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97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底面芯部设有内凹的光源放置腔,围绕光源放置腔在底面上设有多个折射齿圈,多个折射齿圈与光源放置腔同心设置,且折射齿圈从内圈往外圈以同样的斜度逐层向透镜内凹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背光透镜的光源放置腔周围设置呈梯度内凹的多个折射齿圈来折射光线,补偿透镜正上方中心处的照明亮度,使LED光源的照射效果更为均匀。使LED光源的照射效果更为均匀。使LED光源的照射效果更为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LED屏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视机背光源技术已经经历了几代的变更,从初期的荧光灯作为背光源,到后来的导光板作为背光源,再到现在背光透镜使用,背光透镜大幅度降低了背光模组成本,随着背光透镜光学设计的不断优化改进,对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双自由曲面的折射式透镜,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以反射式结构为主的背光透镜成为主流,但是由于先天的结构的不连续原因,导致反射式背光透镜在LED正上方区域会形成不连续的亮暗光圈,尤以中心半径15mm内最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和技术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能够针对LED正上方小范围亮度分布进行优化。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底面芯部设有内凹的光源放置腔,围绕光源放置腔在底面上设有多个折射齿圈,多个折射齿圈与光源放置腔同心设置,且折射齿圈从内圈往外圈以同样的梯度逐层向透镜内凹陷。光线从光源放置腔进入透镜内,一部分光线先经过折射齿圈的折射,具有向中心聚拢效果,对透镜正上方中心位置补光。
[0005]进一步的,所述折射齿圈的截面为倾斜的V形槽结构,每个折射齿圈包括迎光面和过渡面,内圈的迎光面和外圈的过渡面轮流交替连接。迎光面用于折射光线,过渡面用于拉长两个迎光面之间的距离,使内外折射齿圈之间形成梯度。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迎光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迎光角θ,θ=36
°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过渡角α,α=9
°

[0008]进一步的,每相邻两个折射齿圈之间的齿间距为0.0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折射齿圈从内圈到外圈共有12圈,最内圈折射齿圈的过渡面与光源放置腔的边缘处采用圆弧面连接。
[0010]进一步的,最外圈的折射齿圈边缘与透镜底面的边缘之间设有平滑过渡的弧形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透镜顶面设有倒锥形的出光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透镜侧壁为反射面,反射面的横截面上半段为直线,下半段为弧线。经过折射齿圈折射的光线,一部分再次经过反射面反射至出光面,从出光面上向外照射。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透镜底部设有安装盘,安装盘为矩形,安装盘盘面上设有多个安装柱。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透镜围绕光源放置腔设
有多个折射齿圈,当LED光源通过光源放置腔进入透镜时,其光束在折射齿圈上被折射至侧壁上的反射面,反射面再次反射光线至出光面,通过折射齿圈折射的光线汇聚于出光面的中心处,补偿透镜正上方中心区域的较暗光圈,使中心处的亮度得到提升,LED光源的整体照度分布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直下式背光透镜的截面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外轮廓立体图;
[0018]图中标记为:光源放置腔1、折射齿圈2、迎光面21、过渡面22、圆弧面3、弧形面4、出光面5、反射面6、安装盘7、安装柱7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0]如图1

3所示为本技术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底面芯部设有内凹的光源放置腔1,透镜顶面设有倒锥形的出光面5,透镜侧壁为反射面6,反射面6的横截面上半段为直线,下半段为弧线;所述透镜底部设有安装盘7,安装盘7为矩形,安装盘7盘面上设有多个安装柱71。
[0021]围绕着所述光源放置腔1在透镜底面上设有多个折射齿圈2,多个折射齿圈2与光源放置腔1同心设置,且折射齿圈2从内圈往外圈以同样的梯度逐层向透镜内凹陷;具体的,所述折射齿圈2的截面为倾斜的V形槽结构,每个折射齿圈2包括迎光面21和过渡面22,内圈的迎光面21和外圈的过渡面22轮流交替连接。
[0022]所述迎光面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迎光角θ,θ=36
°
;过渡面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过渡角α,α=9
°
;每相邻两个折射齿圈2之间的齿间距为0.05mm。所述迎光面21用于折射光线,过渡面22用于拉长两个迎光面21之间的距离,使内外折射齿圈2之间形成一致的梯度。
[0023]所述折射齿圈2从内圈到外圈共有12圈,最内圈折射齿圈2的过渡面22与光源放置腔1的边缘处采用圆弧面3连接,最外圈的折射齿圈2边缘与透镜底面的边缘之间设有平滑过渡的弧形面4。
[0024]将LED光源放入光源放置腔1中,LED光源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经过出光面5向外射出,一部分光线经过反射面6反射后从出光面5射出,还有一部分光线散射至底面,这部分光线经过折射齿圈2折射,再次到达反射面6,反射面6将其反正至出光面5的中心部分,这部分光线从出光面5射出后能够补偿中心区域的暗斑,使出光更为均匀。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所述透镜底面芯部设有内凹的光源放置腔,围绕光源放置腔在底面上设有多个折射齿圈,多个折射齿圈与光源放置腔同心设置,且折射齿圈从内圈往外圈以同样的梯度逐层向透镜内凹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齿圈的截面为倾斜的V形槽结构,每个折射齿圈包括迎光面和过渡面,内圈的迎光面和外圈的过渡面轮流交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光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迎光角θ,θ=36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的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过渡角α,α=9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下式背光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节省方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星微奇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