约6

30%的乳癌患者会产生淋巴水肿,因为乳癌通常系透过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会进行移除腋下淋巴系统,而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会使得剩余淋巴组织纤维化。在乳癌患者中,有些在接受放射线或手术治疗后3年内发生淋巴水肿现象。由于淋巴水肿是在皮下脂肪层累积过多含有高渗透压蛋白质的组织液,除了外观会有肿胀的现象外,更为细菌滋生的温床,严重者会导致皮肤病变、纤维化及蜂窝性组织炎(cellulitis),而影响日常生活及外观,甚至有生命危险。
[0004]目前,临床治疗淋巴水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肢体外加压、按摩、复健或穿压力衣/压力袜(compression garments),以降低水肿程度,并通过药物治疗,以预防及治疗蜂窝性组织炎或淋巴管炎的发生。然而,若是淋巴水肿严重患者,则须通过外科手术介入,或是在皮下组织植入淋巴引流设备,以更为积极的方式治疗淋巴水肿。而习知的淋巴引流设备均在设备内部置放电池,以提供淋巴引流设备工作的电力来源,但是内置电池不仅可能电力耗尽,更可能随着时间缓慢的崩解而泄漏出内部物质,故患者需要周期性的接受手术以更换内置电池,因而造成患者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0005]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发展一种改良的淋巴引流设备,以消除或缓和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以减少接收手术的次数、或解决内置电池可能崩解等问题。
[0007]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观点,提出一种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包括引流装置。引流装置包括容纳槽、渗透膜、第一导管、第二感应元件及泵;容纳槽包括槽壁,且槽壁形成容纳空间,其中槽壁上形成第一开口;渗透膜设置在第一开口,以使淋巴液渗透进入容纳槽的容纳空间中,其中渗透膜可由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分子所制成,在此,本专利技术的渗透膜有两种设计,一种有设计电性(原则上以带负电为主),一种没有特别针对电性设计,较佳情况下,渗透膜是由带负电的聚合物分子材料所制成。
[0008]此外,第一导管的一端连接至容纳槽的容纳空间,而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静脉(直径约2~5mm)连接,以使容纳槽的容纳空间与静脉连通;第二感应元件接收来自供电装置的第一感应元件所发出的无线电波以发出电讯号;以及泵设置于容纳槽中且与第二感应元件电性连接,其中第二感应元件所发出的电讯号驱动泵以在容纳空间中产生可介于10mmHg至100mmHg的负压,较佳介于10mmHg至50mmHg,更佳介于10mmHg至30mmHg,最佳介于10mmHg至15mmHg,或者是介于30mmHg至50mmHg,亦或是介于50mmHg至80mmHg,以使容纳空间中的压力小于容纳空间外的压力(即组织压力),以此引导淋巴液由容纳空间之外渗透入容纳空间之内,并通过第一导管引流至静脉,以达到排除组织间淋巴液的功效。
[0009]在上述渗透膜材料中,本专利技术可使用带有负电的聚合物分子材料制成,其原因是由于使用电中性渗透膜时,成纤维母细胞(fibroblast)会在渗透膜上发生贴附并形成生物膜,而造成渗透膜堵塞;若使用带正电渗透膜时,在有感染的情况下则细菌可能会因吸附至渗透膜而造成渗透膜堵塞。因此,渗透膜最佳是由带负电的聚合物分子材料制造,以避免渗透膜因堵塞而需依赖手术进行更换。若是使用没有针对电性设计的渗透膜的情况下,亦有数种方式能够解决;例如可以使用最小手术切口的方式,在适当的位置,透过门诊手术来进行置换;或者我们可以经由表面的硅胶片局部注射抗凝剂、纤维母细胞抗体、预防或治疗性抗生素等能防止阻塞性渗透膜形成的药物。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中,还包括供电装置,其中供电装置可包括第一感应元件,且第一感应元件发射无线电波,使无线电波可被引流装置的第二感应元件接收,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以此以无线供电的方式提供引流装置所需的电源。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中,供电装置还包括供电元件,与第一感应元件电性连接,用以供电至该第一感应元件,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此,供电元件可为电容、电池或任何适当的储能装置,只要可提供第一感应元件所需的电能即可,且供电元件为可更换的设计,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中,第一感应元件及第二感应元件可分别为感应线圈,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第一感应元件及第二感应元件可为任何能够电磁感应的元件。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中,泵可包括入口端及出口端,而渗透进入容纳槽的容纳空间的淋巴液可由入口端引流至出口端,并由第一导管引流至静脉,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
