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驱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2572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焦驱动致动器,包括:第一载体,包括装载有第一镜头组装体的第一贴装机、安装有第一磁体的第一支持部、以第一贴装机为基准设置于第一支持部的反侧的第一引导件,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第二载体,包括装载有第二镜头组装体的第二贴装机、安装有第二磁体的第二支持部、以第二贴装机为基准设置于第二支持部的反侧的第二引导件,能够在第一载体上部或者下部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壳体,容纳第一以及第二载体;第一线圈部,与第一磁体面对面设置;以及第二线圈部,与第二磁体面对面设置,其中,第一载体包括使第二引导件移动而形成通路的第一空间,第二载体包括使第一引导件移动而形成通路的第二空间。件移动而形成通路的第二空间。件移动而形成通路的第二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驱动致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驱动致动器,更具体地,该变焦驱动致动器可更稳定地提高根据镜头扩张的移动距离的驱动性能。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针对影像处理的硬件技术的发展,对影像摄影等使用者需求的提高,在如独立相机装置、手机、智能手机等安装于移动终端的相机模块等,实现了自动聚焦(AF,Auto Focus),防抖补正(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等功能。
[0003]另外,最近出现了通过放大(Zoom

in)以及缩小(Zoom

out)等调整焦距从而可以多样地改变拍摄对象的大小等的变焦镜头用致动器,还出现了根据实施形式组合性适用多个镜头的相互位置关系从而进一步多样地实现变焦功能的致动器。
[0004]针对这种变焦镜头用致动器,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的变焦镜头的移动距离相比于一般镜头会更延长或者扩张,因此,应设计为确保该更延长或者扩张的大小的驱动力。
[0005]然而,为了分别确保多个载体的各个独立的移动空间,现有致动器设计为使驱动载体的物理结构实现为单纯多个的形态。
[0006]因此,现有致动器中致动器本身的大小在增大,因此很难适用于将大小或体积等作为重要问题的智能手机等应用装置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背景中的问题而专利技术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焦驱动致动器,其能够更稳定地维持各载体的驱动,而且更有效地实现致动器的空间利用率。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以及优点可通过以下说明被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更明确地知晓。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及优点可通过权利要求书中出现的结构和其结构的组合来实现。
[0010]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为了实现所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变焦驱动致动器,包括:第一载体,其包括装载有第一镜头组装体的第一贴装机、安装有第一磁体的第一支持部、以所述第一贴装机为基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持部的反侧的第一引导件,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第二载体,其包括装载有第二镜头组装体的第二贴装机、安装有第二磁体的第二支持部、以所述第二贴装机为基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持部的反侧的第二引导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载体上部或者下部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壳体,其容纳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载体;第一线圈部,其与所述第一磁体面对面设置;以及第二线圈部,其与所述第二磁体面对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载体包括使所述第二引导件移动而形成通路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载体包括使所述第一引导件移动而形成通路的第二空间。
[0012]其中,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一支持部,以光轴方向为基准具有相比于所述第一贴装机
更延长的形状,并包括所述壳体上形成的与第一导轨面对面设置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引导件包括所述壳体上形成的与第二导轨面对面设置的第二轨道,此时,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一导轨之间、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二导轨之间的滚珠。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二支持部,以光轴方向为基准具有相比于所述第二贴装机更延长的形状,即具有沿着与所述第一支持部的延长方向相反的方向延长的形状,并包括所述壳体上形成的与第三导轨面对面设置的第三轨道,所述第二引导件包括所述壳体上形成的与第四导轨面对面设置的第四轨道,此时,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三轨道和第三导轨之间、所述第四轨道和第四导轨之间的滚珠。
[0014]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一空间形成于所述第一贴装机和所述第一支持部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二空间形成于所述第二贴装机和所述第二支持部之间。
[0015]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磁轭,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一磁体产生引力;以及第一平衡磁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引导件上,与所述磁轭产生引力。
[0016]根据实施形式,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磁轭,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第二磁体产生引力;以及第二平衡磁体,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引导件上,与所述磁轭产生引力。
[0017]专利技术效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通过将多个载体的物理结构以互相相反的方向对称设置,从而充分确保装载于各载体上的各镜头的独立的各个移动范围。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各载体的一部分相互以交叉或者重叠的形式改善物理结构,从而不仅能够有效地确保多个载体分别独立地移动,还能将装置整体结构和形状实现成更能空间缩小的形式,从而能够实现整体空间最小化以及更能适用于通过其的移动中端的小型化等。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以装载镜头的空间为基准,每各载体呈非对称形式以提供磁体装载空间,从而使充分大小的磁体设置于各载体上,以更有效地增强各载体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
[0021]本说明书中所附的以下附图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用于与后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起更加有效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但不能解释为本专利技术被这些附图所示的内容所限制。
[0022]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一实施例的变焦驱动致动器以及相机模块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一实施例的变焦驱动致动器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一实施例的第一载体等详细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4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一实施例的第二载体等详细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5及图6是显示第一以及第二载体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0027]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结构的截面图。
[0028]图8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轨道以及导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考所附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此之前,不能将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用语或者单词解释为常用或者字典上限定的含义,专利技术人为了将自己的专利技术以最好的方式进行说明,切入对用语概念恰当定义的原则,应当解释成符合本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含义和概念。
[0030]另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和附图中所示的结构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优选的一实施例,并不能代表本专利技术的整个技术思想,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申请而言,可具有能够代替它们的多种同等物和变形例。
[0031]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一实施例的变焦驱动致动器(以下简称为“致动器”)100以及相机模块10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32]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100本身当然为独立装置,如图1所示,与反射计模块200等一起还能构成为相机模块1000。
[0033]如下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致动器100是指将装载有镜头(镜头组装体)的多个载体分别沿着光轴方向线性移动从而实现自动聚焦(AF,Auto Focus)或者变焦(Zoom)的致动器。
[0034]设置于致动器100的前方或上部(光轴方向为基准)的反射计模块200执行将拍摄对象的光(light)路径Z1反射或者折射成镜头方向的路径Z的功能。这种沿着光轴方向反射或者折射的光通过设置于载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驱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载体,包括装载有第一镜头组装体的第一贴装机、安装有第一磁体的第一支持部、以所述第一贴装机为基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持部的反侧的第一引导件,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第二载体,包括装载有第二镜头组装体的第二贴装机、安装有第二磁体的第二支持部、以所述第二贴装机为基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持部的反侧的第二引导件,能够在所述第一载体上部或者下部沿着光轴方向移动;壳体,容纳所述第一载体及第二载体;第一线圈部,与所述第一磁体面对面设置;以及第二线圈部,其与所述第二磁体面对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载体包括使所述第二引导件移动而形成通路的第一空间,所述第二载体包括使所述第一引导件移动而形成通路的第二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驱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持部,以光轴方向为基准具有相比于所述第一贴装机更长的形状,并包括所述壳体上形成的与第一导轨面对面设置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一引导件包括所述壳体上形成的与第二导轨面对面设置的第二轨道,还包括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一导轨之间、所述第二轨道和第二导轨之间的滚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熙升李圭珉
申请(专利权)人:磁化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