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以及使用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享有2020年11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
‑
2020
‑
0150906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使用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4]取决于发光层的材料,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大致分类为无机发光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有源矩阵型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自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下文称为“OLED”),并且具有响应速度快、发光效率高、亮度高以及视角宽等优点。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形成在每个像素中。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在发光效率、亮度和视角方面表现优异,并且由于其能够以全黑色来呈现黑色灰度而提供卓越的对比度以及色彩再现性。
[0005]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不需要背光单元,并且可实现在作为柔性材料的塑料基板、薄玻璃基板或金属基板上。因此,作为有机发光显示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金属层;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覆盖所述半导体层的第二绝缘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二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驱动元件的底部栅极,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所述驱动元件的顶部栅极,所述顶部栅极通过穿透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一接触孔连接至所述底部栅极,其中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所述驱动元件的半导体沟道,所述半导体沟道与所述顶部栅极和所述底部栅极交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连接至提供数据电压的数据线、提供栅极信号的栅极线、提供像素驱动电压的VDD线以及提供基准电压的REF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元件,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栅极信号,向所述驱动元件的顶部栅极和底部栅极施加所述数据电压;第二开关元件,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栅极信号,向所述驱动元件的源极施加所述基准电压;以及通过所述驱动元件驱动的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压被施加至所述驱动元件的漏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施加所述像素驱动电压的第1
‑
1电源线图案;底部栅极图案,所述底部栅极图案包括所述驱动元件的底部栅极以及与所述底部栅极连接的电容器的下电极;以及包括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线图案,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顶部栅极图案,所述顶部栅极图案包括所述驱动元件的顶部栅极以及与所述顶部栅极连接的所述电容器的上电极,并且所述顶部栅极图案与所述第一接触孔交叠;以及包括所述栅极线的栅极线图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半导体层包括:第一半导体图案,所述第一半导体图案包括所述驱动元件的半导体沟道、与所述驱动元件的半导体沟道连接的电容器的中间电极、所述驱动元件的源极和漏极、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半导体沟道、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源极和漏极、以及施加所述像素驱动电压的第1
‑
2电源线,所述第一半导体图案与第二接触孔交叠;以及第二半导体图案,所述第二半导体图案包括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半导体沟道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源极和漏极,并且所述第二半导体图案与所述第一接触孔交叠,其中所述第1
‑
1电源线和所述第1
‑
2电源线彼此交叉,且所述第一绝缘层插置在所述第1
‑
1电源线和所述第1
‑
2电源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半导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层上的平坦化层,其中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连接至所述第一半导体图案,其中所述第二接触孔穿透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第三绝缘层,以暴露所述第一半导体图案,其中在所述第二接触孔内与所述阳极连接的所述第一半导体图案的一部分是所述半导体层的金属化部分,或者是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层上的金属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底部栅极图案的一个长边和所述数据线图案之间的第一狭缝,其中所述平坦化层、所述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从所述第一狭缝被去除,其中所述发光元件的阳极覆盖所述第一狭缝的侧表面和底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狭缝的长度基本等于所述底部栅极图案的所述一个长边的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底部栅极图案的另一个长边和所述第1
‑
1电源线图案之间的第二狭缝,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从所述第二狭缝被去除,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绝缘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