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69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灶,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风机,箱体内还设置在左侧的左出风管、设置在右侧的右出风管,风机的出口转动设置有换向风管,换向风管通过转动能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第一状态为:换向风管的第一端与风机出口对接,换向风管的第二端与左出风管对接;第二状态为:换向风管的第二端与风机的出口对接,换向风管的第一端与右出风管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集成灶,仅通过对换向风管的转动操作即能实现集成灶的左右出风方向的方便切换,操作简单,且切换动作前后风机位置、整机性能参数保持不变,不会对集成灶工作造成任何影响。任何影响。任何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成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具有油烟吸净率高、节能环保、超静音、显示直观、节省空间、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集成灶是运用微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深井下排或侧吸下排,下排风产生流体负压区的原理,让油烟往下吸走,避免了油烟四处升腾的现象,油烟吸净率达95%以上。解决了传统油烟机无法彻底根除油烟的难题,改善厨房和家居环境。目前的集成灶产品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对油烟颗粒净化率较低,无法实现油烟内排;2、外接烟管方向不定,集成灶与烟管连接方向切换不便;3、使用时噪声仍然存在改进空间。针对问题1,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加长风道以增大油烟的冷凝面积,进而通过冷凝分离油脂;但是冷凝分离油烟的效果有限,不能彻底净化油烟,同时过长的风道会造成风量和风压的损失和成本的增加。针对问题2,需要专门设计左出风方向和右出风方向两款机型,进而来适应外接烟管的方向,如果出现机型选择错误的问题,则需要通过拆装风机实现左右出风方向切换。而设计两款机型会导致生产、制造成本增加,风机的正反安装则还会使风量、风压等参数产生差异。针对问题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吸音棉、主动降噪等方法来降低噪声。吸音棉降噪效果有限,而主动降噪也不能适应风机的所有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切换出风方向的集成灶。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对油烟净化能力强、并且对空间利用率高的集成灶。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置在左侧的左出风管、设置在右侧的右出风管,所述风机的出口转动设置有换向风管,所述换向风管通过转动能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为:换向风管的第一端与风机出口对接,换向风管的第二端与左出风管对接;所述第二状态为:换向风管的第二端与风机的出口对接,换向风管的第一端与右出风管对接。
[0006]为了保证气流的顺畅流动,避免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再发生转向的问题,所述风机的出口面向箱体的下方,所述左出风管、右出风管设置在风机出口的下方且分布于风机出口的左、右两侧。
[0007]为了保证气流流动的流畅性,减小湍流,从源头减小风阻和噪音,所述换向风管的纵截面呈扇形。
[0008]优选地,所述左出风管、右出风管均设置在箱体内的底部。
[0009]结构简单地,所述换向风管通过转轴而转动连接在箱体上。
[0010]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高压静电净化装置;所述高压静电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风机的出口处的电离模块以及设置在换向风管内的油污收集模块。
[0011]结构简单地,所述电离模块包括连接在风机的出口处的绝缘框以及设置在绝缘框内的多块电离极板。
[0012]为了提高对油烟的电离效果,进而增强对油烟的净化能力,所述电离极板的下端呈锯齿状。
[0013]为了提高电离模块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对电离效果的影响,所述绝缘框上沿垂直于电离极板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有撑杆,各电离极板固定设置在撑杆上。
[0014]优选地,所述油污收集模块包括多组极板组,所述极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正极板和负极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集成灶,仅通过对换向风管的转动操作即能实现集成灶的左右出风方向的方便切换,操作简单,且切换动作前后风机位置、整机性能参数保持不变,不会对集成灶工作造成任何影响。
[0016]另外,在此基础上,将高压静电净化装置中的油污收集模块集成于换向风管中,既满足了对油污的高效净化作用,大大提升集成灶的油脂分离度,同时提升了集成灶空间利用率,结构占用体积较小,在集成灶这种狭小的内部空间中设置优势明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成灶内部换向风管连接左出风管的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成灶内部换向风管连接右出风管的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离模块的立体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向风管与油污收集模块的集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集成灶,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风机2、左出风管3、右出风管4、换向风管5、高压静电净化装置。
[0023]风机2采用现有集成灶使用的各种风机,为了方便风机2在箱体1内的安装,也保证风机2发挥排烟作用,箱体1内会设置风箱,如此风机2则安装在风箱内,风箱围设形成排烟通道。集成灶在使用时,箱体1上方安装的燃气灶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会在风机2作用下往下吸走,为了保证油烟流动的顺畅性,本实施例中,风机2的出口向下而面向箱体1的下方,左出风管3、右出风管4分别固定在风箱。左出风管3、右出风管4设置在风机2出口的下方且设置在箱体1内的底部,其中左出风管3分布于风机2出口的左侧,右出风管4分布于风机2出口的右侧。换向风管5用于实现风机2出口与左出风管3之间的连接或者用于实现风机2出口与右出风管4的连接,如此匹配用户家烟管不同的设置位置。
[0024]具体地,换向风管5通过转轴51而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该换向风管5位于风机2的
出口位置。为了保证气流流动的顺畅性,该换向风管5的纵截面呈扇形。本实施例中左出风管3、右出风管4分别水平延伸设置,而风机2的出口端竖直设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换向风管5的纵截面为呈90
°
的扇形结构。换向风管5的扇形结构能够保证气流流动的流畅性,减小湍流,从源头减小风阻和噪音。换向风管5通过转动能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其中第一状态为:换向风管5的第一端与风机2出口对接,换向风管5的第二端与左出风管3对接;第二状态为:换向风管5的第二端与风机2的出口对接,换向风管5的第一端与右出风管4对接。
[0025]高压静电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风机2的出口处的电离模块6以及设置在换向风管5内的油污收集模块7。其中电离模块6包括连接在风机2的出口处的绝缘框61以及设置在绝缘框61内的多块电离极板62。电离极板62的下端呈锯齿状,这种电离极板62增加尖端放电数量且便于加工,进行净化工作时,对油烟颗粒的电离效果更好。绝缘框61上沿垂直于电离极板62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有撑杆63,各电离极板62固定设置在撑杆63上。撑杆63有效保证了电离极板62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对电离效果的影响。油污收集模块7包括多组极板组,极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正极板71和负极板72,工作时,正极板71和负极板72上分别通入不同电压,进而在正极板71和负极板72之间形成电场,油烟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灶,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内的风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在左侧的左出风管(3)、设置在右侧的右出风管(4),所述风机(2)的出口转动设置有换向风管(5),所述换向风管(5)通过转动能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为:换向风管(5)的第一端与风机(2)出口对接,换向风管(5)的第二端与左出风管(3)对接;所述第二状态为:换向风管(5)的第二端与风机(2)的出口对接,换向风管(5)的第一端与右出风管(4)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的出口面向箱体(1)的下方,所述左出风管(3)、右出风管(4)设置在风机(2)出口的下方且分布于风机(2)出口的左、右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风管(5)的纵截面呈扇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出风管(3)、右出风管(4)均设置在箱体(1)内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特维胡涛梁雪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