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阎文通专利>正文

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74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它包括由电流感应线圈和电压感应线圈组成的驱动器件、转盘、永磁体、干簧管和翻转电路构成,其中电流感应线圈通过电流互感器与任一相电源线连接,电压互感器通过一变压器与另两相连接,转盘设于上述线圈之间,且通过减速装置与永磁体相连接,干簧管设于与永磁体相应处,且通过一逻辑翻转电路与补偿电容器连接。其优点在于工作可靠,环境温度适应能力高。(*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在现有用电设备中,绝大多数为感性负载,在交流电网中容性负载与感性负载不平衡时,会造成电网的功率因数下降,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电网中设置补偿电容器以达到平衡功率因数的目的。由于电网中所投入的负载是随机变化的,很难由人工随时监测和补偿,所以,现在广泛使用自动投切装置投入或切出补偿电容,来维持电网功率因数的动态平衡。现有的补偿电容自动投切装置都是电子式,主要由电子测量电路和继电器执行电路构成,一般的标称工作环境温度为+40℃—-10℃,这样的指标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的温差变化较大的自然环境,因而只能工作在室内,这样会明显增加电网的维护费用。另外,现有各种自动投切装置大都具有工作不稳定、易出事故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以提高补偿电容自动投切装置的环境适应能力。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无功补偿自动控制继电器主要由驱动器件、转盘、永磁体、干簧管和翻转电路构成。其中驱动器件与现有电度表中的驱动器件相同,它由电压感应线圈和电流感应线圈构成,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电流感应线圈通过电流互感器与三相电源线中任一相电源线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通过一变压器与三相电源中的另两相连接,所述的转盘设于上述电流感应线圈与电压感应线圈之间,该转盘通过一减速装置与所述永磁体相连接,所述干簧管设于与该永磁体相应处,且该干簧管通过一逻辑翻转电路与相应的补偿电容器连接。上述的工作原理是当电网中因感性负载过多而呈现感性无功时,由于电流向量滞后于电压向量,于是所述驱动器件会驱动转盘正转。通过减速装置即可带动所述永磁体正转,当永磁体运行经过所述干簧管处时,即会触发干簧管,使所述翻转电路翻转,将连接在该翻转电路另一端的补偿电路投入到电网中。当电网中因补偿过度而呈现容性无功时,由于此时电流向量超前于电压向量,于是所述驱动器件会驱动转盘反转,并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永磁体反转,使该永磁体返回,并在返回过程中再次经过上述干簧管处,再次触发该干簧管,使所述翻转电路再次翻转而复位,从而切掉上一次被投入的补偿电容器。经过上述过程,即可以实现补偿电容的自动投切。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相关结构、工艺很成熟,易于实施,并且,其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可以提高到与现有电度表相当的水平。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电路示意图。图3、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翻转开关的电路图。实施例本例所述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的结构如图1、2所示,为提高驱动力,本例中使用了三组驱动器件,各驱动器件均为现有电度表中的驱动器件,所述三组驱动器件分别由电压感应线圈Lv1、Lv2、Lv3和电流感应线圈Li1、Li2、Li3组成,其中电压感应线圈Lv1,Lv2,Lv3分别经过测量变压器B1、B2、B3与三相电源线中的BC两相相连接,本例中使用三个独立的测量变压器分别对各电压感应线圈Lv1、Lv2、Lv3供电,是由于本例所采用的变压器的单只功率不足以驱动本例所述的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上述三组电流感应线圈Li1、Li2、Li3串连在电流互感器L的输出端上,该电流互感器L设于A相电源线处。相应地,本例中采用二个转盘2联动,该两转盘2之间用转轴3连接,转轴3与减速器4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4的输出端上设有一永磁体5,且该减速器4的输出端周围设有三个干簧管6,每干簧管6分别通过翻转电路7与三组补偿电容器C相对应。本例所述翻转电路7的触发端与相应的干簧管6相连接,翻转电路7的输出端设有一继电器,该继电器的触点开关JK1串联在相应的补偿电容器C的一侧,本例中可变电阻Rw与电压感应线圈Lv3串联,由其调节本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的灵敏度。由于本例中使用了三组补偿电容及三套相关电路,因而可以实现自动地分三级进行功率补偿的功能。本例所述的翻转开关电路如图3所示,该电路包括一继电器J,该继电器L的控制端与电阻R1、电阻R5、二极管V3和常开开关JK-1串联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晶闸管V5一端连接在电阻R1和电阻R5之间,另一端通过电阻R4和继电器J的常开开关JK-1与电源负极连接,同时该端还通过电阻R3与晶闸管V5的控制端连接,该晶闸管V5的控制端连接二极管V1的负极,该二极管V1的正极通过所述干簧管6与电源负极连接。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的结点与二极管V2的正极连接,该二极管V2的负极通过干簧管6连接电源负极。二极管V4并联在电阻R4上。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电阻R1与电阻R5之间的结点处,该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干簧管6与电源负极连接。本电路的工作过程是当控制开关即干簧管6首次接通时,由电阻R1、R5、二极管V3、继电器J二极管V4、V2及干簧管6构成回路,使继电器J上电,该继电器J的常开开关JK-1接通,将相应的补偿电容器投入,并使继电器J保持上电状态,同时使得由电阻R1、R2、二极管V1、电阻R3、R4及开关JK-1构成回路导通,于是电阻R3上的电压作用在晶闸管V5的控制端上,使该晶闸管保持导通。干簧管6再次接通时,由于晶闸管V5已导通,电源经电阻R1、晶闸管V5、二极管V2及干簧管6构成回路,继电器J因其所在回路电压下降而下电,常开开关JK-1断开将相应的补偿电容器切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由驱动器件、转盘(2)、永磁体(5)、干簧管(6)和翻转电路(7)构成,其中驱动器件由电压感应线圈(Lv)和电流感应线圈(Li)构成,其中电流感应线圈(Li)通过电流互感器(L)与三相电源线中任一相电源线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Lv)通过变压器(B)与三相电源中的另两相连接,所述的转盘(2)设于上述电流感应线圈(Li)与电压感应线圈(Lv)之间,该转盘(2)通过一减速装置(4)与所述永磁体(5)相连接,所述干簧管(6)设于与该永磁体(5)相应处,且该干簧管(6)通过一逻辑翻转电路(7)与相应的补偿电容器(C)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由驱动器件、转盘(2)、永磁体(5)、干簧管(6)和翻转电路(7)构成,其中驱动器件由电压感应线圈(Lv)和电流感应线圈(Li)构成,其中电流感应线圈(Li)通过电流互感器(L)与三相电源线中任一相电源线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Lv)通过变压器(B)与三相电源中的另两相连接,所述的转盘(2)设于上述电流感应线圈(Li)与电压感应线圈(Lv)之间,该转盘(2)通过一减速装置(4)与所述永磁体(5)相连接,所述干簧管(6)设于与该永磁体(5)相应处,且该干簧管(6)通过一逻辑翻转电路(7)与相应的补偿电容器(C)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盘(2)固定有转轴(3),且该转轴(3)与减速装置的输入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个转盘(2),该两转盘(2)之间用转轴(3)连接,转轴(3)与减速器(4)的输入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的无功补偿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三组驱动器件,分别由电压感应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文通
申请(专利权)人:阎文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