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潮闸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9922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挡潮闸门系统,属于水利、水电及水运工程技术领域。挡潮闸门系统包括两个闸墩、门叶、两个支臂和驱动机构,两个闸墩间隔设置,两个闸墩之间形成通航区;门叶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闸墩之间,门叶为具有弧形受压面的板状结构;两个支臂分别连接于门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支臂远离门叶的一端通过支撑铰转动安装于闸墩上,以使门叶能在通航区内转动;驱动机构安装于闸墩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门叶绕支撑铰转动;其中,闸墩靠近于门叶的一侧设有导向槽,门叶上对应设有与导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导向槽用于引导门叶在闸墩上沿其运动轨迹转动。这种挡潮闸门系统可以提高闸门运行的稳定性。运行的稳定性。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潮闸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水利、水电及水运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挡潮闸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小跨度的挡潮闸门多选用平面提升闸门,例如三堡船闸和八堡船闸挡潮门等,但是对于强涌潮且冲淤条件复杂的河口,超过30m宽的大跨度的挡潮闸门目前仍是空白。挡潮工作闸门相对传统的闸门,可兼顾挡潮和通航功能,其重要性更高,小跨度的挡潮工作闸门可以考虑使用平面提升闸门,但是对于大跨度的挡潮闸门,闸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闸门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挡潮闸门系统,可以提高闸门运行的稳定性。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挡潮闸门系统,挡潮闸门系统包括两个闸墩、门叶、两个支臂和驱动机构,两个闸墩间隔设置,两个闸墩之间形成通航区;门叶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闸墩之间,门叶为具有弧形受压面的板状结构;两个支臂分别连接于门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支臂远离门叶的一端通过支撑铰转动安装于闸墩上,以使门叶能在通航区内转动;驱动机构安装于闸墩上,驱动机构用于驱动门叶绕支撑铰转动;其中,闸墩靠近于门叶的一侧设有导向槽,门叶上对应设有与导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导向槽用于引导门叶在闸墩上沿其运动轨迹转动。
[0005]在本方案中,门叶通过支臂转动安装在闸墩的侧壁上,并能沿支撑铰转动,这样门叶可以在通航区内转动,从而使得门叶在闭门状态下,门叶的弧形受压面朝向于涌潮方向,门叶可以进行挡潮。让门叶转动至开门状态时,门叶下卧在闸首底部,通航区可以正常通行。在门叶的转动过程中,门叶通过滑块与闸墩侧壁上的导向槽接触,导向槽与滑块配合,导向槽对门叶的转动具有一定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使得门叶的转动更加稳定可靠。更重要的是,在应对强涌潮时,导向槽的槽侧壁还可以给门叶提供支撑力,形成传力体系,这样导向槽可以分解掉门叶的弧形受压面所传来的一部分水平受力,相应就减小了门叶支臂的受力,从而提高了闸门系统的稳定性,使得门叶在挡潮工况下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0006]其中,闸墩可以是混凝土现浇结构,门叶的两侧通过支臂与闸墩上的支撑铰转动配合,从而使得门叶可以相对于闸墩一侧转动,从而让门叶可以在应对无涌潮工况下以及在强涌潮工况下,门叶转动而处于开门或闭门状态。具体的,在无涌潮工况下,门叶下卧在闸首底部,通航区可以正常通行,闸门安全高效运行。在涌潮工况下,门叶处于闭门挡潮状态,门叶通过滑块与闸墩侧壁的弧形导向槽配合,形成传力体系,减少了门叶上支臂的受力。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在闸墩上分布呈圆弧形,且导向槽在闸墩上的弧度范围不小于180
°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向槽在闸墩上的弧度范围大于180
°
,门叶在驱动机构
的驱动作用下,门叶可以在通航区实现大角度的双向旋转,门叶在开门状态下时,可以将门叶转动至水面下,使门叶水平下卧在通航区的水下,这样门叶不会占用水面的上部空间,从而解决通航船舶净高的要求,便于船舶的通航。在应对在涌潮工况下时,将门叶向上转动,门叶处于闭门状态,门叶的弧形受压面朝向于来水,对涌潮进行挡潮。
[0009]在本实施例中,门叶在通航区内的旋转幅度可以为270
°
,这样门叶可以双向旋转,并且可以转动至闭门状态相反的一侧,即闸室的内侧,可以对闸门进行检修,并且门叶的弧形受压面可朝向闸室内侧,弧形受压面朝向闸室内挡水时,门叶可继续上旋泄水冲沙。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闸墩上在靠近于门叶一侧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容纳支臂和支撑铰,以使支臂和支撑铰远离闸墩的一侧不凸出于安装槽外。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闸墩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可以容纳支臂和支撑铰,让支臂和支撑铰远离闸墩的一侧不会凸出于安装槽外,从而使得门叶的两侧不会受到潮水的直接冲击,而支臂位于门叶的两侧方向,这样支臂所受到的冲击力相对较小,对支臂起到了保护作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臂上设有限位部,闸墩上对应设有与限位部相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槽用于供限位部至少部分嵌设。