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941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包括解吸管活化仪本体,解吸管活化仪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6个以上的管体,该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还包括横向杆、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第一竖向杆、第二竖向杆、第一限位卡柱和第二限位卡柱,解吸管活化仪本体的顶部且靠近解吸管活化仪本体另一侧部的位置固定设置与第二卡槽孔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卡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管体为硅胶管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且硅胶管具有一定长度时,通过限位空间的定位阻隔,有助于避免多个硅胶管存在相互倾倒在一起的情况,避免造成多个硅胶管的中部存在相互接触的情况,利于整齐的排布,有助于避免存在较大错乱的情况。在较大错乱的情况。在较大错乱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属于解吸管活化


技术介绍

[0002]解吸管活化装置是指解吸管活化仪,例如参见名称为兆为,型号为TDS

3410A的解吸管活化仪,其结构包括解吸管活化仪本体,解吸管活化仪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6个以上的管体,管体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解吸管活化仪本体上的管接头连接,此种情况下,在管体为硅胶管时,由于硅胶管具有一定的柔软性,特别是硅胶管具有一定长度时,多个硅胶管存在相互倾倒在一起的情况,造成多个硅胶管的中部存在相互接触的情况,不利于整齐的排布,存在较大错乱的情况。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一问题。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包括解吸管活化仪本体,解吸管活化仪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6个以上的管体,管体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解吸管活化仪本体上的管接头连接,该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还包括横向杆、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第一竖向杆、第二竖向杆、第一限位卡柱和第二限位卡柱,解吸管活化仪本体包括一侧部和另一侧部,横向杆位于管体中部的下方,横向杆的上侧部间歇性设置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形成与管体中部相配合的限位空间,横向杆的一端下侧部固定连接第一竖向杆,横向杆的另一端下侧部固定连接第二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底端设置第一卡槽孔,第二竖向杆的底端设置第二卡槽孔,解吸管活化仪本体的顶部且靠近解吸管活化仪本体一侧部的位置固定设置与第一卡槽孔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卡柱,解吸管活化仪本体的顶部且靠近解吸管活化仪本体另一侧部的位置固定设置与第二卡槽孔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卡柱。
[0006]优选地,所述横向杆、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为一体式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横向杆、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的各个棱角分别设置圆弧过渡。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竖向杆、第二竖向杆和横向杆为一体式结构。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管体为硅胶管时,即便硅胶管具有一定的柔软性且硅胶管具有一定长度时,通过限位空间的定位阻隔,有助于避免多个硅胶管存在相互倾倒在一起的情况,避免造成多个硅胶管的中部存在相互接触的情况,利于整齐的排布,有助于避免存在较大错乱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本技术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而公开提供下述一种原理,这一原理只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技术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技术技术方案公开到此种程度,应当是已经能够完全实施出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如果在实施本技术方案时,如果遇到新的技术问题,则应当理解为是可以在本技术基础上做出二次或三次等继续研发的方向性问题,而不应当理解为通过新提出一个问题曲解本技术公开不充分或不能实施,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明显可知的方式。如果本技术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所引用现有技术的部分,这一未具体描述的引用现有技术部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自然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
[0014]以及,本申请需要预先说明的是,本技术在解决实现这一基础的为用户提供更多一种选择方式的基础上,其它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仅是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例如,如果认为本申请部分所描述的技术效果并不能实现或达到,则可理解为这一不能实现或达到的夸张有益效果属于笔误部分,可进行忽略或删除处理,同时,由于在此处有预先说明此种情况属于笔误,在删除的同时,不应当理解为修改超出原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15]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包括解吸管活化仪本体1,解吸管活化仪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6个以上的管体2,管体2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解吸管活化仪本体1上的管接头3连接,该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还包括横向杆4、第一限位凸起5、第二限位凸起6、第一竖向杆7、第二竖向杆8、第一限位卡柱9和第二限位卡柱10,解吸管活化仪本体1包括一侧部和另一侧部,横向杆4位于管体2中部的下方,横向杆4的上侧部间歇性设置第一限位凸起5和第二限位凸起6,第一限位凸起5和第二限位凸起6之间形成与管体2中部相配合的限位空间,横向杆4的一端下侧部固定连接第一竖向杆7,横向杆4的另一端下侧部固定连接第二竖向杆8,第一竖向杆7的底端设置第一卡槽孔,第二竖向杆8的底端设置第二卡槽孔,解吸管活化仪本体1的顶部且靠近解吸管活化仪本体1一侧部的位置固定设置与第一卡槽孔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卡柱9,解吸管活化仪本体1的顶部且靠近解吸管活化仪本体1另一侧部的位置固定设置与第二卡槽孔相配合的第二限位卡柱10,以及,本技术基于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情况,本技术仅针对
技术介绍
中特定环境使用,例如
技术介绍
提及的场景,如用户考虑一些情况下的不便使用的因素,则在那种情况下不建议购买本申请使用,本产品只针对和建议需要在
技术介绍
中提及场景和能同时能接受和忽略其它负面因素的用户使用,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实施方式。
[0016]优选地,横向杆4、第一限位凸起5和第二限位凸起6为一体式结构,横向杆4、第一
限位凸起5和第二限位凸起6的各个棱角分别设置圆弧过渡,第一竖向杆7、第二竖向杆8和横向杆4为一体式结构,同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为较佳的一种实施方式,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例如水平或垂直或其他,而在现有工业生产加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误差,这些误差是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也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预料到的且公知的,都可作为现有技术理解,以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所采用的描述语言或方案仅仅是针对附图而言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实施本技术方案时,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可灵活选择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的扩展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中有些实现本技术方案的方式较佳,有些虽然能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但不是最佳,甚至可能存在新的问题,这一新的问题,例如任何人根据本技术提出本申请
技术介绍
中未提及的新技术问题,都可理解为可在本技术基础上做出继续研发的方向性问题,在已经声明这一方向性问题不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包括解吸管活化仪本体,解吸管活化仪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数量为6个以上的管体,管体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与解吸管活化仪本体上的管接头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解吸管活化装置还包括横向杆、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第一竖向杆、第二竖向杆、第一限位卡柱和第二限位卡柱,解吸管活化仪本体包括一侧部和另一侧部,横向杆位于管体中部的下方,横向杆的上侧部间歇性设置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形成与管体中部相配合的限位空间,横向杆的一端下侧部固定连接第一竖向杆,横向杆的另一端下侧部固定连接第二竖向杆,第一竖向杆的底端设置第一卡槽孔,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洪涛谭仁威曾言中吕选张千鹏
申请(专利权)人:誉标检测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