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9965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装置、厌氧出水回流管、调节池、进水管和进水主管,所述的厌氧装置顶部设有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的厌氧出水经顶部各出水槽溢流至出水渠内,所述出水渠的一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厌氧出水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厌氧装置的出水渠的底部,所述厌氧出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以及进水管的一端都伸入至调节池中,厌氧装置回流水通过厌氧出水回流管与系统进水通过进水管一起进入调节池内并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出水回流,回流水和进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后再一起提升至厌氧装置布水系统,降低了进厌氧装置的进水浓度。水浓度。水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厌氧处置
,具体的涉及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厌氧处理为高浓度有毒有机废水的常用处理工段之一。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具有生物毒性大、难降解等特性。高浓有毒有机废水由于其自身毒性较大,且厌氧反应器进水水质变化大,因此,进水对厌氧反应器冲击较大。厌氧处理装置布水系统为厌氧反应器运行成功的关键所在,但该类废水厌氧处理工段设计进水负荷一般较低(小于2kg/m3/d),厌氧停留时间较长,因此,该类废水厌氧处理装置一般比较高大,底部布水面积也比较大。为保证反应器内泥水混合效果,此类废水厌氧处理装置布水系统会分区分组布水,但多数反应装置仍会存在布水不均,且底部布水孔眼容易堵塞,最终出现厌氧处理装置内泥水混合较差从而导致处理效果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其中厌氧处理装置的出水一部分自流至下一级继续处理,另一部分回流至调节池,回流水和进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后,再一起提升至厌氧处理装置布水系统,此种回流方式可进一步降低了进厌氧系统的进水浓度,减少进水了对厌氧系统的冲击,系统更稳定,使厌氧处理装置稳定性和适应性更强,另出水回流相对常规的厌氧处理装置体内回流相比可有效避免回流水带气导致的厌氧回流泵出现汽蚀现象。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处理装置、厌氧出水回流管、调节池、进水管和进水主管,所述的厌氧处理装置顶部设有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的厌氧出水经顶部各出水槽溢流至出水渠内,所述出水渠的一侧连接有出水管,最终出水一部分通过出水管自流至下级处理单元继续处理,另一部分出水通过厌氧出水回流管作为厌氧回流水自流至调节池后再次进入厌氧处理装置,所述厌氧出水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厌氧处理装置的出水渠的底部,所述厌氧出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以及进水管的一端都伸入至调节池中,厌氧处理装置回流水通过厌氧出水回流管与系统进水通过进水管一起进入调节池内并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所述的进水主管上安装有调节池提升泵并且其的一端也伸入至调节池内。
[0005]进一步:所述进水主管的另一端靠近厌氧处理装置时与两路进水分管相连通,所述的进水分管又分别与两路进水支管相连通,所述的进水支管又与两路进水分支管相连通,每根进水分支管又各连接有一根布水主管,所述的布水主管均由厌氧处理装置顶部进入底部,所述的布水主管与对应的底部布水环管相连通。
[0006]又进一步:所述的调节池提升泵为厌氧处理装置的布水进水泵,扬程控制在比厌氧池水深高10m以上,实现厌氧处理装置高压布水。
[0007]又进一步:所述的进水主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通过第一流量计控制进水流量保持厌氧处理装置内上升流速在1.5m/h。
[0008]又进一步:所述的进水分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调节蝶阀及第二流量计,通过第二流量计显示控制第一调节蝶阀实现进水分管流量相等。
[0009]又进一步:所述的进水分支管连接的各根布水主管的顶部均设有调节蝶阀,通过调节蝶阀实现等分布水,又通过等分布水实现底部各布水环管进水流量相等。
[0010]又进一步:所述的布水环管服务面积不大于30m2,布水环管上设多个布水喷嘴,喷嘴处直径约10

15mm,喷嘴朝向与厌氧处理装置底部垂直,距离装置底部30cm,单个喷嘴服务面积控制在1.5m2以内,喷嘴流速不低于2.5m/s,实现高压等阻力布水且每个喷嘴流量也相等。
[0011]再进一步:所述的厌氧处理装置底部同步设排泥系统,各排泥管距离池底约20cm,通过排泥系统厌氧处理装置产生的剩余污泥可排出。
