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975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清洁系统,该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基站;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万向轮及驱动轮,机器人主体具有底面以及连接于底面两端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万向轮设于底面,并邻近后侧壁设置,驱动轮设于底面,并位于前侧壁和万向轮之间;基站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本体的导向台,导向台设有用于供万向轮行驶的第一坡道以及用于供驱动轮行驶的第二坡道;其中,清洁机器人具有从后侧壁朝向前侧壁方向移动的行驶方向以及从前侧壁朝向后侧壁方向移动的后退方向,清洁机器人沿后退方向经由导向台驶入本体,当万向轮在第一坡道达到预设高度时,驱动轮处于或进入第二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避免清洁机器人在驶入基站的过程中与地面碰撞刮擦。面碰撞刮擦。面碰撞刮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
,特别涉及一种清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清洁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清洁机器人和基站,该基站能对清洁机器人进行充电和清洁。经研究发现,清洁机器人的驱动轮大多通过设置于清洁机器人内部的柔性或弹性悬挂结构连接,也即柔性或弹性悬挂结构为一个摆臂结构,摆臂的一端与清洁机器人内部摆动连接,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轮,这种设置结构在清洁机器人的行进过程中,会因为摆臂而对驱动轮产生相对的扭矩。
[0003]清洁机器人具有头部和尾部,清洁机器人的万向轮靠近尾部设置,清洁机器人的驱动轮设置于头部和尾部之间。驱动轮和万向轮沿尾部朝向头部的方向行驶为清洁机器人前进行驶,驱动轮和万向轮沿头部朝向尾部的方向行驶为清洁机器人后退行驶。清洁机器人在前进行驶时,也即向驱动轮与摆臂连接一侧的方向移动,该扭矩能够增大驱动轮与地面的压力,即扭矩压力与清洁机器人的重力叠加共同对地面产生压力;清洁机器人在后退行驶时,该扭矩能够减小驱动轮与地面的压力,即抵销清洁机器人的部分重力对地面产生的压力。
[0004]相关技术中,由于基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基站;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万向轮及驱动轮,所述机器人主体具有底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底面两端的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万向轮设于所述底面,并邻近所述后侧壁设置,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底面,并位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万向轮之间;所述基站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导向台,所述导向台设有用于供所述万向轮行驶的第一坡道以及用于供所述驱动轮行驶的第二坡道;其中,所述清洁机器人具有从所述后侧壁朝向所述前侧壁方向移动的行驶方向以及从所述前侧壁朝向所述后侧壁方向移动的后退方向,所述清洁机器人沿所述后退方向经由所述导向台驶入所述本体,当所述万向轮在所述第一坡道达到预设高度时,所述驱动轮处于或进入所述第二坡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行驶于所述第一坡道,所述驱动轮行驶于所述第二坡道,且所述底面远离所述万向轮一端的端部位于地面上方时,所述第一坡道的坡度和所述第二坡道的坡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行驶于所述第一坡道,所述驱动轮在所述第二坡道,且所述底面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坡道上方时,所述第一坡道的坡度和所述第二坡道的坡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坡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引导段和第二引导段,所述第一引导段和所述第二引导段朝向所述本体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引导段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万向轮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引导段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一引导段的坡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从所述导向台至所述本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导向台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上,所述第一坡道至地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坡道至地面的距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台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坡道,所述第一坡道位于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吉彪林晓龙林伟劲隋燕青廖宇唯
申请(专利权)人: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