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及其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138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及其实施方法,其特点是可蓄水栽植容器包含三层结构,分别是蓄水层、格栅层和保墒基质层;其中保墒基质层分为五层结构,由作物秸秆类保墒层、封底黏土层和植物生长基质层组合而成;通过可蓄水栽植容器与保墒基质的综合作用,提升基质的保墒能力,进而提升苗木的成活率。的成活率。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及其实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荒山造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及其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是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比约为70%。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素影响,适合乔木林生长的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50%左右。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为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96%;森林蓄积量为175.6亿立方米,实现了30年来连续保持面积、蓄积量的“双增长”。另外,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森林年涵养水源量6289.5亿立方米、年固土量87.48亿吨、年保肥量4.62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4000万吨、年滞尘量61.58亿吨、年释氧量10.29亿吨、年固碳量4.34亿吨。
[0003]由此可见,林地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区域的生态环境,涵养了区域的水土资源,对区域的水土保持及防风固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森林覆盖在不断提升,但依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30.7%的平均水平。特别是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1/3,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6。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然存在,且目前我国在适宜乔木林生长的地区已基本进行了苗木栽植绿化,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还较低,因此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苗木栽植绿化工作成为提升我国森林覆盖率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突破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及其实施方法,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作业有良好的保墒效果,且可以大幅降低养护成本,提升苗木成活率。
[0005]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内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为基质填装层、中部为格栅片且下部为蓄水装置层,其中蓄水装置层与基质填装层的高度比为1:4或1:5;该蓄水层与基质填装层的比例配置,一方面便于施工;另一方面蓄水层的水量可保障基质层的苗木生长需水要求。其中苗木栽植容器的材质为PVC或PP或PE中的一种;格栅片上布置若干个格栅孔,其中每个所述格栅孔的孔径为10mm,其中格栅片上的格栅孔的数量密度为16

25个/

;蓄水装置层和基质填装层之间使用无纺布条利用毛细作用进行水份供应;其中蓄水装置层包括位于底部的蓄水盘和放置在所述蓄水盘内的蓄水混合层;其中蓄水混合层包括水和保水剂;其中所述无纺布的一端穿过格栅孔且底部充分接触蓄水盘的底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基质填装层分为五层结构,其中一层和第三层均为作物秸秆类保墒层且厚度分别为3

5cm;第五层为黏土层且厚度为5

10cm;第二和第四层为常规基质层且厚度分别为8

20cm。
[0007]本专利技术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作物秸秆类保墒层为禾本科空心类作物秸秆或水稻、谷类、黍类作物脱壳的壳体构成,若为秸秆,其长度介于5

8mm之间;黏土层含沙量小于20%;每个栽植容器内常规基质层按体积比的配置为壤土45

55%、草炭土45%

50%、保水剂0.001%

0.003%。该配置质地较轻,容重较低,便于施工,减少施工负荷;且该配置的孔隙度较大,有利于提升保水剂吸水及储水功效。
[0008]本专利技术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容器的直径为30

50cm,高度为40

60cm。
[0009]本专利技术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蓄水盘的中心设有用有孔,孔径大小为5

10cm。
[0010]一种用于砾石山区的苗木栽植容器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蓄水装置层放入种植容器内;然后放置格栅片,其中格栅片与蓄水装置层使用胶水粘结;
[0011]步骤2:粘结完毕干燥后,在格栅片上的格栅孔内装入无纺布条,其中预留3

5个格栅孔空置,便于后续加水及保水剂使用;其中蓄水装置层和基质填装层可利用无纺布条通过毛细作用进行水份供应;其中无纺布条底端充分接触蓄水装置层内的蓄水盘底部;
[0012]步骤3::上述操作完毕后,首先在蓄水盘内装入保水剂和水,使其充分吸胀;然后将剩余格栅孔继续使用无纺布条封堵;然后使用基质填装层进行分层装填;
[0013]步骤4:确保将整个种植容器全部埋入种植穴内,且种植穴的尺寸规格要大于种植容器,底部与四周均大于10cm,由客土充填;且在种植穴封穴前,要将种植容器浇透水,提升成活率,可在栽植前抚育1个月,待植物须根生根后再进行栽植。其中,所栽植植物需选择实施区内的乡土植被且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如榆树、樟子松、黄刺玫、柠条、沙棘、紫穗槐等,所选择苗木的株高应介于30

60cm之间,蓬径小于30cm。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种植容器在实施区的实施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苗木栽植容器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蓄水层蓄水装置的俯视图;
[0017]图4为图2中格栅层格栅的俯视图;
[0018]图5为图2中基质层的基质配置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为蓄水装置;2为格栅;3为保墒基质;4为无纺布条;5为植被;6为砾石山体;7为客土;1

1为蓄水盘;1

2为吸胀后保水剂及剩余水分;2

1为格栅孔;2

2为格栅;3

1为作物秸秆类保墒层;3

2为植物生长基质层;3

3为封底黏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2]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内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为基质填装层3、中部为格栅片2且下部为蓄水装置层1,其中蓄水装置层1与基质填装层3的高度比为1:4或1:5;,其中苗木栽植容器的材质为PVC
或PP或PE中的一种;格栅片2上布置若干个格栅孔2

1,其中每个所述格栅孔2

1的孔径为10mm,其中格栅片2上的格栅孔2

1的数量密度为16

25个/

;蓄水装置层1和基质填装层3之间使用无纺布条4利用毛细作用进行水份供应;其中蓄水装置层1包括位于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为圆柱形,容器内由三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为基质填装层(3)、中部为格栅片(2)且下部为蓄水装置层(1),其中蓄水装置层(1)与基质填装层(3)的高度比为1:4或1:5;,其中苗木栽植容器的材质为PVC或PP或PE中的一种;格栅片(2)上布置若干个格栅孔(2

1),其中每个所述格栅孔(2

1)的孔径为10mm,其中格栅片(2)上的格栅孔(2

1)的数量密度为16

25个/

;蓄水装置层(1)和基质填装层(3)之间使用无纺布条(4)利用毛细作用进行水份供应;其中蓄水装置层(1)包括位于底部的蓄水盘(1

1)和放置在所述蓄水盘(1

1)内的蓄水混合层(1

2);其中蓄水混合层(1

2)包括水和保水剂;其中所述无纺布(4)的一端穿过格栅孔(2

1)且底部充分接触蓄水盘(1

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其特征在于,基质填装层分为五层结构,其中一层和第三层均为作物秸秆类保墒层(3

1)且厚度分别为3

5cm;第五层为黏土层(3

3)且厚度为5

10cm;第二和第四层为常规基质层(3

2)且厚度分别为8

2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砾石山区可蓄水的苗木栽植容器,其特征在于:作物秸秆类保墒层(3

1)为禾本科空心类作物秸秆或水稻、谷类、黍类作物脱壳的壳体构成,;黏土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洪亮张赫然刘瑞成赵婷婷钟鑫张方哲肖超魏台桂刘玉叶吴大伟张宁张耀薛博倩冉立琨张林
申请(专利权)人:美丽华夏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