[001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采用了出水回流,回流水和进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后再一起提升至厌氧处理装置布水系统,降低了进厌氧处理装置的进水浓度,减轻了进水对厌氧处理装置的冲击负荷,提高了厌氧处理装置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而且本技术采用高压布水可避免底部喷嘴发生堵塞,并且底部布水结构采用等阻力布水,使布水更均匀且孔眼不容易堵塞,同时布水管网更好检修,该布水结构能够使厌氧处理装置内泥水混合效果更好,厌氧反应效率更高,污染物去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图1为布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厌氧处理装置底部的布水结构图。
[0016]图3为图2中沿A

A的剖面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包括厌氧处理装置11、厌氧出水回流管14、调节池12、进水管13和进水主管1,所述的厌氧处理装置11顶部设有三相分离器20,三相分离器的厌氧出水经顶部各出水槽17溢流至出水渠21内,所述出水渠的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8,最终出水一部分通过出水管18自流至下级处理单元继续处理,另一部分出水通过厌氧出水回流管14作为厌氧回流水自流至调节池12后再次进入厌氧处理装置11,所述厌氧出水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厌氧处理装置11的出水渠的底部,所述厌氧出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以及进水管的一端都伸入至调节池中,厌氧处理装置回流水通过厌氧出水回流管与系统进水通过进水管一起进入调节池12内并在调节池 12内进行混合,所述的进水主管上安装有调节池提升泵15并且其的一端也伸入至调节池12内。本技术中厌氧处理装置出水一部分自流下一级继续处理,另一部分回流至调节池(厌氧系统进水池),回流水和进水在调节池内混合后,再一起提升至厌氧处理装置布水系统。此种回流方式可进一步降低了进厌氧系统的进水浓度,减少了对厌氧系统的冲击,系统更稳定,使厌氧
处理装置稳定性和适应性更强。另出水回流相对常规的厌氧处理装置体内回流相比可有效避免回流水带气导致的厌氧回流泵出现汽蚀现象。
[0019]如图1所示进水主管的另一端靠近厌氧处理装置11时与两路进水分管2相连通,所述的进水分管又分别与两路进水支管相连通,所述的进水支管又与两路进水分支管相连通,每根进水分支管又各连接有一根布水主管,所述的布水主管8均由厌氧处理装置11顶部进入底部,所述的布水主管与对应的底部布水环管9相连通。在调节池内混合好的整体进水在进水主管内分为两路分别流入两根进水分管2,流入每根进水分管内的进水又分为两路流入两根进水支管中,流入每根进水支管中的进水又分为两路流入进水分支管6中,流入每根进水分支管中的进水又流入与其相连的各布水主管8中,同时各布水主管8均由厌氧处理装置11顶部进入底部,运行操作及后续检修更方便;进水通过布水主管流入与其对应的底部布水环管中,通过设置在布水环管底部的喷嘴喷洒出去。布水主管从厌氧处理装置顶进入厌氧处理装置底部,检修更方便。常规厌氧处理装置进水主管至各分管再至各支管多数管道均埋地铺设,各布水主管从底部直接进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处理装置(11)、厌氧出水回流管(14)、调节池(12)、进水管(13)和进水主管(1),所述的厌氧处理装置(11)顶部设有三相分离器(20),三相分离器的厌氧出水经顶部各出水槽(17)溢流至出水渠(21)内,所述出水渠的一侧连接有出水管(18),最终出水一部分通过出水管(18)自流至下级处理单元继续处理,另一部分出水通过厌氧出水回流管(14)作为厌氧回流水自流至调节池(12)后再次进入厌氧处理装置(11),所述厌氧出水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厌氧处理装置(11)的出水渠的底部,所述厌氧出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以及进水管的一端都伸入至调节池中,厌氧处理装置回流水通过厌氧出水回流管与系统进水通过进水管一起进入调节池(12)内并在调节池(12)内进行混合,所述的进水主管上安装有调节池提升泵(15)并且其的一端也伸入至调节池(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主管的另一端靠近厌氧处理装置(11)时与两路进水分管(2)相连通,所述的进水分管又分别与两路进水支管相连通,所述的进水支管又与两路进水分支管相连通,每根进水分支管又各连接有一根布水主管,所述的布水主管(8)均由厌氧处理装置(11)顶部进入底部,所述的布水主管与对应的底部布水环管(9)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浓有毒有机废水厌氧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池提升泵(15)为厌氧处理装置的布水进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文史风华戴建军潘兴华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