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信号开关、线圈切换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107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交流信号开关、线圈切换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交流信号开关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和自举模块;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串联,所述自举模块用于确保第一NMOS管的栅极的电平始终大于第二NMOS管的源极的电平。应用交流信号模块组成线圈切换模块,线圈切换电路包括多个线圈切换模块。线圈切换电路应用于无线充电装置。有益效果:采用双NMOS管串联并设置自举模块,可以降低交流信号开关的成本,提高交流信号开关的性能,更好的对电路的导通和关断进行控制,避免不同线圈之间的影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圈切换电路和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实现多路感性负载的自由切换。感性负载的自由切换。感性负载的自由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信号开关、线圈切换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流信号开关、线圈切换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实现交流信号开关切换方式一般有几种方式:
[0003](1)利用可控硅三级管、原理简单但不可靠,信号实现良好的高低压隔离需要光耦电路,电路实现方案复杂。
[0004](2)使用继电器方案,继电器体积大,开通关断声音大,且开通次数有限制,容易损坏,寿命短小。
[0005](3)利用晶体管三极管实现开关控制,消耗功耗大,发热严重,且输入输出信号会互相影响,不能很好的隔离,开关切换容易引入不必要的大噪声等有害信号。
[0006]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交流信号开关进行改进,以简化交流信号开关的结构,提高交流信号开关的性能,降低交流信号开关的成本。
[0007]无线充电装置需要实用线圈切换电路,而线圈切换电路往往需要采用交流信号开关控制交流信号的导通和关断。目前的无线充电装置中往往采用了上述的三种交流信号开关,存在不同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的通过改进交流信号开关对线圈切换电路和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交流信号开关,简化交流信号开关的结构,提高交流信号开关的性能,降低交流信号开关的成本。在改进交流信号开关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无线充电装置及线圈切换电路,降低无线充电装置的成本,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性能。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信号开关,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和第一自举模块;
[0010]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第二NMOS 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
[0011]所述第一自举模块和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电连接,所述第一自举模块用于确保第一NMOS管的栅极的电平始终大于第二NMOS管的源极的电平。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自举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0013]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电平输入端口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和第一NMOS管的栅极、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口、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口
和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口和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线圈切换电路的线圈切换模块,包括上述的交流信号开关、第一线圈和第二电容;
[0015]所述交流信号开关的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口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口与第二电平输入端口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线圈切换电路,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上述的线圈切换模块。
[0017]进一步的,线圈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线圈切换模块、第二线圈切换模块;所述第一线圈切换模块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自举模块、第一线圈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线圈切换模块包括: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二自举模块、第二线圈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自举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和第四电容。
[0018]进一步的,线圈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三线圈切换模块;所述第三线圈切换模块包括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三自举模块、第三线圈和第五电容,所述第三自举模块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三电阻和第六电容。
[001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TX端,包括上述的线圈切换电路、全桥电路和MCU控制器;
[0020]所述全桥电路包括第一半桥输出单元和第二半桥输出单元,所述第一半桥输出单元和线圈切换电路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半桥输出单元线圈切换电路的第二端口连接;
[0021]所述MCU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半桥输出单元和第二半桥输出单元组成交流逆变电路;
[0022]所述MCU控制器还包括若干个和线圈切换模块对应的MCU开关控制电路。
[002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上述的无线充电TX端和无线充电RX端。
[002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交流信号开关、线圈切换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交流信号开关采用双NMOS管串联并设置自举模块,可以降低交流信号开关的成本,提高交流信号开关的性能,更好的对电路的导通和关断进行控制,避免不同线圈之间的影响。本技术的线圈切换电路和无线充电装置,可以实现多路感性负载的自由切换,负载之间、负载和输入信号之间实现很好的隔离;在大电流开关导通情况下,功耗低,发热少。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交流信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线圈切换电路的线圈切换模块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线圈切换电路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交流信号开关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TX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技术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信号开关,包括:第一 NMOS管、第二NMOS管和第一自举模块。
[0034]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第二NMOS 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
[0035]所述第一自举模块和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电连接,所述第一自举模块用于确保第一NMOS管的栅极的电平始终大于第二NMOS管的源极的电平。
[0036]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NMOS管,而现有技术中除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三种交流信号开关外,在线圈切换的
还存在单MOS 管的线圈切换方式,但是本技术采用两个NMOS管的技术可以克服单MOS管切换线圈的过程每个线圈之间会相互影响,无法实现每个线圈切换过程电信号的互相隔离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信号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和第一自举模块;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和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寄生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自举模块和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电连接,所述第一自举模块用于确保第一NMOS管的栅极的电平始终大于第二NMOS管的源极的电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信号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举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第一电平输入端口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分别和第一NMOS管的栅极、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口、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口和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口和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3.一种线圈切换电路的线圈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交流信号开关、第一线圈和第二电容;所述交流信号开关的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一线圈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二端口和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宣宝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