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框架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93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紧凑且能在工作时使气囊袋体更迅速地膨胀展开的座椅框架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座椅框架充气机具备:座椅框架壳体部,由具有中空结构的座椅框架形成并形成加压气体室的外壳;以及分隔构件,配设于座椅框架的中空侧并隔离出加压气体室和气体室外部区域。在分隔构件设置连通孔和闭塞该连通孔的闭塞构件。座椅框架充气机具备:开封单元,配设于座椅框架的中空侧并在工作时开封加压气体室;以及气体喷出口,以面向气体室外部区域的方式形成于座椅框架,在加压气体室开封时,将从加压气体室流出的加压气体从气体室外部区域向外部喷出。外部喷出。外部喷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座椅框架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框架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气囊装置,已知有在侧面碰撞时膨胀展开来约束并保护乘坐者的侧(侧面碰撞保护用)气囊装置。就侧气囊装置而言,通常在车辆用座椅的靠背部(椅背)以折叠的状态配设有气囊袋体,例如形成为通过从外置于形成车辆用座椅的骨架的座椅框架的充气机供给工作气体来膨胀展开。
[0003]此外,作为用于气囊装置的充气机,已知有通过燃烧固体气体发生剂来产生气体的烟火(Pyrotechnic)式、使用加压气体的储气(Stored gas)式、组合了烟火式和储气式的混合(Hybrid)式等的充气机。就储气式和混合式的充气机而言,由于为预先将加压气体密封至形成于储存瓶等的内部的加压气体室并在工作时将从加压气体室放出的加压气体供给至气囊袋体的方式,因此需要用于密封并储存加压气体室的空间。
[0004]然而,有时出于对车辆用座椅的薄化的对应或者用于确保车内空间更宽敞的要求等而难以确保充气机的装配空间足够,期望着具有更紧凑的结构(节省空间结构)的充气机。
[0005]与此相关地,已知有一种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内配设充气机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已知有一种将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的内部用作压缩气体的储存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30528号公报/>[0009]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588670号说明书
[0010]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562238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2]然而,就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囊装置而言,由于是在构成座椅框架的中空的管内配设充气机本身的结构,因此可以认为配设充气机的位置、范围等的自由度低。其结果是,有可能形成于充气机的壳体的气体喷出口与气囊袋体的气体导入口之间的路径变长而使气囊袋体的膨胀展开需要时间。
[0013]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气囊装置将座椅框架的内部用作压缩气体的储存部,但就点火器配置于座椅框架的外部这点,不能说充气机的紧凑化充分。
[0014]本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且能在工作时使气囊袋体更迅速地膨胀展开的座椅框架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0015]技术方案
[001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构成。即,本公开的座椅框架充气机具备:座椅框架壳体部,由形成车辆用座椅的骨架并且具有中空结构的座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形成填充并密封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的外壳;以及分隔构件,配设于所述座椅框架的中空侧并隔离出所述加压气体室和与该加压气体室邻接的气体室外部区域,在所述分隔构件设置:连通孔,将所述加压气体室与气体室外部区域连通;以及闭塞构件,闭塞所述连通孔以使所述加压气体室变得气密,本公开的座椅框架充气机还具备:开封单元,以与所述闭塞构件对置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座椅框架的中空侧,通过在工作时破坏所述闭塞构件来将所述加压气体室开封;以及气体喷出口,以面向所述气体室外部区域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座椅框架,在所述加压气体室被所述开封单元开封时,将通过所述连通孔从所述加压气体室流出的加压气体从所述气体室外部区域向外部喷出。
[0017]采用上述构成的座椅框架充气机能将座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中的中空区域用作加压气体的填充空间,因此,与将用于形成容纳加压气体室、气体发生器的容纳室的壳体另行设于座椅框架的外部的情况相比,能设为紧凑的结构。因此,对车辆用座椅的薄化的对应容易,此外,即使在无法充分确保装配空间的条件下也能容易地设置座椅框架充气机。特别是,通过设为将在工作时破坏闭塞手段的开封单元配设于座椅框架的中空侧,能使座椅框架充气机更加紧凑。此外,本公开的座椅框架充气机将车辆用座椅本来所具备的座椅框架用作加压气体室的壳体,因此,能有助于材料成本的降低、车辆重量的降低。
[0018]此外,通过采用由座椅框架的座椅框架壳体部形成加压气体室的外壳并直接向座椅框架壳体部的中空侧填充加压气体的结构,能提高形成加压气体室的位置、范围等的自由度。由此,在从气体喷出口向气囊袋体供给加压气体的情况下,能缩短加压气体的供给路径,能在更短时间内展开气囊袋体。
