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量子点、量子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半导体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量子点、量子点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量子点又可称为纳米晶,粒径一般介于2~20纳米之间,约为头发丝粗细的十万分之一。量子点受光、电等激发后可以发光,通过改变尺寸大小能够调节发射波长,使其具有连续分布的发射光谱。基于显著的量子效应和窄峰宽,量子点在太阳能电池、显示器件、照明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3]这其中,在显示领域,量子点材料因其非常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应用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是量子点荧光膜。量子点荧光膜为三明治结构,两片阻水隔氧膜间夹着量子点胶层,这也导致着阻隔膜在量子点荧光膜中成本比重较大,更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成本更低的量子点扩散板。制备量子点扩散板的材料通常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
‑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和环烯烃聚合物等,一般是将相应的母料在高温下熔融然后挤压成板,这就决定了量子点在高温环境下需要具有一定的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为核壳结构,具体结构为CdZnSeS/CdZnSe/CdZnS/ZnS;所述CdZnS壳和ZnS壳之间,ZnS壳外均含有金属卤化物配体;所述量子点发射波长450
‑
650 nm,半峰宽小于等于25 nm,相对量子效率大于90%。2.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第一阴离子前驱体注入到由锌和镉组成的第一阳离子前驱体中,得到第一反应液;S2:向第一反应液中交替加入第二阳离子前驱体和第二阴离子前驱体进行反应,得到第二反应液;S3:向第二反应液中交替加入第二阳离子前驱体和第三阴离子前驱体进行反应,再加入金属卤化物的烷基膦溶液继续反应,得到第三反应液;S4:向第三反应液中加入第三阳离子前驱体和第四阴离子前驱体进行反应,然后加入金属卤化物的烷基膦溶液进行反应,再加入长链烷醇继续反应,得到第四反应液;S5:将第四反应液进行离心,取沉淀,将沉淀洗涤、干燥后得所述量子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离子前驱体由镉源、锌源、脂肪酸和十八烯混合后升温到140
‑
350℃得到,其中镉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30;所述第一阴离子前驱体为由VI族元素与烷基膦混合制得,其中VI族元素为硫、硒二者混合物,其中硫与硒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6
‑
15;所述第一阴离子前驱体中硫和硒物质的量之和与第一阳离子前驱体中镉和锌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为1:1
‑
30。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阳离子前驱体由镉源、锌源、脂肪酸和十八烯混合后升温到100
‑
300℃得到,其中镉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
‑
50;所述第二阴离子前驱体为由硒与烷基膦混合制得;所述第三阴离子前驱体为由硫与烷基膦混合制得;所述第二阴离子前驱体中硒物质的量与第二阳离子前驱体中镉和锌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为1:0.05
‑
30;所述第三阴离子前驱体中硫物质的量与第二阳离子前驱体中镉和锌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为1:0.05
‑
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阳离子前驱体由锌源、脂肪酸和十八烯混合后升温到100
技术研发人员:赵治强,高晓斌,赵柏羽,阴德贺,
申请(专利权)人:魏县聚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