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920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大气电场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避雷针,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靠近避雷针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靠近下侧位置安装有稳定机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电容箱,所述电容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导线,两组所述导线的后侧一组下端固定连接有计算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通过报警器设置为三个等级,可快速了解雷电强度,做出相对措施,避免损坏供电与通讯系统,其次调节四组支撑脚的支撑角度,可进一步加强该防雷装置的稳定性。装置的稳定性。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雷电预警
,特别涉及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产生雷电的条件是雷雨云中有积累并形成极性。根据不同的地形及气象条件,雷电一般可分为热雷电、锋雷电(热锋雷电与冷锋雷电)、地形雷电3大类;雷电往往产生于对流性天气过程中,当大气层内产生强烈对流,云体就会带电,当云内或云地间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雷电来临时,往往伴随着恶劣天气。
[0003]传统的雷电预警装置仍具有一些缺点,首先雷电由于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预防非常困难,会造成供电系统、通讯系统故障或损坏,无法提前预防,其次避雷针往往安装在高处,容易受大风等环境的影响,导致防雷装置被吹倒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大气电场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避雷针,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靠近避雷针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杆的外侧靠近下侧位置安装有稳定机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电容箱,所述电容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导线,两组所述导线的后侧一组下端固定连接有计算机,两组所述导线的前侧一组下端固定连接有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
[0007]所述稳定机构包括固定套接在支撑杆外侧的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四组第一弹簧,四组所述第一弹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脚,四组所述支撑脚的内侧位置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四组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外侧靠近两组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两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组所述第二弹簧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夹块,所述活动环的外侧靠近夹块的位置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固定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圆环与支撑杆为活动连接,四组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固定圆环与连接筒之间。
[0009]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二弹簧为拉伸状态,所述夹块与连接槽相适配,所述夹块的后端与支撑杆外侧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与固定外壳为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后端与夹块贴合。
[0011]优选的,所述避雷针位于支撑杆的外侧靠近大气电场仪下侧位置。
[0012]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与电容箱对齐,所述报警器位于警报装置的上端靠近后侧位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大气电场仪可把实时地的电场值,传送到计算机由专用软件分析处理,可以对局部地区潜在的雷暴活动及静电电击的危险性分析,再由警报装置与报警器做出短期预报提醒,而报警器设置为三个等级,可快速了解雷电强度,做出相对措施,避免损坏供电与通讯系统,其次恶劣的雷电天气,会伴随着强风天气,对整体装置产生影响,而连接筒内侧安装的四组第一弹簧在支撑杆受到外力的冲击时,得到一定的缓冲,使其竖立稳固,同时拧动螺纹杆,夹块被两组第二弹簧拉动,使得夹块松开支撑杆,移动活动环,带动四组连接杆调节四组支撑脚的支撑角度,可进一步加强该防雷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的整体与稳定机构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的稳定机构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支撑杆;2、大气电场仪;3、避雷针;4、太阳能板;5、稳定机构;51、固定圆环;52、第一弹簧;53、连接筒;54、连接环;55、支撑脚;56、连接杆;57、活动环;58、固定外壳;59、第二弹簧;510、夹块;511、连接槽;512、螺纹杆;6、电容箱;7、导线;8、计算机;9、警报装置;10、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

4所示,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大气电场仪2,支撑杆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避雷针3,支撑杆1的一端靠近避雷针3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太阳能板4,支撑杆1的外侧靠近下侧位置安装有稳定机构5,支撑杆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电容箱6,电容箱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导线7,两组导线7的后侧一组下端固定连接有计算机8,两组导线7的前侧一组下端固定连接有警报装置9,警报装置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10;
[0022]稳定机构5包括固定套接在支撑杆1外侧的固定圆环51,固定圆环51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四组第一弹簧52,四组第一弹簧5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53,连接筒5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54,连接环54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脚55,四组支撑脚55的内侧位置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6,支撑杆1的外侧四组连接杆56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环57,活
动环57的外侧靠近两组连接杆56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外壳58,固定外壳58的内部两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9,两组第二弹簧5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夹块510,活动环57的外侧靠近夹块510的位置开设有连接槽511,固定外壳5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512。
[0023]本实施例中,固定圆环51与支撑杆1为活动连接,四组第一弹簧52位于固定圆环51与连接筒53之间,两组第二弹簧59为拉伸状态,夹块510与连接槽511相适配,夹块510的后端与支撑杆1外侧贴合,螺纹杆512与固定外壳58为螺纹连接,螺纹杆512的后端与夹块510贴合。
[0024]具体的,恶劣的雷电天气,会伴随着强风天气,对整体装置产生影响,而连接筒53内侧安装的四组第一弹簧52在支撑杆1受到外力的冲击时,得到一定的缓冲,使其竖立稳固,同时拧动螺纹杆512,夹块510被两组第二弹簧59拉动,使得夹块510松开支撑杆1,移动活动环57,带动四组连接杆56调节四组支撑脚55的支撑角度,可进一步加强该防雷装置的稳定性。
[0025]本实施例中,避雷针3位于支撑杆1的外侧靠近大气电场仪2下侧位置,太阳能板4与电容箱6对齐,报警器10位于警报装置9的上端靠近后侧位置。
[0026]具体的,大气电场仪2可把实时地的电场值,传送到计算机8由专用软件分析处理,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智能采集和分析功能的雷电预警装置,包括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大气电场仪(2),所述支撑杆(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避雷针(3),所述支撑杆(1)的一端靠近避雷针(3)的下侧位置安装有太阳能板(4),所述支撑杆(1)的外侧靠近下侧位置安装有稳定机构(5),所述支撑杆(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电容箱(6),所述电容箱(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组导线(7),两组所述导线(7)的后侧一组下端固定连接有计算机(8),两组所述导线(7)的前侧一组下端固定连接有警报装置(9),所述警报装置(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10);所述稳定机构(5)包括固定套接在支撑杆(1)外侧的固定圆环(51),所述固定圆环(51)的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四组第一弹簧(52),四组所述第一弹簧(5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筒(53),所述连接筒(5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54),所述连接环(54)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脚(55),四组所述支撑脚(55)的内侧位置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56),所述支撑杆(1)的外侧四组连接杆(56)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环(57),所述活动环(57)的外侧靠近两组连接杆(56)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外壳(58),所述固定外壳(58)的内部两组位置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业科黄炳林赵飞刘政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南沙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