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14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桩本体、电源、充电枪、卷轴、电机、接电组件、弹性复位件、第一导电座以及第二导电座,所述卷轴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内部,所述电机设置有两组且分布在卷轴两端,用于分别带动卷轴正反转动,所述充电枪一端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远离充电枪的一端延伸至充电桩本体内部并绕设于卷轴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两组电机分别带动卷轴正反转动,以实现线缆的放卷以及收卷操作,进而在充电时,线缆能够随充电枪适应性的伸长,而在不使用时,线缆能自行收纳至充电桩本体内部,实现线缆的防护,避免线缆裸露在外,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桩
,具体是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动汽车因其清洁环保而成为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与电动汽车配套的充电桩也相应地随之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通过充电桩电缆实现充电。
[0003]为适应不同汽车以及不同距离的充电需求,充电线缆需要有足够的长度,以便于将充电枪牵引至适当位置,为汽车进行充电,在充电完毕后,线缆大多裸露在外并零散分布,人们行走时容易发生绊倒现象,导致充电枪摔坏,并且线缆长期裸露在外,还容易受到灰尘以及水汽的影响而发生老化,因此现有的充电枪线缆的防护性较差,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电源、充电枪、卷轴、电机、接电组件、弹性复位件、第一导电座以及第二导电座,所述卷轴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内部,所述电机设置有两组且分布在卷轴两端,用于分别带动卷轴正反转动,所述充电枪一端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远离充电枪的一端延伸至充电桩本体内部并绕设于卷轴上,所述充电桩本体一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安装管道,所述第一导电座、第二导电座以及接电组件均设置在安装管道内部,第一导电座与第二导电座均与电源电连接,接电组件分别与两组电机电连接,接电组件与安装管道之间通过弹性复位件相连,使用时,可将充电枪自安装管道一端拔出,弹性复位件驱使接电组件沿安装管道内部移动,接电组件与第一导电座相连,使用完毕后,可将充电枪插入至安装管道内部,以驱使接电组件反向移动,接电组件与第二导电座相连。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接电组件包括滑动座、滑动轴、绝缘杆、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所述滑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一侧,所述绝缘杆铰接设置在滑动轴远离滑动座的一端,且绝缘杆两端设置有弧形面,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其中一组弧形面上,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在另一组弧形面上,所述绝缘杆与滑动轴之间通过弹性顶撑件相连,所述第一导电片与其中一组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片与另一组电机电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滑动轴远离所述滑动座的一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绝缘杆贯穿所述限位孔,绝缘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限位孔内部固定设置有销杆,所述销杆延伸至所述滑槽内部并与所述绝缘杆活动配合,所述第一导电座与所述第二导电座相对分布,所述滑动轴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座与所述第二导电座之间,且第一导电座与滑动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导电座与滑动轴之间的距离。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安装管道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定位座,所述滑动轴远离所述滑动座的一端贯穿所述定位座并与所述定位座活动配合,所述弹性复位件一
端与所述定位座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座相连。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弹性顶撑件为弹簧或金属弹片。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安装管道内壁靠近所述充电桩本体外部的一端嵌设有阻尼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充电桩本体一侧开设有可供所述线缆穿过的穿线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对汽车充电时,可将充电枪自安装管道一端拔出,弹性复位件驱使接电组件沿安装管道内部移动,接电组件与第一导电座连接,此时电源可通过第一导电座以及接电组件向其中一组电机输送电流,该组电机启动可带动卷轴正向转动,进而对线缆进行放卷,通过拉动充电枪,以将线缆自充电桩本体内部拉出,进而对汽车进行充电;充电完毕后,可将充电枪插入至安装管道内部,以驱使接电组件沿安装管道内部反向移动,接电组件与第二导电座连接,此时电源可通过第二导电座以及接电组件向另一组电机输送电流,该组电机启动可带动卷轴反向转动,进而对线缆进行收卷,以将线缆重新卷绕至卷轴上并收纳于充电桩本体内部,实现线缆的防护,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两组电机分别带动卷轴正反转动,以实现线缆的放卷以及收卷操作,进而在充电时,线缆能够随充电枪适应性的伸长,而在不使用时,线缆能自行收纳至充电桩本体内部,实现线缆的防护,避免线缆裸露在外,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中绝缘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10

充电桩本体、101

安装管道、102

阻尼圈、103

穿线孔、104

定位座、20

电源、30

充电枪、301

线缆、40

卷轴、50

接电组件、501

滑动座、502

滑动轴、503

第一导电片、504

弹性顶撑件、505

滑槽、506

销杆、507

绝缘杆、508

第二导电片、509

限位孔、60

弹性复位件、70

第一导电座、80

第二导电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0、电源20、充电枪30、卷轴40、电机、接电组件50、弹性复位件60、第一导电座70以及第二导电座80,所述卷轴40设置在充电桩本体10内部,所述电机设置有两组且分布在卷轴40两端,用于分别带动卷轴40正反转动,所述充电枪30一端连接有线缆301,所述线缆301远离充电枪30的一端延伸至充电桩本体10内部并绕设于卷轴40上,所述充电桩本体10一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安装管道101,所述第一导电座70、第二导电座80以及接电组件50均设置在安装管道101
内部,第一导电座70与第二导电座80均与电源20电连接,接电组件50分别与两组电机电连接,接电组件50与安装管道101之间通过弹性复位件60相连,使用时,可将充电枪30自安装管道101一端拔出,弹性复位件60驱使接电组件50沿安装管道101内部移动,接电组件50与第一导电座70相连,使用完毕后,可将充电枪30插入至安装管道101内部,以驱使接电组件50反向移动,接电组件50与第二导电座80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电源、充电枪、卷轴、电机、接电组件、弹性复位件、第一导电座以及第二导电座,所述卷轴设置在充电桩本体内部,所述电机设置有两组且分布在卷轴两端,用于分别带动卷轴正反转动,所述充电枪一端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远离充电枪的一端延伸至充电桩本体内部并绕设于卷轴上,所述充电桩本体一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安装管道,所述第一导电座、第二导电座以及接电组件均设置在安装管道内部,第一导电座与第二导电座均与电源电连接,接电组件分别与两组电机电连接,接电组件与安装管道之间通过弹性复位件相连,使用时,可将充电枪自安装管道一端拔出,弹性复位件驱使接电组件沿安装管道内部移动,接电组件与第一导电座相连,使用完毕后,可将充电枪插入至安装管道内部,以驱使接电组件反向移动,接电组件与第二导电座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组件包括滑动座、滑动轴、绝缘杆、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所述滑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一侧,所述绝缘杆铰接设置在滑动轴远离滑动座的一端,且绝缘杆两端设置有弧形面,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其中一组弧形面上,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在另一组弧形面上,所述绝缘杆与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薇妮蔡贤镇梁喜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广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