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现边底水油藏采收模拟实验的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054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边底水油藏采收模拟实验的系统,包括:注入装置,其配置为向模型装置通入注入介质;边底水模拟装置,其配置为向模型装置注入满足实验所需的边底水模拟流体,并使得模型装置获得的边底水能量保持充足状态;采出装置,其配置为收集采收流体并测量相应的采收数据;模型装置,其分别与注入装置、边底水模拟装置和采出装置连通,配置为对油藏多孔介质进行模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多种驱替方式、多种井型、不同位置条件、以及不同开采阶段的油藏采收情况进行模拟。阶段的油藏采收情况进行模拟。阶段的油藏采收情况进行模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实现边底水油藏采收模拟实验的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发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实现边底水油藏采收模拟实验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底水油藏在所有类型油藏储量中占比很大,储量相当丰富。除了有大量的天然底水油藏外,随着油田进入二、三次开采,更多油田的开发特征不断趋向于底水类型的油藏。底水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全部与底水接触的特点,这既是底水油藏在开发方面优于其它油藏的地方,同时也是底水油藏开发的困难所在。
[0003]根据国内外底水油田的开发经验表明:底水油层开发的关键技术是抑制水锥或控制底水锥进,最大程度地延长油井无水采油期和控制底水均匀驱替,以达到提高底水油层开发效果的目的。目前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优化射孔、以及对临界产量与临界压差的控制,采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层和在油水界面附近打人工隔层以阻挡底水;在开发中后期采用加密井调整技术、双层完井技术、和油水分采采油技术等。随着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通过建立较为精细的油藏地质模型,揭示影响底水油藏开发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储层沉积韵律、垂向水平渗透率比、隔层大小及位置、边底水能量、油水粘度比、井距、油井射开程度等,以确定更为有效的开发策略。
[0004]在优化油藏开发参数、验证新技术时,都离不开物理模拟实验,如何更加贴近真实的模拟油藏的边底水条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物理模拟驱油装置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力求模拟实验能够更接近真实油藏条件。但现有的各种物理模拟装置技术方案中,一部分存在实验温度及压力条件达不到油藏实际要求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存在边底水能量模拟不充分的问题。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提供一套能够解决上述一个或几个问题的实验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边底水油藏采收模拟实验的系统,包括:注入装置,其配置为向模型装置通入注入介质;边底水模拟装置,其配置为向所述模型装置注入满足实验所需的边底水模拟流体,并使得所述模型装置获得的边底水能量保持充足状态;采出装置,其配置为收集采收流体并测量相应的采收数据;所述模型装置,其分别与所述注入装置、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和所述采出装置连通,配置为对油藏多孔介质进行模拟。
[0007]优选地,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包括:流体模拟单元,其配置为容纳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并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模型装置注入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压力控制单元,其配置为向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提供所述外部压力,并进行压力监测和调节,所述外部压力为实验所需的用于控制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保持稳定状态的压力。
[0008]优选地,所述流体模拟单元具备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第一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器的腔体内;构造于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一侧的第一腔体,其具备边底水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构造于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二侧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配置为利用内部所容纳的流通气体来形成所述外部压力。
[0009]优选地,所述流体模拟单元具备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第二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的腔体内;构造于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一侧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配置为通过向腔体内注入加压流体的方式来平衡所述外部压力;构造于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二侧的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用于在其内部所容纳的所述流通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流通气体的配合下,形成所述外部压力,使得所述模型装置获得的边底水能量保持稳定状态。
[0010]优选地,所述模型装置构造为具有环压施加装置的夹持器类模型或者利用填砂材料制成的岩心模型,所述夹持器内安装有实验岩心。
[0011]优选地,所述模型装置设置有第一接口端、第二接口端和第三接口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端设置于岩心第一侧端面处,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注入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端设置于岩心第二侧端面处,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采出装置连接;以及所述第三接口端沿所述实验岩心外表面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的边底水输出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模型装置设置有第一接口端、第二接口端和第三接口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端设置于岩心第一侧端面处,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衰竭开采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同时与所述注入装置和所述采出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端设置于岩心第二侧端面处,所述第二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的边底水输出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衰竭开采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连接;所述第三接口端沿所述实验岩心外表面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输出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衰竭开采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模型装置构造为全直径岩心模型。
[0014]优选地,所述模型装置设置有第四接口端、第五接口端、第六接口端和第七接口端,其中,所述第四接口端设置于岩心模型的第一端面处,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注入装置连接;所述第五接口端设置于岩心模型的第二端面处,所述第五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的边底水输出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连接;所述第六接口端沿岩心模型的外表面的第一轴向方向设置,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采出装置连接;所述第七接口端沿岩心模型的外表面的第二轴向方向设置,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采出装置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模型装置设置有第四接口端、第五接口端、第六接口端和第七接口端,其中,所述第四接口端设置于岩心模型的第一端面处,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衰竭开采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同时与所述注入装置和所述采出装置连接;所述第五接口端设置于岩心模型的第二端面处,所述第五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的边底水输出
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衰竭开采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连接;所述第六接口端沿岩心模型的外表面的第一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六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输出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衰竭开采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连接;所述第七接口端沿岩心模型的外表面的第二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七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输出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衰竭开采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恒温烘箱,所述恒温烘箱用于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放置所述模型装置。
[0017]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边底水油藏采收模拟实验的方法,所述方法利用如上述所述的系统来实现,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计实验参数,所述实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边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实现边底水油藏采收模拟实验的系统,包括:注入装置,其配置为向模型装置通入注入介质;边底水模拟装置,其配置为向所述模型装置注入满足实验所需的边底水模拟流体,并使得所述模型装置获得的边底水能量保持充足状态;采出装置,其配置为收集采收流体并测量相应的采收数据;所述模型装置,其分别与所述注入装置、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和所述采出装置连通,配置为对油藏多孔介质进行模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包括:流体模拟单元,其配置为容纳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并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向所述模型装置注入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压力控制单元,其配置为向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提供所述外部压力,并进行压力监测和调节,所述外部压力为实验所需的用于控制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保持稳定状态的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模拟单元具备第一容器,所述第一容器包括:第一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器的腔体内;构造于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一侧的第一腔体,其具备边底水输出端口,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容纳所述边底水模拟流体;构造于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二侧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配置为利用内部所容纳的流通气体来形成所述外部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模拟单元具备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第二活塞,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的腔体内;构造于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一侧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配置为通过向腔体内注入加压流体的方式来平衡所述外部压力;构造于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二侧的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用于在其内部所容纳的所述流通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流通气体的配合下,形成所述外部压力,使得所述模型装置获得的边底水能量保持稳定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装置构造为具有环压施加装置的夹持器类模型或者利用填砂材料制成的岩心模型,所述夹持器内安装有实验岩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装置设置有第一接口端、第二接口端和第三接口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端设置于岩心第一侧端面处,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注入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端设置于岩心第二侧端面处,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采出装置连接;以及所述第三接口端沿所述实验岩心外表面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的边底水输出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驱油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装置设置有第一接口端、第二接口端和第三接口端,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端设置于岩心第一侧端面处,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衰竭开采阶段进行模拟时,将所述模型装置同时与所述注入装置和所述采出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接口端设置于岩心第二侧端面处,所述第二接口端与所述边底水模拟装置的边底水输出端口连接,配置为在对吞吐阶段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涛伦增珉吕成远王友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