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063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可主动跟随、为夜跑者提供储物需求的、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的问题。包括:可移动的车体及可拆卸安装在车体上方的储物包;还包括超声波识别模块,红外线避障模块,语音交互模块,单片机控制单元,其用以接收反馈信号、识别信息、交互指令以驱动车体的对应动作。该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夜跑时辅助携带物品,并且显著区别于市场上现有的穿戴式夜跑产品,实现了从体外跟随的角度出发,能够实现有效的跟随,克服了在陪伴夜跑者时出现的障碍物的技术问题,对于夜跑者提供了更加的陪伴体验感。的陪伴体验感。的陪伴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当前人们的生活特点,夜跑逐渐成为热门健身运动,而现行趋势下夜跑者用户,最在意且最影响他们运动主动性的原因主要在于:外出必须要携带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但这些负重感会在跑步过程中影响跑者的运动体验;独居青年占比逐渐增大,运动时的孤独感会大大降低个人对运动主动性。
[0003]现有技术中,夜跑过程中携带物品作为一项必须和必备的内容,在之前大多数设计的中都会通过可穿戴方式进行解决,但这不仅会增加额外的负重还会增加运动前的繁琐。例如在佩戴过程中需要紧贴腰部才能缓解负重感受,会造成局部出汗、闷热等问题引起跑者不适;
[0004]而实际上夜跑者一些必要附中,比如:水、手机、钥匙、衣物、音响等物品,这些物品的重量虽然不大,但如若没有合适的位置进行固定或携带就会影响夜跑者的运动体验感,这种在运动过程中的不便利性,久而久之会降低跑者的运动热情。
[0005]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全新的智能装备,比如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主动跟随、为夜跑者提供储物需求的、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包括:
[0009]可移动的车体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方的储物包;
[0010]超声波识别模块,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所述超声波识别模块能够自所述车体的前端检测到能够产生反馈信号的被标记用户,以使所述车体与所述被标记用户保持一第一预设距离;
[0011]红外线避障模块,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且所述红外线避障模块用以识别自所述车体前端在一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障碍物,并用以获得一识别信息,以使得所述车体能够移动躲避该障碍物;
[0012]语音交互模块,其基于与所述被标记用户的交互指令进而控制所述车体的移动动作;以及
[0013]单片机控制单元,其用以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所述识别信息、所述交互指令以驱动所述车体的对应动作。
[0014]具体地,所述车体的前端设置有:
[0015]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口,其构造沿所述车体的前端,且以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呈长条形设置;
[0016]红外线避障安装口,其构造沿所述车体的前端,并位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口的下方。
[0017]具体地,所述超声波识别模块包括:
[0018]三组超声波探头,平行地安装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口上;
[0019]三组超声波传感器,分别连接三组所述超声波探头;
[0020]超声波发射器安装一夜跑运动者的鞋后位置,且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发射端形成的信号发射虚拟轨迹的几何形截面小于所述超声波探头的接收面,以使得所述夜跑运动者被视为所述被标记用户。
[0021]具体地,还包括有计算模块,其连接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并用以接收三组超声波传感器传感的信号。
[0022]具体地,三组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包括一组所述超声波传感器测量获得正对所述车体与被标记用户之间的正对距离信号,以使得所述计算模块能够计算所述车体与被标记用户之间的预设距离;
[0023]还包括两组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呈“外八字”倾斜设置,用以测量获得所述车体与所述被标记用户左、右两侧的偏差距离信号,以使得所述计算模块能够计算所述车体与被标记用户之间的偏差距离;
[0024]所述计算模块通过基于超声波与射频信号之间的时间差,从而计算所述车体与被标记用户的距离。
[0025]具体地,所述车体上安装有一三轮移动平台总成,所述三轮移动平台总成用以使得所述车体能够实现移动;
[0026]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其连接所述计算模块,其用以接收所述计算模块计算预设距离或者偏差距离以控制所述三轮移动平台总成的动作;
[0027]所述三轮移动平台总成的动作包括:前进、后退、转向。
[0028]具体地,所述红外线避障模块包括:
[0029]红外避障探头,其安装在所述红外线避障安装口上;
[0030]红外线传感器,其连接所述红外避障探头;
[0031]检测判断模块,其用以接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0032]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连接检测判断模块并基于所述检测判断模块的检测信号结果控制三轮移动平台总成的动作。
[0033]具体地,所述语音交互模块包括:
[0034]集成在所述车体上的收声部件;
[0035]语音识别模块,其连接所述收声部件,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的规格为 LDLD3320语音识别模块;
[0036]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并基于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的识别结果驱动控制所述三轮移动平台总成的动作。
[0037]具体地,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的语音指令还包括安全灯启停指令,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安全灯启停指令驱动控制集成在所述车体上的灯光的启停。
[0038]具体地,所述车体的上表面的构造出卡接凸起、且所述卡接凸起突出于所述车体上表面的外缘;
[0039]所述储物包具有一置物空间;
[0040]所述储物包能够嵌入在所述卡接凸起上,以使得所述储物包的下缘和所述车包的外缘重合;
[0041]所述储物包上设置有拉链。
[004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3]第一、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要用于夜跑时辅助携带物品,并且显著区别于市场上现有的穿戴式夜跑产品,实现了从体外跟随的角度出发,能够实现有效的跟随,克服了在陪伴夜跑者时出现的障碍物的技术问题,对于夜跑者提供了更加的陪伴体验感;
[0044]第二、本技术方案结合了超声波跟随技术与语音交互,实现运动过程中的互动式运动体验;
[0045]第三、车体1和储物包2可拆的结构,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同时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00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7]图1为本技术模块功能示意图
[004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包的三维结构的第一视图;
[004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包的三维结构的第二视图;
[005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与储物包拆卸状态的示意图;
[005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片机模块的功能示意图;
[005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片机控制单元与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车体(1)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方的储物包(2);超声波识别模块(10),其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且所述超声波识别模块(10)能够自所述车体(1)的前端检测到能够产生反馈信号的被标记用户(100),以使所述车体(1)与所述被标记用户(100)保持一第一预设距离;红外线避障模块(30),其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且所述红外线避障模块(30)用以识别自所述车体(1)前端在一第二预设距离范围内的障碍物,并用以获得一识别信息,以使得所述车体(1)能够移动躲避该障碍物;语音交互模块(40),其基于与所述被标记用户(100)的交互指令进而控制所述车体(1)的移动动作;以及单片机控制单元(50),其用以接收所述反馈信号、所述识别信息、所述交互指令以驱动所述车体(1)的对应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设置有: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口(101),其构造沿所述车体(1)的前端,且以所述车体(1)的宽度方向呈长条形设置;红外线避障安装口(102),其构造沿所述车体(1)的前端,并位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口(101)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夜跑的智能跟随陪伴式车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识别模块(10)包括:三组超声波探头(110),平行地安装在所述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口(101)上;三组超声波传感器(120),分别连接三组所述超声波探头(110);超声波发射器(130)安装一夜跑运动者的鞋后位置,且所述超声波发射器(130)发射端形成的信号发射虚拟轨迹的几何形截面小于所述超声波探头(110)的接收面,以使得所述夜跑运动者被视为所述被标记用户(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怡金泓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服装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