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稀油润滑齿式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910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稀油润滑齿式联轴器,包括分别啮合连接的左外齿轴套、左内齿圈和右内齿圈、右外齿轴套,该左、右内齿圈可拆卸连接,且两者接触面的止口内设有定心环;两个外齿轴套的端面分别设有环形集油槽,集油槽内连通有若干进油孔,各进油孔与外齿轴套和内齿圈啮合处相通,两个内齿圈上还设有出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其采用外循环稀油润滑结构,通过设置开口朝向轴线方向的左、右环形集油槽以及与两个集油槽相连通的进油孔,便于润滑油添加,同时该联轴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更易于润滑油的流动,使得润滑油流至齿部啮合处并从出油口流出,润滑充分,易于散热,大大增加了联轴器的使用寿命且传动精度可以保持更久。可以保持更久。可以保持更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稀油润滑齿式联轴器


[0001]本技术属于联轴器
,涉及一种新型稀油润滑齿式联轴器。

技术介绍

[0002]齿式联轴器是由齿数相同的内齿圈和带外齿的凸缘半联轴器等零件组成,外齿分为直齿和鼓形齿两种齿形。齿式联轴器在工作时,由于内外齿啮合传动,齿面易因磨损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会严重降低联轴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现有的联轴器普遍使用脂润滑进行润滑并带走联轴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然而通过润滑脂对联轴器啮合部位进行脂润滑,其流动性差,难以带走齿部热量,并且添加润滑脂时也存在不便,因此亟需一种具备新型润滑方式的齿式联轴器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齿式联轴器采用脂润滑而无法带走齿部热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稀油润滑齿式联轴器,其通过对联轴器油路结构的改进,有效解决现有齿式联轴器散热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一种新型稀油润滑齿式联轴器,它包括分别啮合连接的左外齿轴套和左内齿圈以及右内齿圈和右外齿轴套,该左内齿圈和右内齿圈通过铰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稀油润滑齿式联轴器,它包括分别啮合连接的左外齿轴套(1)和左内齿圈(2)以及右内齿圈(3)和右外齿轴套(4),该左内齿圈(2)和右内齿圈(3)通过铰制孔螺栓螺母(16)连接,且两者接触面的止口内设有定心环(5),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齿轴套(1)左端面设有一个左环形集油槽(11),所述左环形集油槽(11)内连通设置有若干左进油孔(12),各左进油孔(12)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外齿轴套(1)和左内齿圈(2)的啮合处相连通;所述右外齿轴套(4)右端面设有一个右环形集油槽(13),所述右环形集油槽(13)内连通设置有若干右进油孔(14),各右进油孔(14)的另一端分别与右外齿轴套(4)和右内齿圈(3)的啮合处相通;所述左内齿圈(2)和右内齿圈(3)上分别设有出油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稀油润滑齿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环形集油槽(11)和右环形集油槽(13)开口分别沿左外齿轴套(1)和右外齿轴套(4)轴向朝外,各所述左进油孔(12)和右进油孔(14)分别均匀连通设置在所述左环形集油槽(11)和所述右环形集油槽(13)内侧,并与所述左外齿轴套(1)和所述左内齿圈(2)啮合处及所述右外齿轴套(4)和所述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磊袁桂阳李洋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