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82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所属供热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第一调节座、第一限位板、第一支撑板、第一气囊、第二调节座、第二限位板、第二支撑板、第二气囊、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连接销;可同时对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进行调节,以固定两个供热管道之前的距离,从而确保一组供热管道连接的稳定性。使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间存在间距,满足不同供热管道运转性能和排布要求。防止进水管道的热水热量有一部分传递给出水管道,造成热量损失,使用水端的水温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在冬天气温较低时,温度下降尤为显著。降尤为显著。降尤为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供热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供暖是解决我国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
[0003]供热管道埋在地下,从锅炉房、直燃机房和供热中心等地出发,从热源通往建筑物的热力入口。然而,供热管道在排布时,通常是由一条进水管道和一条出水管道平行设置而成,这就需要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对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便于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安装对接。同时防止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过近,进水管道所携带的热量,被出水管道带走,减少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供热管道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单根固定,对接困难,且间距无法固定,进水管道热损失较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通过支撑时对管道进行固定,使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间的间距固定,减少热损失,提高安装效率。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调节座、第一限位板、第一支撑板、第一气囊、第二调节座、第二限位板、第二支撑板、第二气囊、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连接销;所述第一调节座位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第一调节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底座呈预定角度,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平行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气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座位于所述底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调节座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底座呈预定角度,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平行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气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杆平行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定位杆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杆平行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定位杆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板相连接;所述连接销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
[0006]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
地脚螺栓和螺母;四个所述地脚螺栓穿过所述底座;四个所述螺母分别套装在四个所述地脚螺栓的外侧,且四个所述螺母同时与所述底座相贴合。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换气嘴;所述第一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囊上,且所述第一换气嘴与所述第一气囊相连通。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换气嘴;所述第二换气嘴设置在所述第二气囊上,且所述第二换气嘴与所述第二气囊相连通。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减震垫;所述第一减震垫为弹性体,所述第一减震垫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连接。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为弹性体,所述第二减震垫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相连接。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面上,且所述第一调节座和所述第二调节座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滑块;四个所述第一滑块同时与所述第一调节座的底面相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嵌入两个所述滑槽内。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块;四个所述第二滑块同时与所述第二调节座的底面相连接,且四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嵌入两个所述滑槽内。
[0015]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采用此种结构,结构简单,可同时对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进行调节,以固定两个供热管道之前的距离,从而确保一组供热管道连接的稳定性,便于对接管道,安装更加方便、省力。固定后使每组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间存在间距,满足不同供热管道运转性能和排布要求减少热量损失。
[0016]一、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内充有气体,可在对管道进行支撑时实现减震的功能,起到保护管道的作用。
[0017]二、支撑板可提高气囊对管道支撑的稳定性,并在支撑板上设置减震垫,同时实现支撑板减震的功能,保证管道的安全性。
[0018]三、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可相对于底座滑动,从而根据同组管道所需的间距进行调节,对管道进行支撑,再通过使连接销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将第一调节座和第二调节座的位置固定,使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间留有间隙,减少热交换,便于安装和维修,可快速对管道进行对接。
[0019]四、通过地脚螺栓将底座位置固定,保证对管道固定的稳定性。
[0020]五、通过换气嘴对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可对管道的高度进行小幅度的调节,使管口快速对接,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的正剖视图;
[0022]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0024]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5]10、底座;12、第一调节座;14、第一限位板;16、第一支撑板;18、第一气囊;20、第二调节座;22、第二限位板;24、第二支撑板;26、第二气囊;28、第一定位杆;30、第二定位杆;32、连接销;34、地脚螺栓;36、螺母;38、第一换气嘴;40、第二换气嘴;42、第一减震垫;44、第二减震垫;46、滑槽;48、第一滑块;50、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底座10、第一调节座12、第一限位板14、第一支撑板16、第一气囊18、第二调节座20、第二限位板22、第二支撑板24、第二气囊26、第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0);第一调节座(12),所述第一调节座(12)位于所述底座(10)的一端,所述第一调节座(12)与所述底座(10)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板(14),所述第一限位板(14)与所述底座(10)呈预定角度,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14)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座(12)上;第一支撑板(16),所述第一支撑板(16)平行于所述底座(10),且所述第一支撑板(1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14)相连接;第一气囊(18),两个所述第一气囊(18)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14)相连接;第二调节座(20),所述第二调节座(20)位于所述底座(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调节座(20)与所述底座(10)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板(22),所述第二限位板(22)与所述底座(10)呈预定角度,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2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座(20)上;第二支撑板(24),所述第二支撑板(24)平行于所述底座(10),且所述第二支撑板(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22)相连接;第二气囊(26),两个所述第二气囊(26)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22)相连接;第一定位杆(28),所述第一定位杆(28)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杆(28)平行与所述底座(10),所述第一定位杆(28)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板(14)相连接;第二定位杆(30),所述第二定位杆(30)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杆(30)平行与所述底座(10),所述第二定位杆(30)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板(22)相连接;连接销(32),所述连接销(32)依次穿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增大供热管道间距的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地脚螺栓(34),四个所述地脚螺栓(34)穿过所述底座(10);螺母(36),四个所述螺母(36)分别套装在四个所述地脚螺栓(34)的外侧,且四个所述螺母(36)同时与所述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佳和热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