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801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和方法,划定水陆边界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构建、水景观、河湖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利用生态方法对河湖水环境进行治理变得越来越普遍。生态方法修复水环境不仅有助于改善河湖水质,还具有生态友好性以及良好的景观性。
[0003]目前的生态修复方法主要是通过构建微生物

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组成的食物网链,利用食物网链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作用,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最终转换为动植物生物量,再通过收割、收获等方式,最终将污染物去除。常用水生态修复植物以生物量较大、净化效果好的苦草、眼子菜、金鱼藻、狐尾藻等植物为主,这些植物植株体高大,适宜生长在0.5

3米深的水深中,能形成成片的水下森林。但这些沉水植物在水陆边界0

0.5米水深范围内则生长受限,导致水陆边界的斑秃现象,严重影响水生态的景观性。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针对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划定水陆边界0

0.5米水深范围内为种植区域;所述种植区域包括沿陆地一面种植的植株较小的挺水植物或湿生植物系统,沿水域一面种植的沉水植物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沿陆地一面种植的植株较小的挺水植物或湿生植物系统包括粉绿狐尾藻、铜钱草、水芹、空心莲子草、水蓼、龙舌草、泽泻、李氏禾、水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沿水域一面种植的沉水植物系统包括丽藻、大茨藻、小茨藻、狸藻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区水生态修复系统在0

0.5米浅水区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所述的浅水区为年最低气温0℃以上,水面不结冰,常年水位变化不超过
±
0.3米的河湖边水区域。4.一种浅水区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划定水陆边界0

0.5米水深范围内为种植区域;S2:清理种植区域内的垃圾、动植物残体;S3:根据需要改良种植区域内底质;S4:沿陆地一面种植植株较小的挺水植物或湿生植物,沿水域一面种植沉水植物;S5:人工养护,适时收割,控制种群比例,防止单一种群泛滥,保证生物多样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水区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是否需要改良种植区域内底质进行可以根据实施地底质情况判断,若底质中污染物浓度较高,则必须实施,若底质中污染物浓度较低,则可以选择实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水区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种植沉水植物可在带水条件下种植,不需要放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水区水生态修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继红陈嘉瑞唐秀兰蒋茜茜
申请(专利权)人:复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