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臂的中部设置的限位部与闸墩上对应的限位槽滑动配合,限位槽对限位部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提高了支臂在转动时的压杆稳定性,克服了传统弧形闸门桁架结构传递涌潮荷载易失稳的缺点,闸门系统在挡潮情况下运行更加安全稳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为燕尾形槽,限位部为与燕尾形槽相配合的燕尾形限位部。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燕尾形槽可以使得限位部仅能在限位槽内滑动,但限位部不会与限位槽脱离,从而对限位部的限位效果更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限位部沿支臂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限位槽的数量与位置与限位部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限位部的数量设为多个,多个限位部分别与多个限位槽一一对应滑动配合,多个限位槽对支臂的限位效果更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支臂在闸墩上转动过程的稳定性,使得支臂在转动时更加稳定可靠。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闸墩靠近于所述门叶的一侧还设有止水槽,门叶对应设有止水部,止水部与止水槽密封滑动配合。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门叶上的止水部与闸墩上的止水槽密封滑动配合,门叶在对涌潮进行挡潮时,潮水不易从门叶与闸墩之间的缝隙流走,从而使得门叶与闸墩之间的密封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确保门叶的正常运行。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臂上远离门叶的一端设有配重部,配重部和门叶分别位于支撑铰相对的两侧。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臂上远离门叶的一端设置有配重部,使得支臂两端的配重部与门叶构成杠杆结构,从而在驱动机构驱动门叶转动时,配重部可以分担并平衡一部分门叶的重力,从而使得驱动机构更易带动门叶转动,相应降低了驱动机构的运行能耗,更加节能。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门叶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用于铲沙的梳齿部。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门叶上设置的梳齿部,进而使得门叶在切换状态时,门叶上的梳齿部可以有效疏导门体区的淤沙,避免淤沙堆积,而影响门叶的使用。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门叶与支臂之间设置有用于增强门叶与支臂连接稳定性的加强部。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门叶和支臂之间设置的加强部,可以使得支臂与门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高,避免大跨度闸门在应对强涌潮工况时支臂失稳的现象发生。
[0026]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潮闸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闸墩,间隔设置,两个闸墩之间形成通航区;门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两个闸墩之间,所述门叶为具有弧形受压面的板状结构;两个支臂,分别连接于所述门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支臂远离所述门叶的一端通过支撑铰转动安装于所述闸墩上,以使所述门叶能在所述通航区内转动;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闸墩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门叶能绕所述支撑铰转动;其中,所述闸墩靠近于所述门叶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门叶上对应设有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门叶在所述闸墩上沿其运动轨迹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潮闸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在所述闸墩上分布呈圆弧形,所述导向槽在所述闸墩上的弧度范围不小于180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潮闸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墩上在靠近于所述门叶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支臂和所述支撑铰,以使所述支臂和所述支撑铰远离所述闸墩的一侧不凸出于所述安装槽外。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潮闸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公略夏平王国韬常海存肖骏石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