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99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双碳治理领域,涉及双碳回收技术,现有的双碳回收技术只适用于气源中二氧化碳浓度90%以上的问题,具体是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药剂箱,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固定安装有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部包括初级处理腔、提纯腔以及废液处理腔,所述提纯腔与初级处理腔、废液处理腔之间均通过隔板进行分隔;本发明专利技术碳排放治理高效回收再利用复合一体化装置内置初效处理单元,用于保证系统烟气流量稳定,同时紧凑的结构,减少药剂的使用量;设置一系列高效选择性吸附及循环提纯除杂系统,提纯效果较好,提纯后的CO2更清洁、更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场景。更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场景。更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双碳治理领域,涉及双碳回收技术,具体是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设、完善与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和碳排放管理体系,是节能减碳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借鉴成熟管理模式,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
[0003]现有的双碳回收技术适用于气源中二氧化碳浓度90%以上,且产品纯度要求高、设备庞大,能耗较高,而且还需要液化储运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双碳回收技术适用于气源中二氧化碳浓度90%以上,且产品纯度要求高、设备庞大,能耗较高,而且还需要液化储运的场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药剂箱,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固定安装有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部包括初级处理腔、提纯腔以及废液处理腔,所述提纯腔与初级处理腔、废液处理腔之间均通过隔板进行分隔;
[0008]所述提纯腔内底壁设置有提纯组件,所述提纯组件内设置有循环曝气管道,所述提纯组件包括曝气搅拌盘,所述提纯组件的上方设置有填料垫层,所述填料垫层的顶部设置有催化填料床,所述催化填料床顶部安装有第二药剂喷嘴,所述催化填料床的顶部设置有深纯二氧化碳出口,深纯二氧化碳出口的上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旋流波纹板与除雾器;
[0009]所述废液处理腔顶部设置有复合遴选塔,所述复合遴选塔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紫外催化灯管、沸石吸附床、催化床以及放电等离子层,所述复合遴选塔侧面设置有电磁风阀二与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二,所述复合遴选塔底部设置有提纯废料排放口,所述主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废液出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初级处理腔的内顶壁开设有烟气进管,所述初级处理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初效过滤层,初效过滤层上设置有废料出口,废料出口远离初效过滤层的一端穿过主箱体的内侧壁并延伸至主箱体的外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初效过滤层的底部设置有多效过滤器,所述初级处理腔的内底壁设置有脱硫脱硝反应器,所述多效过滤器的底部与脱硫脱硝反应器的入口相连通,且多效过滤器与脱硫脱硝反应器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二。
[0012]进一步地,所述脱硫脱硝反应器内部设置有药剂投加管道,所述药剂投加管道的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药剂喷嘴,所述脱硫脱硝反应器的内壁设置有纤维吸附基,所
述脱硫脱硝反应器底部设置有废液排放口,所述脱硫脱硝反应器的侧面设置有初纯二氧化碳出口,所述二氧化碳出口内设置有电磁风阀一。
[0013]进一步地,所述除雾器与旋流波纹板的顶部设置有离心负压引风机与循环曝气机,所述提纯腔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冷凝器,其中一个冷凝器的输入端与另一个冷凝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冷凝器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蒸汽进口与蒸汽出口。
[0014]进一步地,两个冷凝器上均设置有第一富集出入口与第二富集出入口,两个冷凝器上均设置有冷凝催化套管与高温裂解套管,所述冷凝器的出气端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一。
