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压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000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压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S2、一次反应,S3、二次反应,S4、将步骤S1称量的防粘连组合物、水、极压剂和降凝剂依次加入步骤S3的反应设备中,先搅拌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压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脂
,具体为一种极压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润滑脂是指稠厚的油脂状半固体,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和密封作用。也用于金属表面,起填充空隙和防锈作用。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润滑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金属皂,也用钾、钡、铅、锰等金属皂。非皂基脂的稠化剂用石墨、炭黑、石棉还有合成的(如聚脲基、膨润土),根据用途可分为通用润滑脂和专用润滑脂两种,前者用于一般机械零件,后者用于拖拉机、铁道机车、船舶机械、石油钻井机械、阀门等。主要质量指标是滴点、针入度、灰分和水分等。用来评价润滑脂胶体稳定性的指标为分油试验、滚动轴承性能试验等。滚筒试验是测试滚压作用下稠度变化的试验方法。流动性试验是评价在低温下润滑脂可泵送性的试验方法。抗水淋性试验是评价润滑脂对水淋洗出的抵抗能力的试验方法。胶体安定性是润滑脂在贮存和使用中保持胶体稳定,而极压润滑脂用于高负荷轴承和齿轮润滑的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泵送性和耐极压性。常以高粘度的汽缸油为基础油,调入铅皂或含氯、硫化合物极压添加剂而制成,在轴承润滑
中,随载重量的增加及重载荷要求不断提高,对润滑脂的极压性要求也愈来愈高。
[0003]目前的极压润滑脂为了提高润滑脂的抗压和抗高温性能,以及延长润滑脂的老化时间和使用寿命,会在润滑脂成份中添加大量矿物成份,这样会导致极压润滑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润滑脂大面积不均匀的粘连在涂抹的机械结构上,这样不仅达不到润滑的效果,而且会导致机械结构的搅油损失变大,动力有损耗,不能实现通过在保证润滑脂自身耐高温、耐高压和防老化的基础上,改善润滑脂的防粘连效果,无法达到通过向润滑脂中增加防粘连组合物和高碳有机物,来使润滑脂粘连性降低的目的,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
[0004]同时现有制备方法采用的反应釜密封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反应釜中反应物的制成反应混合,不能实现通过对反应釜进行密封改进,来增强反应釜的密封效果,无法达到简单快捷的对反应釜进行很好密封的目的,从而对极压润滑脂的制备十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压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极压润滑脂为了提高润滑脂的抗压和抗高温性能,以及延长润滑脂的老化时间和使用寿命,会在润滑脂成份中添加大量矿物成份,这样会导致极压润滑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润滑脂大面积不均匀的粘连在涂抹的机械结构上,这样不仅达不到润滑的效果,而且会导致机械结构的搅油损失变大,动力有损耗,不能实现通过在保证润滑脂自身耐高温、耐高压和防老化的基础上,改善润滑脂的防粘连效果,无法达到通过向润滑脂中增加防粘连组合物和高碳有机物,来使润滑脂粘连性降低目的的问题,同时现有制备方法采用的反应釜
密封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反应釜中反应物的制成反应混合,不能实现通过对反应釜进行密封改进,来增强反应釜的密封效果,无法达到简单快捷的对反应釜进行很好密封的目的,从而对极压润滑脂的制备十分不利。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极压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首先通过称量设备分别量取所需重量百分比的皂粉、防粘连组合物、硼酸、油酸丁酯、复合氢氧化盐、十二碳醇酯、耐高温添加剂、聚丙烯酸酯

