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东海专利>正文

一种低能耗加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65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能耗加温装置,其中所述的箱体外壁前部设有操作显示屏,箱体内安装有加温器、线路盒、循环泵、保护器及温感器,保护器及温感器与加温器连接,线路盒通过电线与加温器、循环泵、温感器、保护器及操作显示屏连接,循环泵的进口与出液管连接,且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液管连接;内加温腔内壁及外壁安装吸热床A,内加温腔底部与进液管A连接,内加温腔顶部通过连接管与外加温腔连接,外加温腔内壁安装有吸热床B,外加温腔一端与进液管B连接,外加温腔另一端与出液管连接,且外加温腔还连接有压力平衡器;外加温腔及内加温腔分别与补液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独特的聚能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达到低能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能耗加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温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能耗加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加温设备已不适应低耗绿色、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加温设备已不适应低耗绿色、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低能耗加温装置。
[0004]本技术采取的新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低能耗加温装置,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补液管、操作显示屏、箱体、加温器、线路盒、循环泵、保护器及温感器,所述的箱体外壁前部设有操作显示屏,所述的箱体内安装有加温器、线路盒、循环泵、保护器及温感器,所述的保护器及温感器与加温器连接,所述的线路盒通过电线与加温器、循环泵、温感器、保护器及操作显示屏连接,所述的循环泵的进口与出液管连接,且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液管连接;所述的加温器包括外加温腔、内加温腔、吸热床、加温元件及压力平衡器,所述的内加温腔内壁及外壁安装有吸热床A,所述的内加温腔底部与进液管A连接,所述的内加温腔顶部通过连接管与外加温腔连接,所述的外加温腔内壁安装有吸热床B,所述的外加温腔一端与进液管B连接,所述的外加温腔另一端与出液管连接,且外加温腔通过管道还连接有所述的压力平衡器;所述的外加温腔及内加温腔分别与补液管连接。
[0006]所述的吸热床A为峰谷锯齿吸热床。
[0007]所述的吸热床B为峰谷锯齿吸热床。
[0008]所述的吸热床A、吸热床B与加温元件连接
[0009]所述的内加温腔横截面为圆环状。
[0010]所述的外加温腔横截面为圆环状。
[0011]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独特的聚能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热能,达到低能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加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内加温腔及外加温腔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5]其中:1、箱体,2、操作显示屏,3、补液管,4、出液管,5、加温器,501、吸热床A,502、外加温腔,503、吸热床B,504、内加温腔,505、压力平衡器,6、连接管,7、进液管B,8、进液管A。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7]一种低能耗加温装置,包括进液管、出液管4、补液管3、操作显示屏2、箱体1、加温器5、线路盒、循环泵、保护器及温感器,所述的箱体1外壁前部设有操作显示屏2,所述的箱体1内安装有加温器5、线路盒、循环泵、保护器及温感器,所述的保护器及温感器与加温器5连接,所述的线路盒通过电线与加温器5、循环泵、温感器、保护器及操作显示屏2连接,所述的循环泵的进口与出液管4连接,且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液管连接;所述的加温器5包括外加温腔502、内加温腔504、吸热床、加温元件及压力平衡器505,所述的内加温腔504内壁及外壁安装有吸热床A501,所述的内加温腔504底部与进液管A8连接,所述的内加温腔504顶部通过连接管6与外加温腔502连接,所述的外加温腔502内壁安装有吸热床B503,所述的外加温腔502一端与进液管B7连接,所述的外加温腔502另一端与出液管4连接,且外加温腔502通过管道还连接有所述的压力平衡器505;所述的外加温腔502及内加温腔504分别与补液管3连接。
[0018]所述的吸热床A501为峰谷锯齿吸热床。
[0019]所述的吸热床B503为峰谷锯齿吸热床。
[0020]所述的吸热床A501、吸热床B503与加温元件连接。
[0021]所述的内加温腔504横截面为圆环状。
[0022]所述的外加温腔502横截面为圆环状。
[0023]工作原理:
[0024]液体经进液管A8进入内加温腔504,内加温腔504受高温区峰谷设计的高效吸热床A501所获得的高温内外受热快速加温,内加温腔504完成第一次升温,此时液体温度较高,然后高温液体通过连接管6进入外加温腔502,高温液体与进液管B7的低温液体混合后经出液管4流出。
[0025]进液管B7的作用是液体在外加温腔502里与来自内加温腔504的高温液体形成混合液,通过温感器将用户所设定的温度传给发热原件进行能量变化,进行变频控制,不产生高热反应。
[0026]压力平衡器505的作用:液体经过内加温腔504时,受内加温腔504内壁及外壁吸热床A501双向高温作用,液体产生汽化,所产生的气泡经过外加温腔502时在气体压力作用下进入连接在外加温腔502上的压力平衡器505,此时温度会快速下降,汽化产生的气泡会快速冷却液化,形成的液体再次进入外加温腔502,以保持加温器5内的压力平衡,不会产生高压危险。
[0027]峰谷锯齿高效吸热床的作用:该设计大大增加了受热面积,提高了液体对吸热床所产生的热能的快速高效吸收,最大限度地吸收利用热能。
[0028]保护器的作用:当装置内液体出现渗漏,装置箱体1漏电等不安全隐患时,保护器自动快速切断电源,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0029]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加温装置,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补液管、操作显示屏、箱体、加温器、线路盒、循环泵、保护器及温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外壁前部设有操作显示屏,所述的箱体内安装有加温器、线路盒、循环泵、保护器及温感器,所述的保护器及温感器与加温器连接,所述的线路盒通过电线与加温器、循环泵、温感器、保护器及操作显示屏连接,所述的循环泵的进口与出液管连接,且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液管连接;所述的加温器包括外加温腔、内加温腔、吸热床、加温元件及压力平衡器,所述的内加温腔内壁及外壁安装有吸热床A,所述的内加温腔底部与进液管A连接,所述的内加温腔顶部通过连接管与外加温腔连接,所述的外加温腔内壁安装有吸热床B,所述的外加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东海程子豪赵向军晋战稳
申请(专利权)人:程东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