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68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包括腕表本体,腕表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两个安装座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腕表本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下方的第一安装带,第一安装带远离腕表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压气囊,加压气囊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感器,加压气囊远离第一安装带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通过设置固定卡座和固定卡柱,使得第二安装带可以在表带上快速安装或者拆卸,通过设置加压气囊,使得传感器与身体弹性接触,避免血管长时间受压,传感器采集数据稳定,腕表本体读数准确。确。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化腕表
,具体为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腕表应运而生,智能化腕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具有预约体检、智能腕表通过表带上安装传感器,传感器与佩戴者的身体接触后可以实时监测身体的血糖血压、平台信息共享、健康报告解读等功能,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传感器安装在表带上,表带给予血管腕部血管压力过大,降低佩戴者的舒适度,血管长期受压导致传感器采集数据不稳定,腕表读数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感器安装在表带上,表带给予血管腕部血管压力过大,降低佩戴者的舒适度,血管长期受压导致传感器采集数据不稳定,腕表读数不准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包括腕表本体,所述腕表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所述腕表本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下方的第一安装带,所述第一安装带远离腕表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压气囊,所述加压气囊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感器,所述加压气囊远离第一安装带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带,所述第二安装带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座,所述第一表带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柱,所述固定卡座与固定卡柱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带上套设有与第二表带和加压气囊穿插连接的固定带。
[0005]优选的,所述固定带包括第一连接带、弹性连接带、第二连接带、粘结布和粘结块,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连接带,所述弹性连接带远离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表面远离弹性连接带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粘结块,所述第二连接带表面远离弹性连接带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粘结布,所述粘结块与粘结布粘贴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表带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扣,所述第二表带上远离安装座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固定扣与若干个定位孔对应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带和第二安装带均由蚕丝材料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表带的表面和第二表带的表面均粘贴连接有若干个反光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均由皮革材料制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固定卡座和固定卡柱,使得第二安装带可以在表带上快速安装或者拆卸,通过设置加压气囊,使得传感器与身体弹性接触,避免血管长时间受压,传感器采集数据稳定,腕表本体读数准确。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腕表本体的局部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第一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第二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腕表本体;2、安装座;3、第二表带;4、固定带;41、第一连接带;42、弹性连接带;43、第二连接带;44、粘结布;45、粘结块;5、第一安装带;6、加压气囊;7、传感器;8、第二安装带;9、固定卡座;10、第一表带;11、固定卡柱;12、固定扣;13、定位孔;14、反光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包括腕表本体1,腕表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两个安装座2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腕表本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2下方的第一安装带5,第一安装带5远离腕表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压气囊6,加压气囊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感器7,加压气囊6远离第一安装带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带8,第二安装带8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座9,第一表带10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柱11,固定卡座9与固定卡柱11卡合连接,第一安装带5上套设有与第二表带3和加压气囊6穿插连接的固定带4,工作人员将固定卡柱11与固定卡座9对齐后卡合,将第二安装带8固定在第一表带10上。
[0019]固定带4包括第一连接带41、弹性连接带42、第二连接带43、粘结布44和粘结块45,第一连接带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连接带42,弹性连接带42远离第一连接带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带43,第一连接带41表面远离弹性连接带4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粘结块45,第二连接带43表面远离弹性连接带4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粘结布44,粘结块45与粘结布44粘贴连接,工作人员将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3穿过第一安装带5和第二表带3,工作人员将粘结块45与粘结布44对齐后,将固定带4固定在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3之间。
[0020]第一表带10远离安装座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扣12,第二表带3上远离安装座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13,固定扣12与若干个定位孔13对应设置,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通过固定扣12穿过定位孔13连接在一起。
[0021]第一安装带5和第二安装带8均由蚕丝材料制成,安装带采用蚕丝材料制成,安装带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增加佩戴者的舒适度。
[0022]第一表带10的表面和第二表带3的表面均粘贴连接有若干个反光贴14,反光贴14对光线具有反射作用,表带上设置反光贴14便于佩戴者及时发现腕表本体1,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均由皮革材料制成,表带采用耐磨皮革材料制成,耐磨皮革具有耐磨性,提高表带的耐磨性能,延长表带的使用寿命。
[0023]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固定卡柱11与固定卡座9对齐后卡合,将第二安装带8固定在第一表带10上,工作人员将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3穿过第一安装带5
和第二表带3,工作人员将粘结块45与粘结布44对齐后,将固定带4固定在第一连接带41和第二连接带43之间,加压气囊6两边均被固定,加压气囊6采用双层超薄气囊,使得加压气囊6上的传感器7与佩戴者紧密接触,增加传感器7采集的稳定性,保证腕表本体1读数的稳定性,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通过固定扣12穿过定位孔13连接在一起,腕表本体1佩戴完成,表带采用耐磨皮革材料制成,耐磨皮革具有耐磨性,提高表带的耐磨性能,延长表带的使用寿命,安装带采用蚕丝材料制成,安装带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增加佩戴者的舒适度。
[002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包括腕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表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座(2),两个所述安装座(2)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表带(10)和第二表带(3),所述腕表本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座(2)下方的第一安装带(5),所述第一安装带(5)远离腕表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加压气囊(6),所述加压气囊(6)的中部固定安装有传感器(7),所述加压气囊(6)远离第一安装带(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带(8),所述第二安装带(8)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卡座(9),所述第一表带(10)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卡柱(11),所述固定卡座(9)与固定卡柱(11)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带(5)上套设有与第二表带(3)和加压气囊(6)穿插连接的固定带(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高稳定性的穿戴式腕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4)包括第一连接带(41)、弹性连接带(42)、第二连接带(43)、粘结布(44)和粘结块(45),所述第一连接带(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弹性连接带(42),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宝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