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探伤车的车架
[0001]本申请涉及铁路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探伤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钢轨损伤检测的主要方式是使用钢轨探伤车检测,其车架是安装司机室、工作装置、动力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和电气系统载体,保证正确的相对位置,且承受其作用力。因此,车架设计、组装在整车设计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车架是由边梁、横梁、纵梁、枕梁、牵引梁和箱型梁等焊接而成。该方案不足之处:1)车架由各种梁组焊一体,焊接工序复杂,工作量大,成本高;2)焊接成型后车架不可拆卸,回收利用低,可重复使用差,能源消耗高。
[0003]因此,传统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焊接形成工序复杂且不可拆卸,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在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探伤车的车架,以解决传统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焊接形成工序复杂且不可拆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探伤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体和至少一个车架模块,所述车架模块与所述车架主体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梁;枕梁,所述枕梁包括枕梁主体和固定在所述枕梁主体端部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为小端和大端,所述过渡部自所述过渡部的小端到所述过渡部的大端逐渐变大,过渡部的小端固定在所述枕梁主体的一端;其中,过渡部的大端固定在所述边梁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自所述过渡部的小端到过渡部的大端逐渐变大;和/或所述过渡部的两个侧面自所述过渡部的小端到过渡部的大端逐渐变大;所述过渡部的小端的端面与所述枕梁主体的端面一致,且所述过渡部的小端的外表面与所述枕梁主体的外表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为端面为U形的边梁,两个边梁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过渡部的大端固定在所述边梁的内槽底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模块包括牵引梁模块,所述牵引梁模块包括:牵引梁主梁;两个U形的牵引固定梁,两个所述牵引固定梁分别固定在所述牵引梁主梁相背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牵引固定梁的槽口相对;牵引安装接口,固定在所述牵引梁主梁的一端;其中,所述枕梁是两个,所述牵引安装接口与其中一个枕梁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所述牵引固定梁的底部分别与两个边梁可拆卸的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梁主梁包括:两个端面为U形的牵引梁子梁,两个牵引梁子梁的外槽底相背固定形成所述牵引梁主梁;所述牵引固定梁包括:一个端面为U形的牵引固定梁纵梁;两个端面为U形的牵引固定梁横梁,两个所述牵引固定梁横梁固定在所述牵引固定梁纵梁的内槽底的两端,且两个所述牵引固定梁横梁的槽口相背设置;其中,所述牵引固定梁横梁远离所述牵引固定梁纵梁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牵引梁子梁的内槽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前端车钩组件和后端车钩组件;所述牵引梁模块为两个,其中:一个牵引梁模块牵引梁主梁远离所述牵引安装接口的一端固定所述前端车钩组件,形成前端牵引梁模块;另一个牵引梁模块牵引梁主梁远离所述牵引安装接口的一端固定所述后端车钩组件,形成后端牵引梁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模块还包括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矩形的纵向支撑框;至少一个横向补强梁,所述横向补强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支撑框的长框边固定,且所述横向补强梁与所述纵向支撑框的短框边平行设置;至少一对U形的支撑固定梁,一对所述支撑固定梁分别固定在所述纵向支撑框的两个较长框边的相背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探伤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绍云,董伯男,狄建郓,张世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