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1020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巷道包括顶板部、实体煤侧部和沿空侧部,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包括顶板锚索、第一帮部长锚索、第二帮部长锚索、底角锚索、帮部短锚索、顶板锚杆、底角注浆锚杆、金属网;顶板部设置有顶板锚索和顶板锚杆,实体煤侧部和沿空侧部均设置有第一帮部长锚索、第二帮部长锚索和帮部短锚索,实体煤侧部和沿空侧部底角位置处设置有底角锚索和底角注浆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锚杆和锚索复合支护方式在基于巷道顶板完整性较好、强度较高的基础上,通过先对顶部进行支护,再进行侧部支护的方式最终完成巷道的整体截面支护,支护效果好,同时基于顶部基础,实现巷道支护跟顶走的施工方式,加快了巷道施工速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巷道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大部分矿区煤层开采已进入深部,深部巷道的70%以上布置在煤层中,深部煤层巷道广泛采用梯形或矩形断面,由于帮部为软弱破碎煤岩,巷道失稳主要由帮部开始,现有的支护方法一般采用全断面支护,支护结构复杂,巷道施工速度慢,不易进行维护,而简易的支护方式又无法形成较好的防护效果,危害大,故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在保证具有较好防护效果的同时实现较为便捷的施工结构。
[0003]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设置在梯形断面的巷道内,所述巷道包括顶板部、实体煤侧部和沿空侧部,所述实体煤侧部和所述沿空侧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部两侧,所述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包括顶板锚索、第一帮部长锚索、第二帮部长锚索、底角锚索、帮部短锚索、顶板锚杆、底角注浆锚杆、金属网;
[0005]所述顶板部、所述实体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梯形断面的巷道内,所述巷道包括顶板部、实体煤侧部和沿空侧部,所述实体煤侧部和所述沿空侧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部两侧,所述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包括顶板锚索、第一帮部长锚索、第二帮部长锚索、底角锚索、帮部短锚索、顶板锚杆、底角注浆锚杆、金属网;所述顶板部、所述实体煤侧部和所述沿空侧部上均铺设有所述金属网,所述顶板部设置有所述顶板锚索和所述顶板锚杆,所述实体煤侧部和所述沿空侧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帮部长锚索、所述第二帮部长锚索和所述帮部短锚索,所述实体煤侧部和所述沿空侧部底角位置处设置有所述底角锚索和所述底角注浆锚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部上设置有第一顶板锚索组和第二顶板锚索组,所述第一顶板锚索组和所述第二顶板锚索组均包括若干线性排列的所述顶板锚索,所述第一顶板锚索组上所述顶板锚索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顶板锚索组上所述顶板锚索的数量,且所述第一顶板锚索组和所述第二顶板锚索组均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顶板锚索组和所述第二顶板锚索组均交错等距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煤侧部和所述沿空侧部上均设置有第一帮部锚索组、第二帮部锚索组和第三帮部锚索组,所述第一帮部锚索组包括若干线性排列的所述第一帮部长锚索,所述第二帮部锚索组包括若干线性排列的所述第二帮部长锚索,所述第三帮部锚索组包括若干线性排列的所述帮部短锚索,所述第一帮部锚索组、所述第二帮部锚索组交错等距排列,所述第三帮部锚索组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帮部锚索组、所述第二帮部锚索组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底角锚索在所述实体煤侧部和所述沿空侧部底角位置处沿所述巷道的延伸方向线性排列形成底角锚索组,所述底角锚索与水平面呈30
°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跟顶走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锚索、所述第一帮部长锚索设置为实心锚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王福奇李治祥田斌张国利杨理辛万旭李均均李鹏经来旺薛维培
申请(专利权)人: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