[0013]在一实施例中,泵可设置于容纳槽的容纳空间中,容纳槽的槽壁上还形成一第二开口,且出口端与第二开口连接,如此一来,泵的出口端可直接引导容纳槽的容纳空间中的淋巴液,将其引导至出口端连接的第二开口,达到将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外部的淋巴液引流至静脉的目的,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
[0014]在另一实施例中,泵可设置于容纳槽的外侧,容纳槽的槽壁上还形成一第二开口,且入口端可与第二开口连接,而出口端可与第一导管连接,以此通过泵外设于容纳槽的设计,可使泵具有可拆性,为可拆式泵,以依照不同需求而更换不同泵,达到较佳的淋巴引流效果,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
[0015]在再一实施例中,泵可更包括第二导管,容纳槽的槽壁上还形成一第二开口,且入口端通过第二导管与第二开口连接,由此,第二导管的一端会与第二开口连接,而另一端则会与泵的入口端连接,以此可使泵无须邻近引流装置设置,通过泵及容纳槽的分离设置,而
可缩小引流装置的体积,以减少患者于植入处的不适感,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除此之外,为了应对不同组织的淋巴引流状况,本专利技术的泵可设计为可调整压力的泵,或者可遥控的泵,亦或可由无线控制的泵,例如可为微型泵、蠕动式微型泵(peristaltic micro bump)或手动式微型泵,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通过控制泵压力以及速度,达到控制淋巴引流的效果。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淋巴引流设备中,引流装置可更包括逆止阀(anti

reflux valve),例如可为单瓣式逆止阀或双瓣式逆止阀,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逆止阀可设置于第二开口、第一导管、及第二导管的至少一者上,其中以双瓣式逆止阀为例,其在管壁内形成两片半弯式弹片,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淋巴液至静脉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引流装置,包括:一容纳槽,包括一槽壁,且该槽壁形成一容纳空间,其中该槽壁上形成一第一开口;一渗透膜,该渗透膜设置于该第一开口,以使淋巴液渗透进入该容纳槽的该容纳空间中;一第一导管,其中该第一导管的一端连接至该容纳槽的该容纳空间,而该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一静脉连接,以使该容纳槽的该容纳空间与该静脉连通;一第二感应元件,接收来自一供电装置的一第一感应元件所发出的一无线电波以发出一电讯号;以及一泵,设置于该容纳槽中且与该第二感应元件连接,其中该第二感应元件所发出的该电讯号驱动该泵以于该容纳空间中产生一负压,使该容纳空间中的压力小于该容纳空间外的压力,以此引导淋巴液由该容纳空间之外渗透入该容纳空间之内,并透过该第一导管引流至该静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该供电装置,其中该供电装置包括该第一感应元件,且该第一感应元件发射该无线电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供电装置更包括一供电元件,与该第一感应元件电性连接,用以供电至该第一感应元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应元件及该第二感应元件分别为一感应线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泵包括一入口端及一出口端,而渗透进入该容纳槽的该容纳空间的淋巴液是由该入口端引流至该出口端,并由该第一导管引流至该静脉。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泵设置于该容纳槽的该容纳空间中,该容纳槽的该槽壁上更形成一第二开口,且该出口端与该第二开口连接。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泵设置于该容纳槽的外侧,该容纳槽的该槽壁上更形成一第二开口,且该入口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郑靖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