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塑料的预处理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053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塑料的预处理方法和系统,废塑料和任选的由废塑料脱氯单元所得的脱氯废塑料,进入废塑料预处理单元,与预处理剂、溶剂油接触进行脱杂反应,分离产物得到脱杂含塑溶液,所述脱杂含塑溶液中金属含量、氯含量和硅含量均很低,有效减少了废塑料中杂质对后续处理单元的影响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排污小,环保性好,降低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塑料的预处理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废塑料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废塑料预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工业的发展给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年塑料生产量已经高达1.2亿吨左右,其中绝大多数经过一次使用后即丢弃到环境中。据统计,我国的废塑料产量约为240~480万吨/年;到2035年全球约有80亿吨废塑料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由于塑料完全降解需要200~500年,因此废塑料的不断累积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影响了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
[0003]现有的废塑料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填埋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而目前国内有能够处理废塑料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仅约400个,如将所有废塑料采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式解决,预计仍需建设1000个以上,这明显是不可行的。此外,废塑料物理回收工艺成本高,经济价值低,企业获利不足且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均导致废旧塑料资源回收发展较慢。
[0004]现阶段,废塑料化学转化被认为是唯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塑料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任选的废塑料溶解脱氯单元,废塑料进入废塑料溶解脱氯单元,在有机溶剂I中充分溶解,溶解后物料经固液分离后,得到含氯溶液和脱氯废塑料,所述有机溶剂I选自四氢呋喃、酮类溶剂、氯化脂肪烃中的一种或几种;(2)废塑料和任选的步骤(1)脱氯废塑料,进入废塑料预处理单元,与预处理剂、溶剂油接触进行脱杂反应,反应流出物经固液分离单元,分离为不溶物和脱杂含塑溶液,所述脱杂含塑溶液中金属含量小于5μg/g、氯含量小于20μg/g、硅含量小于3μg/g;所述预处理剂为腐殖土、赤泥、炼油装置废催化剂、高岭土、半焦、活性炭、气化灰渣中的一种或几种,以及任选的碱性氧化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塑料为新鲜生活垃圾中废塑料、工农业生产中废塑料、陈化垃圾中废塑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废塑料的种类为PE、PP、PS、PVC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废塑料在进入任选的废塑料溶解脱氯单元、废塑料预处理单元前进行清洗、干燥和破碎,破碎后的废塑料粒度为1~200mm,优选为1~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I为四氢呋喃与酮类溶剂以任意重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所述酮类溶剂选自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异佛尔酮中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I与废塑料的重量比例为1:10~10:1。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酮类溶剂选自甲乙酮、环己酮中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甲乙酮;所述有机溶剂I为四氢呋喃与酮类溶剂以1:3~3:1重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优选所述有机溶剂I为四氢呋喃与酮类溶剂以1:2~2:1重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废塑料在废塑料溶解脱氯单元,在50~100℃温度下,在有机溶剂I中充分溶解,废塑料的停留时间为30~60min。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溶剂回收单元I,步骤(1)所得含氯溶液进入溶剂回收单元I,经析出处理和分离后,得到PVC和/或PS颗粒和回收的有机溶剂I;所述析出处理选自反萃取、简单蒸馏、闪蒸、精馏中一种或几种方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回收单元I中,析出处理采用反萃取耦合蒸馏的方式,反萃取剂为水,反萃取的温度为70~100℃,蒸馏温度为80~10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废塑料预处理单元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50~410℃,压力为0.1~5MPa,废塑料的停留时间为10~60min。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废塑料预处理单元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20~390℃,压力为0.5~4.0MPa,废塑料的停留时间为15~45min。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油的馏程范围为80~550℃,溶剂油中总芳烃含量高于50质量%,单环芳烃含量高于20质量%;溶剂油与废塑料的重量比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亮王志强夏国富徐润王树青魏晓丽侯吉礼李红伟王鹏飞吴玉吴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