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91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包括箱体、培养部和循环组件,箱体内腔的底面设置有用于盛放培养液的液盒;箱体的两侧边设置有通风组件;培养部设置在液盒的上方;培养部的两侧边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伸出箱体的侧壁;培养部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培养槽,培养槽的底端伸入培养液内;循环组件的进口连通液盒的底端,循环组件的出口连通箱体的顶面并通过喷淋组件与箱体内腔连通。本实用结构新颖、调节方便,能有效滤除培养液中的杂物和灭杀培养液中的病菌、害虫,减少培养液的污染,促进根部的生长,防止目标作物根部染病,同时根据目标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调节培养槽的高度,提高目标作物的生长速度。提高目标作物的生长速度。提高目标作物的生长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系是将作物固定在地面上的器官,也是是作物吸收水、肥的重要器官,是作物的指挥中枢,所以杜绝作物根部的病虫害,保护好作物根部时保证作为优产、高产的前提。
[0003]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及随着秸秆连年还田和免耕栽培大面积实施、土地长年连作、有机肥施用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根部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产量影响很大;根部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根部疾病、真菌性根部疾病和根结线虫;致病的细菌和真菌主要在土壤内或遗留在土壤内的病残组织上越冬,根腐病是土传病害,主要通过土壤内水分、地下昆虫和线虫传播。
[0004]作物根部病害会发生在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其中作物在幼苗期最为严重,此时作物根部还不足够健壮,不能抵抗外部土壤中病原菌对其侵染,容易被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所侵染。目前根部疾病早期识别和诊断难度大,缺乏简便、安全、有效的防控技术,一旦发病很难进行有效防控,目前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控研究不够深入,生防产品难以达到大面积推广的要求,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和风险。因此我们亟需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防治作物的根部病害问题,提高作物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包括
>[0007]箱体,所述箱体作为培养装置的主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面设置有用于盛放培养液的液盒;所述箱体的两侧边设置有通风组件;
[0008]培养部,所述培养部纵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箱体内腔,所述培养部设置在所述液盒的上方;所述培养部的两侧边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伸出所述箱体的侧壁;所述培养部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底端伸入所述培养液内;
[0009]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用于对所述培养液进行过滤和消毒;所述循环组件的进口连通所述液盒的底端,所述循环组件的出口连通所述箱体的顶面并通过喷淋组件与所述箱体内腔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液盒的底端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连通有循环泵的进口,所述循环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喷淋组件。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器包括外壳,所述过滤器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端固接有过滤提篮,所述过滤提篮嵌设在所述外壳的内腔;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过滤提篮上方,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过滤提篮的下方;所述过滤提篮内腔吊设有紫外灯。
[0012]优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雾化喷头,若干所述雾化喷头通过连接管串联后与所述循环泵的出口连通;所述雾化喷头固接在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面。
[0013]优选的,所述培养部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滑轨,两所述滑轨分别与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壁纵向滑动连接;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滑轨的顶面固接;两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有培养盘,所述培养盘上贯穿开设有若干放置孔,所述培养槽架设在所述放置孔内;所述培养盘上还开贯穿设有若干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液盒。
[0014]优选的,所述培养槽的底端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培养槽的内腔与外壁;所述培养槽内填充有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底端浸入所述培养液中;所述培养基内种植有目标作物。
[0015]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端封闭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与所述箱体侧壁固接;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箱体内外两侧;所述套筒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朝向所述箱体外的一端伸出所述套筒并固接有旋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套设固接有绞盘;所述绞盘上绕设有拉绳的一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轨顶端的固定柱铰接。
[0016]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顶端设置有补光灯,所述箱体内壁涂覆有反光层。
[0017]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在箱体内腔下方设置装有培养液的液盒,液盒上方滑动连接培养部,培养部上嵌设培养槽,培养槽的底端浸入培养液中,将目标作物种植在培养槽内,液盒内的培养液从培养槽的底端进入培养槽,供目标作物的生长用,目标作物悬空在培养液中,根部也不会进入培养液,减少杂物进入培养液,保持了培养液的洁净,减少了由于培养液污染引起的根部疾病;目标作物悬空种植,为了吸收更多的培养液,目标作物的根部生张加速,更加茁壮,增加了自身的抵抗力,减少了染病几率;循环组件将液盒内的培养液进行循环过滤和消毒,过滤培养液中的杂物,灭杀培养液中的病菌,减少培养液污染的概率,降低目标作物染病的几率,同时便于定量、均匀的添加肥料和药物,促进目标作物的生长;升降组件能调节培养部的高度,调节培养槽浸入培养液的深度,方便于取放,也能根据目标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培养液的含量进行调节。本实用结构新颖、调节方便,能有效滤除培养液中的杂物和灭杀培养液中的病菌、害虫,减少培养液的污染,促进根部的生长,防止目标作物根部染病,同时根据目标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调节培养槽的高度,提高目标作物的生长速度。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的轴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的侧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喷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培养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箱体;2、液盒;3、培养液;4、培养槽;5、过滤器;6、循环泵;7、外壳;8、顶盖;9、过滤提篮;10、紫外灯;11、雾化喷头;12、连接管;13、滑轨;14、培养盘;15、放置孔;16、连通孔;17、进液孔;18、培养基;19、目标作物;20、套筒;21、转轴;22、旋钮;23、绞盘;24、拉绳;25、固定柱;26、补光灯;27、箱门;28、支撑脚;29、定位槽;30、观察窗;31、通风孔;32、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作为培养装置的主体,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面设置有用于盛放培养液(3)的液盒(2);所述箱体(1)的两侧边设置有通风组件;培养部,所述培养部纵向滑动连接在所述箱体(1)内腔,所述培养部设置在所述液盒(2)的上方;所述培养部的两侧边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伸出所述箱体(1)的侧壁;所述培养部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培养槽(4),所述培养槽(4)的底端伸入所述培养液(3)内;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用于对所述培养液(3)进行过滤和消毒;所述循环组件的进口连通所述液盒(2)的底端,所述循环组件的出口连通所述箱体(1)的顶面并通过喷淋组件与所述箱体(1)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组件包括过滤器(5),所述过滤器(5)的进水口与所述液盒(2)的底端连通,所述过滤器(5)的出水口连通有循环泵(6)的进口,所述循环泵(6)的出口连通所述喷淋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5)包括外壳(7),所述过滤器(5)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顶盖(8),所述顶盖(8)的底端固接有过滤提篮(9),所述过滤提篮(9)嵌设在所述外壳(7)的内腔;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过滤提篮(9)上方,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过滤提篮(9)的下方;所述过滤提篮(9)内腔吊设有紫外灯(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根部病害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雾化喷头(11),若干所述雾化喷头(11)通过连接管(12)串联后与所述循环泵(6)的出口连通;所述雾化喷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