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风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922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风除尘系统,包括通风风机、除尘风机、具有过滤装置的风箱、供风筒、通风筒和转接风筒;其中,所述转接风筒包括主风筒、第一分支风筒和第二分支风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供风除尘系统,其采用集成式设计,占用空间小,且方便移动。且方便移动。且方便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风除尘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采煤工作面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供风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矿综掘工作面正常掘进过程中主要由通风风机向工作面迎头输送新风,保证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
[0003]同时,由于综掘机截割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长期呼吸这些粉尘会导致作业人员患有尘肺病,同时粉尘导致巷道中能见度低,影响作业人员的正常作业。因此,在距工作面迎头约50m的电器平台处设计安装了除尘风机,从除尘风机处设计安装了除尘风筒至工作面迎头,作业时,粉尘可通过除尘风筒被吸至除尘风机的风箱内,经过过滤后排出,大大降低了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0004]现有技术中,供风筒及除尘风筒分开并排布置,占用空间大,在随着工作面移动时,需要分两次分别移动供风筒及除尘风筒,导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风除尘系统,其采用集成式设计,占用空间小,且方便移动。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供风除尘系统,包括通风风机、除尘风机、具有过滤装置的风箱、供风筒、通风筒和转接风筒;
[0007]其中,所述转接风筒包括主风筒、第一分支风筒和第二分支风筒;
[0008]所述主风筒的前端为主风筒进风端,所述主风筒的后端为主风筒通风端;
[0009]所述第一分支风筒的前端为第一进风端,所述第一分支风筒的后端为第一出风端;
[0010]所述第二分支风筒的前端为第二出风端,所述第二分支风筒的后端为第二进风端;
[0011]所述第一进风端与所述主风筒进风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进风端与所述主风筒进风端之间形成有风筒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端处于所述主风筒的前后两端之间;
[0012]所述第二进风端连接在所述主风筒的前后两端之间;
[0013]所述主风筒上设置有主风筒阀门,所述主风筒阀门处于所述主风筒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进风端之间;
[0014]所述第一分支风筒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分支风筒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0015]所述供风筒连接在所述通风风机与所述风筒进风口之间,所述通风筒与所述主风筒通风端连接;
[0016]所述风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端连接,所述除尘风机与所述风箱的出风口连接。
[001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风风机安装在所述供风筒的进风端中。
[001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供风筒由至少两段供风管连接而成。
[001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通风筒由至少两段通风管连接而成。
[0020]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分支风筒、所述第二分支风筒和所述主风筒一体成型。
[0021]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所述框架中的滤网。
[002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中安装有两层以上的所述滤网。
[002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箱的风箱顶板上设置有顶部开口,所述风箱的风箱底板上设置有限位槽;
[0024]所述过滤装置从所述顶部开口插入所述风箱中,所述过滤装置的底部处于所述限位槽中。
[002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箱顶板上设置有用于向所述过滤装置喷水的喷头;
[0026]所述风箱底板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风箱底板的下方连接有升降油缸。
[0027]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箱底板的顶面为底板斜面,所述底板斜面呈前底后高布置;
[0028]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风箱底板的前端。
[002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本技术提供的供风除尘系统,其采用集成式设计,占用空间小,且方便移动。
[0031]在工作面正常掘进作业时,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主风筒阀门,通风风机、除尘风机都工作,新风从第一分支风筒吹向工作面,含有粉尘的空气经通风筒、主风筒、第二分支风筒进入风箱中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排出。
[0032]在工作面不进行掘进作业时,粉尘少,无需除尘,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主风筒阀门,通风风机工作,除尘风机不工作,新风经主风筒和通风筒吹向工作面。
[0033]由于采用转接风筒将供风筒、通风筒、风箱转接集成在一起,在需要移动供风除尘系统时,可以整体拉动供风除尘系统移动,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供风除尘系统的示意图;
[0035]图2为转接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在工作面不进行掘进作业时,供风除尘系统中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0037]图4为在工作面不进行掘进作业时,供风除尘系统中的气流走向示意图;
[0038]图5为风箱中安装有过滤装置的示意图;
[0039]图6为风箱的剖视图;
[0040]图7为蓄水池中的水泵通过水管与喷头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

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42]如图1

5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供风除尘系统,包括通风风机1、除尘风机2、具有过滤装置4的风箱3、供风筒5、通风筒6和转接风筒7。
[0043]其中,转接风筒7包括主风筒71、第一分支风筒72和第二分支风筒73。
[0044]主风筒71的前端为主风筒进风端711,主风筒71的后端为主风筒通风端712。
[0045]第一分支风筒72的前端为第一进风端721,第一分支风筒72的后端为第一出风端722。
[0046]第二分支风筒73的前端为第二出风端732,第二分支风筒73的后端为第二进风端731。
[0047]第一进风端721与主风筒进风端711连接,且第一进风端721与主风筒进风端711之间形成有风筒进风口70,第一出风端721处于主风筒71的前后两端之间。
[0048]第二进风端731连接在主风筒71的前后两端之间。
[0049]主风筒71上设置有主风筒阀门74,主风筒阀门74处于主风筒进风端711与第二进风端731之间。
[0050]第一分支风筒7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75,第二分支风筒73上设置有第二阀门76。
[0051]供风筒5连接在通风风机1与风筒进风口70之间,通风筒6与主风筒通风端712连接。
[0052]风箱3的进风口33与第二出风端732连接,除尘风机2与风箱3的出风口34连接。
[0053]本技术提供的供风除尘系统主要用于给工作面8供风。
[0054]该供风除尘系统主要由通风风机1、除尘风机2、风箱3、过滤装置4、供风筒5、通风筒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风机、除尘风机、具有过滤装置的风箱、供风筒、通风筒和转接风筒;其中,所述转接风筒包括主风筒、第一分支风筒和第二分支风筒;所述主风筒的前端为主风筒进风端,所述主风筒的后端为主风筒通风端;所述第一分支风筒的前端为第一进风端,所述第一分支风筒的后端为第一出风端;所述第二分支风筒的前端为第二出风端,所述第二分支风筒的后端为第二进风端;所述第一进风端与所述主风筒进风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进风端与所述主风筒进风端之间形成有风筒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端处于所述主风筒的前后两端之间;所述第二进风端连接在所述主风筒的前后两端之间;所述主风筒上设置有主风筒阀门,所述主风筒阀门处于所述主风筒进风端与所述第二进风端之间;所述第一分支风筒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分支风筒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供风筒连接在所述通风风机与所述风筒进风口之间,所述通风筒与所述主风筒通风端连接;所述风箱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端连接,所述除尘风机与所述风箱的出风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风机安装在所述供风筒的进风端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风除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明张森孔军峰张杰文姚荣刘怀江马骥姚波张彦吉张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