[0015]进一步地,所述废液处理腔的底部设置有二氧化碳增压机与纯化二氧化碳储存罐,所述二氧化碳增压机上设置有气体排放口,所述气体排放口与二氧化碳储存罐相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三与电磁压力阀,所述废液处理腔顶部设置有故障报警灯。
[0016]本专利技术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0017]1、碳排放治理高效回收再利用复合一体化装置内置初效处理单元,用于保证系统烟气流量稳定,同时紧凑的结构,减少药剂的使用量;配置电磁阀装置,通过传感器监控CO2浓度,根据CO2浓度,完成纯化CO2浓度控制,保证回收CO2质量,同时系统具有根据CO2浓度自动调整加药速度的功能,以确保纯化效率和效果;设置一系列高效选择性吸附及循环提纯除杂系统,提纯效果较好,提纯后的CO2更清洁、更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场景;
[0018]2、高分子惰性催化填料床自身催化活性高、不易流失、处理效果好,可用于工业连续化处理;设备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组件和总控技术,能够实时显示仪器的运行状态信息,具备全能自动启停功能、自动保护运行能力,无需定时开关机,设备正常运行,维持设备系统元器件的可靠性及寿命;
[0019]3、设备备采用一体式、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相关系统组件全部为快开式活接连接,方便保养和检修;运行成本低、有害污染物清除彻底、不产生二次污染,经济效用高;具有系统故障、断电、试剂存量不足、异常等情况下的报警功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药剂箱;2、隔膜泵;3、电磁阀一;4、烟气进管;5、初效过滤层;6、废料出口;7、多效过滤器;8、电磁阀二;9、脱硫脱硝反应器;10、第一药剂喷嘴;11、药剂投加管道;12、纤维吸附基;13、废液排放口;14、初纯二氧化碳出口;15、电磁风阀一;16、冷却液进口;17、冷凝催化套管;18、蒸汽进口;19、高温裂解套管;20、第一富集出入口;21、第二富集出入口;22、蒸汽出口;23、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一;24、冷却液出口;25、离心负压引风机;26、循环曝气机;27、提纯组件;28、曝气搅拌盘;29、填料垫层;30、催化填料床;31、第二药剂喷嘴;32、旋流波纹板;33、除雾器;34、深纯二氧化碳出口;35、循环曝气管道;36、故障报警灯;37、复合遴选塔;38、紫外催化灯管;39、沸石吸附床;40、催化床;41、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二;42、
放电等离子层;43、电磁风阀二;44、提纯废料排放口;45、废液出口;46、电磁阀三;47、电磁压力阀;48、二氧化碳增压机;49、气体排放口;50、纯化二氧化碳储存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药剂箱1,药剂箱1出口连接有进药管道,进药管道上设置有隔膜泵2与电磁阀一3,工作平台顶部固定安装有主箱体,主箱体内部包括初级处理腔、提纯腔以及废液处理腔,提纯腔与初级处理腔、废液处理腔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称的药剂箱(1),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固定安装有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部包括初级处理腔、提纯腔以及废液处理腔,所述提纯腔与初级处理腔、废液处理腔之间均通过隔板进行分隔;所述提纯腔内底壁设置有提纯组件(27),所述提纯组件(27)内设置有循环曝气管道(35),所述提纯组件(27)包括曝气搅拌盘(28),所述提纯组件(27)的上方设置有填料垫层(29),所述填料垫层(29)的顶部设置有催化填料床(30),所述催化填料床(30)顶部安装有第二药剂喷嘴(31),所述催化填料床(30)的顶部设置有深纯二氧化碳出口(34),深纯二氧化碳出口(34)的上侧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旋流波纹板(32)与除雾器(33);所述废液处理腔顶部设置有复合遴选塔(37),所述复合遴选塔(37)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紫外催化灯管(38)、沸石吸附床(39)、催化床(40)以及放电等离子层(42),所述复合遴选塔(37)侧面设置有电磁风阀二(43)与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仪二(41),所述复合遴选塔(37)底部设置有提纯废料排放口(44),所述主箱体的侧面设置有废液出口(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处理腔的内顶壁开设有烟气进管(4),所述初级处理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初效过滤层(5),初效过滤层(5)上设置有废料出口(6),废料出口(6)远离初效过滤层(5)的一端穿过主箱体的内侧壁并延伸至主箱体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碳治理碳捕捉回收再利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层(5)的底部设置有多效过滤器(7),所述初级处理腔的内底壁设置有脱硫脱硝反应器(9),所述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坤彭瑛徐姣龙陈文福李桂文李东桂
申请(专利权)人:产学研广州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