苯乙烯共聚的水性乳液、水、极压剂、降凝剂和基础油,并通过储料罐存储待用;
[0010]S2、将步骤S1称量的基础油倒入反应设备内加热至100

130℃,再加入有机酸、皂粉、油酸丁酯和十二碳醇酯,在搅拌压力反应釜中反应30

40min;
[0011]S3、向步骤S2的反应设备中分别依次加入硼酸、复合氢氧化盐水溶液、耐高温添加剂和聚丙烯酸酯

苯乙烯共聚的水性乳液,保温130

150℃,继续搅拌20

30min;
[0012]S4、将步骤S1称量的防粘连组合物、水、极压剂和降凝剂依次加入步骤S3的反应设备中,先搅拌15

20min,再脱水继续升温至220℃,形成粘稠状膏体,再通过冷却均质脱气得到成品极压润滑脂。
[0013]其中,步骤S2

S4中采用的搅拌压力反应釜包括罐体、设置于罐体内壁和底部上的搅拌组件以及通过铰接件铰接于罐体顶部的密封盖机构,所述罐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加热管和调压管,且罐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
[0014]所述密封盖机构包括通过铰接件铰接于罐体上的盖体以及通过粘合剂粘附于盖体底部上的弹性密封圈,所述盖体的底部且位于弹性密封圈的外侧通过铰接件分别铰接有两个相互适配的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且第一弧形杆一端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纹套筒,且螺纹套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靠近弹性密封圈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挤压头,且螺杆远离弹性密封圈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头,所述第一弧形杆的一端和第二弧形杆的一端之间设置有锁止组件。
[0015]优选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一弧形杆一端上的锁止槽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弧形杆一端上的卡环,所述第一弧形杆的一端且位于锁止槽的一侧开设有弹槽,且弹槽的内部贯穿有与卡环相适配的锁止杆。
[0016]优选的,所述锁止杆的一端依次贯穿弹槽和锁止槽并延伸至锁止槽的内部,且锁止杆位于弹槽内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板,所述锁止杆位于弹槽内部的外表面且位于弹板的一侧套设有复位弹簧。
[0017]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罐体底部的箱体以及通过连接板固定安装于箱体内壁顶部上的伺服驱动电机,所述伺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且箱体内壁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端依次贯穿箱体和罐体并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且搅拌杆延伸至罐体内部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杆位于箱体内部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001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极压润滑脂,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皂粉10

20%、防粘连组合物1

3%、硼酸5

10%、油酸丁酯1

3%、复合氢氧化盐1

5%、十二碳醇酯1

3%、耐高温添加剂1.5

2.3%、聚丙烯酸酯

苯乙烯共聚的水性乳液1

3%、水1

5%、极压剂0.5

1%、
降凝剂0.5

1%和基础油余量
[0019]优选的,所述防粘连组合物为液体石蜡、滑石粉或黄原胶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物。
[0020]优选的,所述复合氢氧化盐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或氢氧化钙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压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通过称量设备分别量取所需重量百分比的皂粉、防粘连组合物、硼酸、油酸丁酯、复合氢氧化盐、十二碳醇酯、耐高温添加剂、聚丙烯酸酯

苯乙烯共聚的水性乳液、水、极压剂、降凝剂和基础油,并通过储料罐存储待用;S2、将步骤S1称量的基础油倒入反应设备内加热至100

130℃,再加入有机酸、皂粉、油酸丁酯和十二碳醇酯,在搅拌压力反应釜中反应30

40min;S3、向步骤S2的反应设备中分别依次加入硼酸、复合氢氧化盐水溶液、耐高温添加剂和聚丙烯酸酯

苯乙烯共聚的水性乳液,保温130

150℃,继续搅拌20

30min;S4、将步骤S1称量的防粘连组合物、水、极压剂和降凝剂依次加入步骤S3的反应设备中,先搅拌15

20min,再脱水继续升温至220℃,形成粘稠状膏体,再通过冷却均质脱气得到成品极压润滑脂;其中,步骤S2

S4中采用的搅拌压力反应釜包括罐体(1)、设置于罐体(1)内壁和底部上的搅拌组件(2)以及通过铰接件铰接于罐体(1)顶部的密封盖机构(3),所述罐体(1)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加热管(4)和调压管(5),且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6);所述密封盖机构(3)包括通过铰接件铰接于罐体(1)上的盖体(31)以及通过粘合剂粘附于盖体(31)底部上的弹性密封圈(32),所述盖体(31)的底部且位于弹性密封圈(32)的外侧通过铰接件分别铰接有两个相互适配的第一弧形杆(33)和第二弧形杆(34),且第一弧形杆(33)一端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35),所述安装孔(3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螺纹套筒(36),且螺纹套筒(3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37),所述螺杆(37)靠近弹性密封圈(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密封挤压头(38),且螺杆(37)远离弹性密封圈(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头(39),所述第一弧形杆(33)的一端和第二弧形杆(34)的一端之间设置有锁止组件(3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压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310)包括开设于第一弧形杆(33)一端上的锁止槽(3101)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弧形杆(34)一端上的卡环(3102),所述第一弧形杆(33)的一端且位于锁止槽(3101)的一侧开设有弹槽(3103),且弹槽(3103)的内部贯穿有与卡环(3102)相适配的锁止杆(3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压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圳浩李鑫朱伟嘉崔彦兵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海利油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