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99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包括有本体、与表头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与表头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器,该本体为双条环绕结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通过采用双条环绕结构的本体,并配合利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使得本产品结构简单、佩戴方便、外观新颖、松紧可调节,迎合了市场的发展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表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5G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穿戴设备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智能手表则是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中的最佳选择。表带作为手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表固定手腕部分的统称。表带作为直接接触人体的部分,是评判手表是否舒适的标准,舒适度很大程度是由表带的材质决定的。表带的材质很多,要是细分来讲有几十种智能手表表带主要有皮革表带、硅胶带、金属表带、尼龙带等,但是市场对表带的要求却不断提高;对于表带而言,既要外观美观、独特、新颖,又要使用方便、松紧可调。
[0003]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手表表带其上的钩扣零件繁多、易出问题;而暗扣与蝴蝶扣难于调节长短,扣与手腕接触不友好;并且表扣所配表带则款式陈旧、外观不够新颖,而不能满足智能穿戴的一种装饰属性;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其结构简单、佩戴方便、外观新颖、松紧可调节,迎合了市场的发展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包括有本体、与表头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与表头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器,该本体为双条环绕结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有第一短带、第二短带、第一长带、第二长带、第一表扣、第二表扣、第一圈仔和第二圈仔;该第一短带与第二短带并排在一起,第一短带的带头和第二短带的带头均与第一连接器连接;该第一长带与第二长带并排在一起,该第一长带的带头和第二长带的带头均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第一长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扣孔,第二长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扣孔;该第一表扣与第一短带的带尾固定连接,第一表扣与对应的第一扣孔扣合连接;该第二表扣与第二短带的带尾固定连接,第二表扣与对应的第二扣孔扣合连接;该第一圈仔套设于第一短带上,第一长带的带尾穿设于第一圈仔中;该第二圈仔套设于第二短带上,第二长带的带尾穿设于第二圈仔中。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短带的带头和第二短带的带头一体成型连接并开设有第一销轴孔,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曲臂轴穿设于第一销轴孔中;所述第一长带的带头和第二长带的带头一体成型连接并开设有第二销轴孔,该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曲臂轴穿设于第二销轴孔中;该第一表扣通过第一生耳链接在第一短带的带尾,该第二表扣通过第二生耳链接在第二短带的带尾。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长带为可绕手腕两圈的加长型带体。
[0010]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有第一回环带、第二回环带、扣盖以及可调托板;该第一回环带和第二回环带并排在一起,第一回环带的带头和第二回环带的带头均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一回环带的带尾和第二回环带的带尾均由内往外穿过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孔,第一回环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调节孔,第二回环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调节孔;该扣盖固定于第一回环带的带尾和第二回环带的带尾;该可调托板抵于第一回环带的内侧和第二回环带的内侧并穿过对应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与扣盖可拆卸地贴合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扣盖为方形块状对称结构,其左右对称设有半封闭沉台,每一半封闭沉台底部设有圆形凸台,该圆形凸台的表面中心凹设有定位孔;该第一回环带的带尾和第二回环带的带尾均开设有固定孔,第一回环带的带尾和第二回环带的带尾分别嵌于对应的半封闭沉台中粘接固定,且两圆形凸台穿过对应的固定孔;该可调托板上延伸出有两倒扣凸台,该两倒扣凸台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调节孔和对应的第二调节孔后插入两圆形凸台的定位孔中。
[0012]优选的,所述扣盖上固定有第一磁铁,该可调托板上固定有第二磁铁,该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吸附固定。
[0013]优选的,所述扣盖的内侧凹设有第一嵌槽,该第一磁铁嵌于第一嵌槽中固定,该可调托板的内侧凹设有第二嵌槽,该第二磁铁嵌于第二嵌槽中固定。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回环带的带头和第二回环带的带头一体成型连接并开设有第三销轴孔,该第一连接器的第三曲臂轴穿设于第三销轴孔中。
[0015]优选的,所述本体包括有第三回环带、第四回环带、第一柱状蘑菇头以及第二柱状蘑菇头;该第三回环带和第四回环带并排在一起,第三回环带的带头和第四回环带的带头均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三回环带的带尾和第四回环带的带尾均由外往内穿过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孔,第三回环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三调节孔,第四回环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四调节孔;该第一柱状蘑菇头固定于第三回环带的带尾并与对应的第三调节孔扣合固定;该第二柱状蘑菇头固定于第四回环带的带尾并与对应的第四调节孔扣合固定。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7]通过采用双条环绕结构的本体,并配合利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使得本产品结构简单、佩戴方便、外观新颖、松紧可调节,迎合了市场的发展需求。
[00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之第一较佳实施例表扣扣合后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分解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表扣打开后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之第三较佳实施例表扣扣合后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4]图6是图5的分解图;
[0025]图7是本技术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表扣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之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表扣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9是本技术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0028]附图标识说明:
[0029]10、本体
ꢀꢀꢀꢀꢀꢀꢀꢀꢀꢀꢀꢀꢀꢀꢀꢀꢀꢀꢀꢀꢀꢀꢀꢀ
11a、第一短带
[0030]12a、第二短带
ꢀꢀꢀꢀꢀꢀꢀꢀꢀꢀꢀꢀꢀꢀꢀꢀꢀꢀꢀ
13a、第一长带
[0031]131a、第一扣孔
ꢀꢀꢀꢀꢀꢀꢀꢀꢀꢀꢀꢀꢀꢀꢀꢀꢀꢀ
14a、第二长带
[0032]141a、第二扣孔
ꢀꢀꢀꢀꢀꢀꢀꢀꢀꢀꢀꢀꢀꢀꢀꢀꢀꢀ
15a、第一表扣
[0033]16a、第二表扣
ꢀꢀꢀꢀꢀꢀꢀꢀꢀꢀꢀꢀꢀꢀꢀꢀꢀꢀꢀ
17a、第一圈仔
[0034]18a、第二圈仔
ꢀꢀꢀꢀꢀꢀꢀꢀꢀꢀꢀꢀꢀꢀꢀꢀꢀꢀꢀ
101a、第一销轴孔
[0035]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与表头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器以及与表头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器,该本体为双条环绕结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分别与本体的两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有第一短带、第二短带、第一长带、第二长带、第一表扣、第二表扣、第一圈仔和第二圈仔;该第一短带与第二短带并排在一起,第一短带的带头和第二短带的带头均与第一连接器连接;该第一长带与第二长带并排在一起,该第一长带的带头和第二长带的带头均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第一长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扣孔,第二长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扣孔;该第一表扣与第一短带的带尾固定连接,第一表扣与对应的第一扣孔扣合连接;该第二表扣与第二短带的带尾固定连接,第二表扣与对应的第二扣孔扣合连接;该第一圈仔套设于第一短带上,第一长带的带尾穿设于第一圈仔中;该第二圈仔套设于第二短带上,第二长带的带尾穿设于第二圈仔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带的带头和第二短带的带头一体成型连接并开设有第一销轴孔,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曲臂轴穿设于第一销轴孔中;所述第一长带的带头和第二长带的带头一体成型连接并开设有第二销轴孔,该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曲臂轴穿设于第二销轴孔中;该第一表扣通过第一生耳链接在第一短带的带尾,该第二表扣通过第二生耳链接在第二短带的带尾。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带为可绕手腕两圈的加长型带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环绕的手表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有第一回环带、第二回环带、扣盖以及可调托板;该第一回环带和第二回环带并排在一起,第一回环带的带头和第二回环带的带头均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第一回环带的带尾和第二回环带的带尾均由内往外穿过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孔,第一回环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调节孔,第二回环带上开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节游太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德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