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62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包括上盖、口具、呼吸软管、初期生氧装置、生氧药剂、生氧药罐、气囊,上盖底部与生氧药罐上端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盖板、第一压圈和第一层板组件;在所述生氧药罐的底部设有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在凸面结构上方设有第二压圈,第二压圈上方设有第二层板组件,所述第二层板组件底部与凸面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凸形导气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底部凸形导气层和散热组件,在不增加生氧药剂的使用量前提下,利用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反应更加均匀,提高生氧药剂的利用率。在同等装药量的情况下,增加了自救器的使用时间,解决设计使用时间较长的化学氧自救器体积大的问题。氧自救器体积大的问题。氧自救器体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化学氧自救器
,特别涉及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技术介绍

[0002]化学氧自救器是一种矿工随身携带的个人应急保护装备。常见化学氧自救器由口具、呼吸软管、气囊、初期生氧装置、生氧罐、生氧药剂和外壳组成。其中软体部分通过压缩折叠在自救器上外壳内,自救器下部是填装生氧药剂和相关组件的生氧药罐、外壳。
[0003]对于同一系列的自救器,一般呼吸软管、气囊、初期生氧装置是通用的。自救器的使用时间由生氧药剂的装药量和氧气利用效率决定。
[0004]增加自救器的设计使用时间一般有以下方法:
[0005](1)增加自救器体积,增加生氧药剂的使用量。
[0006](2)设计复杂的气路结构来提高生氧药剂的利用率,减少氧气浪费,提高氧气利用率。
[0007]以上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
[0008](1)自救器的体积和重量增加,不便于携带,对于设计使用时间较长的自救器极为不利。
[0009](2)复杂的气路结构增加了自救器的呼吸阻力,降低了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
[0011]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包括上盖、口具、呼吸软管、初期生氧装置、生氧药剂、生氧药罐、气囊,在所述上盖内部设有口具、呼吸软管、初期生氧装置和气囊,口具与呼吸软管和气囊相连通,呼吸软管的侧支管与气囊相连通,且在侧支管上设有排气阀;上盖底部与生氧药罐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盖板、第一压圈和第一层板组件;在所述生氧药罐的底部设有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在凸面结构上方设有第二压圈,第二压圈上方设有第二层板组件,所述第二层板组件底部与凸面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凸形导气层;
[0012]在所述生氧药罐内的第一层板组件和第二层板组件之间设有散热组件并填充有生氧药剂,在所述生氧药罐内沿垂直方向插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一层板组件、第一压圈与气囊相连通,中心管的底端依次穿过第二层板组件、第二压圈与凸面结构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中心管管体为中空圆柱体,在置于凸形导气层中的中空圆柱体上开设有通气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板组件与第二层板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夹设有多张滤尘毡,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相同,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设有多个透气孔,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滤尘毡中心处均设有圆孔,中心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圆形卡槽,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滤
尘毡通过圆孔卡装在圆形卡槽内进行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滤尘毡的数量为3~5张。
[0015]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一散热片和4个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上设有2个通孔,所述第二散热片包括散热片本体,以及沿散热片本体前边沿中心向前延伸形成的固定片,在第一散热片的每个通孔处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2个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形成“十”字结构,每个第二散热片的固定片穿过通孔后与位于通孔另一侧的第二散热片之间通过点焊固定,实现将位于通孔两侧的第二散热片固定,第一散热片与4个第二散热片相固定,置于生氧药罐内,将生氧药罐内部分成六块区域。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片为长方形片体,且在长方形片体长度方向的两条边两侧分别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起和向下凸出的第二凸起;
[0017]所述第二散热片的散热片本体为长方形片体,且在长方形片体远离固定片一侧分别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三凸起和向下凸出的第四凸起。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生氧药罐采用1.0毫米厚度的不锈钢板拉伸一体成型。
[0019]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1)现有技术的自救器生氧药罐导气层一般为平面,当生氧药罐横截面积比较大时,经常出现药剂集中在一处剧烈反应后溶化结块,而边角位置基本还没有反应的情况,本技术在生氧药罐底部设计凸形导气层,其优点是在不增加复杂气路结构的情况下,气体经过凸形导气层的均匀分流后更容易向边角扩散,有效增加了气体与边缘药剂的接触,使生氧药剂边角位置也可得到均匀的反应,提高了生氧药剂的利用率。在同等装药量的情况下,增加了自救器的使用时间,解决设计使用时间较长的化学氧自救器体积大的问题。同时,凸形导气层也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0021](2)本技术在生氧药罐中设置散热组件,将生氧药剂分成六部分,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起到了支撑第一层板组件和第二层板组件的作用。
[0022]在设计使用时间较长的自救器中,生氧药剂填装量往往很大,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更容易出现结块现象,堵塞气路通道,增加呼吸阻力。本技术使用的散热组件,将生氧药剂均匀分成六部分,每一区域可做独立反应单元,即使个别区域出现结块现象,也不影响其他区域。解决设计使用时间较长的化学氧自救器呼吸阻力较大的问题。
[0023](3)本技术将生氧药罐与原有的下外壳结构合二为一,增加了生氧药罐的强度和抗外界撞击能力,生氧药罐采用1.0毫米厚度的不锈钢板一体拉伸而成,不锈钢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只是产生形变,不会发生因药罐开裂而导致的生氧药剂泄露的情况。
[0024](4)本技术的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的设计使用时间可达到60~90分钟,可满足国家标准GB24502

2009《矿用化学氧自救器》和欧洲标准EN13794

2002(1)《呼吸保护装置

逃生用的自带闭路呼吸装置

要求试验,标记》相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的散热片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第二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图2的正视图;
[0030]图5是图2的侧视图;
[0031]图6是第一层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上盖;2、口具;3、呼吸软管;31、侧支管;4、初期生氧装置;5、生氧药剂;6、生氧药罐;61、凸面结构;7、第二层板组件;8、第二压圈;9、凸形导气层;10、排气阀;11、气囊;12、第一压圈;13、第一层板组件;14、散热组件;141、第一散热片;142、通孔;143、第一凸起;144、第二凸起;145、第二散热片;1451、散热片本体;1452、固定片;1453、第三凸起;1454、第四凸起;15、中心管;151、通气孔;16、第一板体;17、第二板体;18、滤尘毡;19、透气孔;2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口具、呼吸软管、初期生氧装置、生氧药剂、生氧药罐、气囊,在所述上盖内部设有口具、呼吸软管、初期生氧装置和气囊,口具与呼吸软管和气囊相连通,呼吸软管的侧支管与气囊相连通,且在侧支管上设有排气阀;上盖底部与生氧药罐上端之间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盖板、第一压圈和第一层板组件;在所述生氧药罐的底部设有中间高四周低的凸面结构,在凸面结构上方设有第二压圈,第二压圈上方设有第二层板组件,所述第二层板组件底部与凸面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凸形导气层;在所述生氧药罐内的第一层板组件和第二层板组件之间设有散热组件并填充有生氧药剂,在所述生氧药罐内沿垂直方向插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顶端依次穿过第一层板组件、第一压圈与气囊相连通,中心管的底端依次穿过第二层板组件、第二压圈与凸面结构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中心管管体为中空圆柱体,在置于凸形导气层中的中空圆柱体上开设有通气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板组件与第二层板组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夹设有多张滤尘毡,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结构相同,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设有多个透气孔,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滤尘毡中心处均设有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婷婷秦宇毛欣周越郭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