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871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其中,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包括:生态治理区,所述生态治理区按既定需求水域围设而成;水质活化单元,所述水质活化单元安装于生态治理区内,用于改善水质,增加推流,调节水中溶解氧分布曲线;生物抑藻剂,所述生物抑藻剂投入生态治理区内,用于将浮于水面上的藻类沉降到水底,抑制藻类的光合活性,停止藻类的繁殖;复合生物菌群,所述复合生物菌群投入生态治理区内,抑制微囊藻、消除水华,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设计环境工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类以及生命的起源、发展都离不开水的滋养和供给,有水才有生命,但当前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河道、湖水这些流动性强、处理面积广、无法集中收集处理的水域,由于蓝藻的爆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质恶化乃至黑臭。目前未能有经济、实惠、长期有效的办法恢复水系统的生态功能和调节功能,因此,经济实惠、长期有效的水治理方案一直是长期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包括:
[0004]生态治理区,所述生态治理区按既定需求水域围设而成;
[0005]水质活化单元,所述水质活化单元安装于生态治理区内,用于改善水质,增加推流,调节水中溶解氧分布曲线;
[0006]生物抑藻剂,所述生物抑藻剂投入生态治理区内,用于将浮于水面上的藻类沉降到水底,抑制藻类的光合活性,停止藻类的繁殖;
[0007]复合生物菌群,所述复合生物菌群投入生态治理区内,抑制微囊藻、消除水华,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
[0008]优选的,所述水质活化单元为活化水

微米气泡发生器。
[0009]优选的,所述生物抑藻剂包括有芽孢杆菌、硝化类菌、放线菌,所述生物抑藻剂用于吸收氮源,切断藻类氮源供应。
[0010]优选的,所述生物抑藻剂的单次投放量在50ppm,抑藻作用时间为3小时,藻类沉降到水底时间为12小时。
[0011]优选的,所述复合生物菌群为水体有效微生物菌,利用菌剂投加泵和/或活化水

微米气泡发生器将水体有效微生物菌喷洒在生态治理区水域内。
[0012]优选的,还包括:
[0013]沉水植物群,所述沉水植物群投入生态治理区内,
[0014]其中,所述沉水植物群包括:30000株金鱼藻、15000株苦草、10000株聚草。
[0015]优选的,还包括:
[0016]水生动物群,所述水生动物群投入生态治理区内,
[0017]其中,所述水生动物群包括:30000个田螺、15000尾虾苗、以及3000尾滤食性鱼群。
[0018]优选的,所述滤食性鱼群中包括:占比45%的鲢鱼、占比45%的鳙鱼、占比3%的草鱼、以及占比2%的鲶鱼。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方法,包括:
[0020]步骤一、活化水

微米气泡发生器安装于生态治理区内,利用活化水

微米气泡发生器改善生态治理区内水质,增加推流,调节水中溶解氧分布曲线;
[0021]步骤二、生物抑藻剂投入生态治理区内,利用生物抑藻剂将浮于水面上的藻类沉降到水底,抑制藻类的光合活性,停止藻类的繁殖;
[0022]步骤三、复合生物菌群投入生态治理区内,利用复核生物菌群抑制微囊藻、消除水华,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
[0023]优选的,还包括:
[0024]步骤四、沉水植物群和水生动物群投入生态治理区内。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理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水质活化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水质活化单元;2.生物抑藻剂;3.复合生物菌群;11.活化水

微米气泡发生器;12.进水管;13.小分子优质活化水管;14.空气储存器;15.空气净化装置;16.催化反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包括:
[0034]生态治理区,所述生态治理区按既定需求水域围设而成;
[0035]水质活化单元1,所述水质活化单元1安装于生态治理区内,用于改善水质,增加推流,调节水中溶解氧分布曲线;
[0036]生物抑藻剂2,所述生物抑藻剂2投入生态治理区内,用于将浮于水面上的藻类沉降到水底,抑制藻类的光合活性,停止藻类的繁殖;
[0037]复合生物菌群3,所述复合生物菌群3投入生态治理区内,抑制微囊藻、消除水华,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
[0038]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采用物理方法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抑制蓝藻的暴发,改善水质,培养水中各种有益微生物、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与蓝藻竞争生存空间。通过搭建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构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恢复
水体的自净功能,提高水体的环境容量,使被污染的水体恢复并长期保持,从而杜绝蓝藻水华的暴发。
[00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质活化单元2为活化水

微米气泡发生器。
[0041]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42]采用“适用于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活化水

微米气泡水体氧平衡修复技术”沿水体配置水质改质微米气泡发生器,用于水质净化,可有效降低水体的污染物指标,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防止藻类水华的暴发。短时间内消除水体异味,使水体清洁,并逐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提供优质还原氧,增强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活性,构建平衡的微生物生态关系。
[0043]该技术遵循“控制

治理

修复”循序渐进的治理过程,旨在提高河水自身生态处理功能。通过构建高效曝气系统,维持河道水体溶解氧浓度的平衡,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提高复合生物菌处理能力。
[00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抑藻剂包括有芽孢杆菌、硝化类菌、放线菌,所述生物抑藻剂用于吸收氮源,切断藻类氮源供应。
[00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046]生物抑藻剂是从自然环境里筛选出来对藻类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经过驯化、培养、提纯而成。能快速扩散到藻细胞表面,并渗透到细胞内部,破坏藻类的功能性蛋白基团,蓝藻细胞代谢终止,继而沉降到水底。生物抑藻剂极易溶于水、无毒、不挥发、见效快、生物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治理区,所述生态治理区按既定需求水域围设而成;水质活化单元(1),所述水质活化单元(1)安装于生态治理区内,用于改善水质,增加推流,调节水中溶解氧分布曲线;生物抑藻剂(2),所述生物抑藻剂(2)投入生态治理区内,用于将浮于水面上的藻类沉降到水底,抑制藻类的光合活性,停止藻类的繁殖;复合生物菌群(3),所述复合生物菌群(3)投入生态治理区内,抑制微囊藻、消除水华,提高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活化单元(2)为活化水

微米气泡发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抑藻剂包括有芽孢杆菌、硝化类菌、放线菌,所述生物抑藻剂用于吸收氮源,切断藻类氮源供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抑藻剂的单次投放量在50ppm,抑藻作用时间为3小时,藻类沉降到水底时间为12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河道及湖水的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物菌群(3)为水体有效微生物菌,利用菌剂投加泵和/或活化水

微米气泡发生器将水体有效微生物菌喷洒在生态治理区水域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芬胡海龙张鑫明海龙张海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蓝翠鸟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