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52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拼装结构。一种拼装结构包括连接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第一连接部呈T形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两侧,第一固定件和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粉笔书写板的第一夹槽,第二固定件和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智能交互板的第二夹槽;第一夹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夹紧粉笔书写板的第一加固件,第二夹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夹紧智能交互板的第二加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除粉笔书写板和智能交互板连接处的缝隙和段差,避免出现粉笔灰藏拙的情况,使整体美观性提升,实现粉笔书写板和智能交互板无缝连接。现粉笔书写板和智能交互板无缝连接。现粉笔书写板和智能交互板无缝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拼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增加教学设备的智能化,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生动且有效的学习环境,智能黑板逐渐的出现。智能黑板可采用红外触控和电容屏技术,将传统的手写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在粉笔板书和多媒体应用之间轻松切换,从而达到传统教育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效果。
[0003]为了实现智能黑板,目前通常的方式是,在智能交互板两侧添加两块粉笔书写板,而粉笔书写板与智能交互板之间的连接会产生缝隙,致使整体美观性不足,且会存在粉笔灰藏拙与缝隙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拼装结构,以解决现有粉笔书写板与智能交互板之间的连接会产生缝隙,致使整体美观性不足,且会存在粉笔灰藏拙与缝隙内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拼装结构,包括连接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T形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粉笔书写板的第一夹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智能交互板的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夹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夹紧粉笔书写板的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夹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夹紧智能交互板的第二加固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槽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粉笔书写板上书写内容的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二夹槽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智能交互板上书写内容的第二检测组件。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红外触摸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红外触摸框外侧的第一滤光条,所述第一滤光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配合;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红外触摸框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红外触摸框外侧的第二滤光条,所述第二滤光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光条远离所述第一夹槽的面由第一连接部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夹槽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滤光条远离所述第一夹槽的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光滑过度;所述第二滤光条远离所述第二夹槽的面由第一连接部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二夹槽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滤光条远离所述第二夹槽的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光滑过度。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红外触摸框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夹槽,所述第一红触摸框与所述第一加固件抵接配合;所述第二红外触摸框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夹槽,所述第二红触
摸框与所述第二加固件抵接配合。
[0011]进一步地,
[0012]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依次呈Z形连接的第一弯折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槽内,所述第一抵接部朝向远离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槽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第一红外触摸框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第一抵接部抵接配合,所述第一滤光条夹持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一固定件相对设置;
[0013]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依次呈Z形连接的第二弯折部、第二抵接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槽内,所述第二抵接部朝向远离第二固定件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朝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槽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第二红外触摸框分别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第二抵接部抵接配合,所述第二滤光条夹持在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所述第二夹持部与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槽的一侧嵌设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垫。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滤光条与第一卡槽卡接配合;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滤光条与第二卡槽卡接配合。
[0016]进一步地,
[0017]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三弯折部和第三抵接部,所述第三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槽内,所述第三抵接部朝向远离第一固定件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第一红外触摸框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第三抵接部抵接配合;
[0018]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四弯折部和第四抵接部,所述第四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槽内,所述第四抵接部朝向远离第二固定件的一侧弯折设置,所述第二红外触摸框分别与所述第四弯折部、第四抵接部抵接配合。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槽的一侧嵌设有第三缓冲垫,所述第四抵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槽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缓冲垫。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连接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将粉笔书写板和智能交互板拼接在一起,消除粉笔书写板和智能交互板连接处的缝隙和段差,避免出现粉笔灰藏拙的情况,使整体美观性提升,实现粉笔书写板和智能交互板无缝连接。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拼装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拼装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识说明:10、连接架;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第一夹槽;14、第二夹槽;15、第一缓冲垫;16、第二缓冲垫;17、第三缓冲垫;18、第四缓冲垫;20、第一固定件;
30、第二固定件;40、第一加固件;41、第一弯折部;42、第一抵接部;43、第一夹持部;44、第三弯折部;45、第三抵接部;46、第一卡槽;50、第二加固件;51、第二弯折部;52、第二抵接部;53、第二夹持部;54、第四弯折部;55、第四抵接部;56、第二卡槽;60、第一检测组件;61、第一红外触摸框;62、第一滤光条;70、第二检测组件;71、第二红外触摸框;72、第二滤光条;80、粉笔书写板;90、智能交互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7]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呈T形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粉笔书写板的第一夹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智能交互板的第二夹槽;所述第一夹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夹紧粉笔书写板的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夹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夹紧智能交互板的第二加固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槽内设置有用于检测粉笔书写板上书写内容的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二夹槽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智能交互板上书写内容的第二检测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红外触摸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红外触摸框外侧的第一滤光条,所述第一滤光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配合;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第二红外触摸框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红外触摸框外侧的第二滤光条,所述第二滤光条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卡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光条远离所述第一夹槽的面由第一连接部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夹槽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滤光条远离所述第一夹槽的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光滑过度;所述第二滤光条远离所述第二夹槽的面由第一连接部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二夹槽的一侧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滤光条远离所述第二夹槽的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光滑过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红外触摸框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一夹槽,所述第一红触摸框与所述第一加固件抵接配合;所述第二红外触摸框滑动配合于所述第二夹槽,所述第二红触摸框与所述第二加固件抵接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拼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依次呈Z形连接的第一弯折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乐杨猛何宇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康冠商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