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电极、具有其的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247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当在金属箔的表面上层叠形成第一合剂层和第二合剂层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测量第一合剂层的宽度和第二合剂层的宽度的二次电池用电极。正极体(二次电池用电极)301是包括带状的正极箔301a和设置在正极箔301a上的正极合剂层301b的正极体301,正极合剂层301b包含:设置在正极箔301a上的第一正极合剂层311;和设置在第一正极合剂层311上的第二正极合剂层312,第一正极合剂层311的宽度大于第二正极合剂层312的宽度。二正极合剂层312的宽度。二正极合剂层312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二次电池用电极、具有其的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金属箔的表面上设置有合剂层的二次电池用电极、具有该二次电池用电极的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各汽车制造商开发了电动汽车(EV)或利用电动机对驱动的一部分进行辅助的混合动力汽车(HEV),作为其电源,要求高容量且高输出的二次电池。作为这样的二次电池,已知包括在正极金属箔的表面上设置有正极合剂层的正极和在负极金属箔的表面上设置有负极合剂层的负极的二次电池。另外,还已知为了提高二次电池的特性,通过将2种合剂层层叠来形成正极合剂层或负极合剂层的二次电池用电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集电箔和负极合剂层,负极合剂层包含第一负极合剂层和第二负极合剂层,第一负极合剂层配置在集电箔上,第二负极合剂层配置在第一负极合剂层上。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815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然而,当像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金属箔的表面上层叠形成2个合剂层的情况下,2个合剂层的宽度会对电池特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2个合剂层的宽度进行全量检查。
[0009]但是,当在金属箔的表面上层叠形成2个合剂层的情况下,通常使用相同形状且相同尺寸的涂敷模具来涂敷合剂浆料。由此,下侧(金属箔侧)合剂浆料层成为被上侧合剂浆料层覆盖的状态,在干燥工序后,下侧(金属箔侧)合剂层成为被上侧合剂层覆盖的状态。因此,难以测量下侧合剂层的宽度,从而需要在涂敷下侧合剂浆料并使其干燥来测量下侧合剂层的宽度之后,涂敷上侧合剂浆料并使其干燥来测量上侧合剂层的宽度。即,无法同时测量下侧合剂层的宽度和上侧合剂层的宽度,因此,存在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当在金属箔的表面上层叠形成第一合剂层和第二合剂层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测量第一合剂层的宽度和第二合剂层的宽度的二次电池用电极、具有该二次电池用电极的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0011]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包括带状的金属箔和设置在所述金属箔上的合剂层,所述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特征在于,所述合剂层包含:设置在所述金属箔上的第一合剂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合剂层上的第二合剂层,所述第一合剂
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合剂层的宽度。
[0013]专利技术效果
[0014]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当在金属箔的表面上层叠形成第一合剂层和第二合剂层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测量第一合剂层的宽度和第二合剂层的宽度的二次电池用电极、具有该二次电池用电极的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包括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体(二次电池用电极)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外观立体图。
[0016]图2是包括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体的方形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3是将图2所示的电极组以一部分展开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0018]图4是沿着图3的100

100线的截面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体的平面图。
[0020]图6是表示制作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体的工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21]图7是涂敷工序S3、干燥工序S4和检查工序S5中使用的涂敷干燥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22]图8是表示涂敷干燥装置的模头周边的结构的图。
[0023]图9是表示涂敷干燥装置的模头的结构的图。
[0024]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正极箔上形成有第一正极合剂浆料层和第二正极合剂浆料层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5]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检查装置周边的图。
[0026]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检查装置周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二次电池进行说明。
[0028]参照图1~图3,对包括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体(二次电池用电极)301的方形二次电池20进行说明。在此,对将方形二次电池20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例子进行说明。
[0029]图1是包括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体301的方形二次电池2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包括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体301的方形二次电池2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图2所示的电极组3以一部分展开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方形二次电池20包括电池外壳1和盖6。在电池外壳1的内部收纳有作为发电体的电极组3,电池外壳1的上部开口由盖6密封。盖6通过激光焊接被焊接在电池外壳1上,由电池外壳1和盖6构成电池容器。
[0030]在盖6上设置有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利用该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能够对电极组3进行充电,并且能够向外部负载供给电力。另外,在盖6上设置有气体排出阀10。气体排出阀10是通过利用压制加工使盖6局部厚度变薄而形成的。当电池容器内的压力上升时,气体排出阀10开裂而将气体从电池容器的内部排出,使电池容器内的压力下降,从而能够确保方形二次电池20的安全性。
[0031]另外,在盖6上形成有注液口9,在从该注液口9向电池外壳1内注入电解液之后,通
过在该注液口9焊接注液塞11,来将方形二次电池20密闭密封。作为电解液,例如可以使用在碳酸亚乙酯等碳酸酯类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六氟磷酸锂(LiPF6)等锂盐而得到的非水电解液。
[0032]在方形二次电池20的电池外壳1的内部,隔着绝缘外壳2收纳有电极组3。绝缘外壳2例如由聚丙烯等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将电池外壳1与电极组3电绝缘。
[0033]如图3所示,电极组3是将正极体(正极电极)301和负极体(负极电极)302隔着隔膜303绕卷绕轴线L呈扁平状卷绕而得到的卷绕电极组。电极组3的后述的金属箔露出部即正极箔露出部301c和负极箔露出部302c,如图2所示,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而且,正极箔露出部301c和负极箔露出部302c各自的形成为平板状的部分,分别与正极集电板4A的一端和负极集电板4B的一端重叠并通过焊接等连接。图3表示使正极体301和负极体302的金属箔露出部(正极箔露出部301c、负极箔露出部302c)为平板状而与正极集电板4A和负极集电板4B接合之前的状态。电极组3以其卷绕轴线L方向沿着电池外壳1的长度方向的姿态被插入到电池外壳1内。
[0034]正极集电板4A的另一端(上端)和负极集电板4B的另一端(上端)分别与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电连接。此外,在正极外部端子8A和负极外部端子8B与盖6之间设置有垫片5,在正极集电板4A和负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包括带状的金属箔和设置在所述金属箔上的合剂层,所述二次电池用电极的特征在于:所述合剂层包含:设置在所述金属箔上的第一合剂层;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合剂层上的第二合剂层,所述第一合剂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合剂层的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合剂层和所述第二合剂层中含有碳颗粒,所述第一合剂层中的所述碳颗粒的含有率高于所述第二合剂层中的所述碳颗粒的含有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剂层中的所述碳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所述第二合剂层中的所述碳颗粒的平均粒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剂层在L*a*b*颜色空间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船素成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汽车能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