[0019]此外,本公开的座椅框架充气机能如上述那样地确保形成加压气体室的位置、范围等的自由度高、加压气体室的容积足够,因此,即使在向加压气体室低压填充加压气体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例如调整连通孔、气体喷出口的开口面积,在座椅框架充气机工作时使气囊袋体在短时间内展开。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座椅框架充气机,能使用作为车辆用座椅的座椅框架而通用的比较廉价的金属材料来形成填充加压气体的座椅框架壳体部。因此,能适当地降低座椅框架充气机的材料成本。
[0020]在此,也可以是,座椅框架充气机还具备间隔壁构件,该间隔壁构件以与所述分隔构件隔开间隔的方式配设于所述气体室外部区域并在与所述分隔构件之间划分形成与所述加压气体室邻接的气体排出区域,所述开封单元配设于所述气体排出区域,并且所述气体喷出口以面向所述气体排出区域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座椅框架。
[0021]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座椅框架壳体部由椅背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椅背框架是构成所述车辆用座椅的靠背部的框架。
[0022]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座椅框架壳体部由构成所述椅背框架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部框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从所述上部框架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上部侧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
[0023]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座椅框架壳体部由构成所述椅背框架的所述上部框架的整体、从所述上部框架的一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一上部侧架的一部分以及从所述上部框架的另一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上部侧架的一部分形成,所述分隔构件包括:第一分隔构件,配置于
所述第一上部侧架的中空侧并且从所述加压气体室隔离出与该加压气体室邻接的第一气体室外部区域;以及第二分隔构件,配设于所述第二上部侧架的中空侧并且从所述加压气体室隔离出与该加压气体室邻接的第二气体室外部区域,在所述第一气体室外部区域配设有所述开封单元,并且所述气体喷出口以面向所述第一气体室外部区域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上部侧架。
[0024]此外,也可以是,座椅框架充气机在所述第二气体室外部区域还配设有所述开封单元,并且所述气体喷出口还以面向所述第二气体室外部区域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二上部侧架。
[0025]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座椅框架壳体部由座垫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座垫框架是构成所述车辆用座椅的座面垫部的框架。
[0026]在此,也可以将本公开的技术特定为具备截至上述的任一座椅框架充气机的气囊装置。即,本公开的气囊装置具备:截至上述的任一座椅框架充气机;以及气囊袋,在所述加压气体室开封时,被供给从所述气体喷出口喷出的加压气体。
[0027]专利技术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座椅框架充气机,其具备:座椅框架壳体部,由形成车辆用座椅的骨架并且具有中空结构的座椅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形成填充并密封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的外壳;以及分隔构件,配设于所述座椅框架的中空侧并隔离出所述加压气体室和与所述加压气体室邻接的气体室外部区域,在所述分隔构件设有:连通孔,将所述加压气体室与气体室外部区域连通;以及闭塞构件,闭塞所述连通孔以使所述加压气体室变得气密,座椅框架充气机还具备:开封单元,以与所述闭塞构件对置的方式配设于所述座椅框架的中空侧,通过在工作时破坏所述闭塞构件来将所述加压气体室开封;以及气体喷出口,以面向所述气体室外部区域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座椅框架,在所述加压气体室被所述开封单元开封时,将穿过所述连通孔从所述加压气体室流出的加压气体从所述气体室外部区域向外部喷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框架充气机,其还具备,间隔壁构件,以与所述分隔构件隔开间隔的方式配设于所述气体室外部区域并在与所述分隔构件之间划分形成与所述加压气体室邻接的气体排出区域,所述开封单元配设于所述气体排出区域,并且所述气体喷出口以面向所述气体排出区域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座椅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框架充气机,其中,所述座椅框架壳体部由椅背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椅背框架是构成所述车辆用座椅的靠背部的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框架充气机,其中,所述座椅框架壳体部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胜田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