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多段压裂不等时焖井压裂液返排的实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油气田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多段压裂不等时焖井压裂液返排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得益于水平井完井技术和体积压裂施工工艺,非常规油气实现了高效开发。水平井多段压裂施工,大量压裂液和支撑剂进入储层,实现打碎储层的目的,从而形成复杂裂缝网络。不同于常规油气藏,在压裂改造后,压裂井不会立刻采取返排措施,生产井会焖井作业后再返排。焖井过程中利用渗吸置换作用,可以较好地动用基质内油气,在矿场实际开发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0003]但是,水平井压裂施工过程中,每一段施工都需要进行封隔。物理封隔多采用投球封隔,当压裂作业完成后,封隔器才会统一打开。在这期间,大量压裂液滞留在裂缝中,与基质中的油气发生渗吸置换作用。由于不同压裂段施工时间不同,导致不同压裂段焖井时间差别较大,渗吸作用时间也大不相同。当前,压裂液返排实验专利技术装置和方法均未考虑不同压裂段焖井时间的差异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多段压裂不等时焖井压裂液返排的实验装置和方法,为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模拟多段压裂不等时焖井压裂液返排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第一供气装置(1),第二供液装置(2),第一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3),第二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4),第三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5),第一CT扫描分析计量装置(6),第二CT扫描分析计量装置(7),第三CT扫描分析计量装置(8),回压装置(9),抽真空装置(10),连接装置(11);所述的第一供气装置(1)包括:气体钢瓶(1
‑
1)、调压阀(1
‑
2)、第一单向阀(1
‑
3)、第一压力表(1
‑
4);所述的第二供液装置(2)包括:QUIZIX泵(2
‑
1)、第一中间容器(2
‑
2)、第二中间容器(2
‑
3)、第五单向阀(2
‑
4)、第六单向阀(2
‑
5)、第七单向阀(2
‑
6)、第八单向阀(2
‑
7);所述的第一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3)包括:第一岩心夹持器(3
‑
1)、第一温度控制器(3
‑
2)、第一围压泵(3
‑
3)、第二压力表(3
‑
4)、第三压力表(3
‑
5)、第二单向阀(3
‑
6);所述的第二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4)包括:第二岩心夹持器(4
‑
1)、第二温度控制器(4
‑
2)、第二围压泵(4
‑
3)、第四压力表(4
‑
4)、第五压力表(4
‑
5)、第三单向阀(4
‑
6);所述的第三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5)包括:第三岩心夹持器(5
‑
1)、第三温度控制器(5
‑
2)、第三围压泵(5
‑
3)、第六压力表(5
‑
4)、第七压力表(5
‑
5)、第四单向阀(5
‑
6);所述的回压装置(9)包括:回压阀(9
‑
1)、回压泵(9
‑
2)、烧杯(9
‑
3);所述的抽真空装置(10)包括:真空泵(10
‑
1)、抽空缓冲容器(10
‑
2);所述的连接装置(11)包括:第一六通阀(11
‑
1);第二六通阀(11
‑
2);其中,所述的第一供气装置(1)、第二供液装置(2)、第一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3)进口端、第二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4)进口端、第三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5)进口端和抽真空装置(10)通过第一六通阀(11
‑
1)连接;其中,所述的回压装置(9)、第一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3)出口端、第二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4)出口端和第三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5)出口端通过第二六通阀(11
‑
2)连接;其中,所述的第一供气装置(1)向第一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3)、第二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4)、第三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5)提供压力可控、流速稳定的气体注入条件;其中所述的第二供液装置(2)向第一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3)、第二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4)、第三模拟焖井渗吸压裂液返排装置(5)提供压力可控、流速稳定的压裂液、原油注入条件;其中,所述的第一岩心夹持器(3
‑
1)进口端设有:第二压力表(3
‑
4),其出口端设有:第三压力表(3
‑
5);所述的第一岩心夹持器(3
‑
1)外围设有:第一温度控制器(3
‑
2);所述的第一岩心夹持器(3
‑
1)下端设有:第一围压泵(3
‑
3);所述的第一岩心夹持器(3
‑
1)与回压泵(9
‑
2)之间设有:第三压力表(3
‑
5)、第二单向阀(3
‑
6)、第二六通阀(11
‑
2)、回压阀(9
‑
技术研发人员:孟展,王永强,谭晓华,李晓平,李溢龙,肖衡,刘贝,王宁,罗安,汪盛龙,金永强,朱彦芃,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