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包括:第一操作杆,包括手柄段及与手柄段连接的弯曲段,第一操作杆还包括与弯曲段远离手柄段的一端可摆动连接的端头,端头具有向弯曲段的内部摆动的穿刺位置和向弯曲段的外部摆动的结扎位置,端头朝向弯曲段的一端内设置有放置孔;第二操作杆,包括操作柄及与操作柄可拆卸连接的夹线部,夹线部可分离地设置于放置孔内。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静脉曲张的结扎工具操作复杂的问题。脉曲张的结扎工具操作复杂的问题。脉曲张的结扎工具操作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
技术介绍
[0002]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值得强调的是,静脉曲张是其他病变的继发表现。
[0003]下肢静脉曲张有穿弹力袜、注射硬化剂、手术剥除等治疗方法,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作瓣膜修复手术和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术等。下肢静脉曲张也可能提示其他疾病存在,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0004]对于大隐静脉曲张或者小隐静脉曲张而言,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伴隐神经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约2cm处,进入大腿内侧部,与股内侧皮神经伴行,逐渐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其汇入点称为隐股点。小隐静脉系小腿的主要浅静脉之一。小隐静脉在足外侧,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过腓肠肌内、外两头间到腘窝,穿筋膜注入腘静脉。此静脉在行程中有许多小支与大隐静脉的属支相吻合。由于动力的关系,小隐静脉回流易受阻,多易发生曲张,有的可形成血栓和发生血栓性脉管炎;曲张的静脉破溃后形成小腿溃疡、长期不愈。
[0005]针对大隐静脉曲张或者小隐静脉曲张,目前包括以下三种治疗方式:
[0006]第一种传统剥脱,优点在于直视下解决,效果确切。但需要切开,创面太大、恢复慢、易感染;第二种射频、激光或者微创,虽然微创恢复快,但缺点在于对于直径超过14mm的静脉主干的无法确切闭合,且费用高;第三种为硬化剂或者胶,但是对于静脉主干闭合效果不确切,而且很有可能导致硬化剂或胶经过主干进入肺内。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技术专利的授权公告号CN211723306U公开了一种静脉曲张的结扎工具,静脉曲张的结扎工具包括导管、导丝组件和鞘管。导管的端部可活动地位于静脉曲张的静脉主干的周边,使静脉主干周边形成操作空间。导丝组件可移除地穿设在导管内,导丝组件包括第一导丝、第二导丝连接第一导丝和第二导丝之间的结扎结构,结扎结构位于操作空间内。鞘管可移除地套设在第二导丝外。在操作空间内,活动导管使导管的端部调节结扎结构结扎于静脉主干上。
[0008]但是,在使用上述的静脉曲张的结扎工具进行结扎的过程中,第一导丝绕过静脉主干后在鞘管内被导管推出,使得操作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静脉曲张的结扎工具操作复杂的问题。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包括:第一操作杆,
包括手柄段及与手柄段连接的弯曲段,第一操作杆还包括与弯曲段远离手柄段的一端可摆动连接的端头,端头具有向弯曲段的内部摆动的穿刺位置和向弯曲段的外部摆动的结扎位置,端头朝向弯曲段的一端内设置有放置孔;第二操作杆,包括操作柄及与操作柄可拆卸连接的夹线部,夹线部可分离地设置于放置孔内。
[0011]进一步地,弯曲段远离手柄段的一端包括第一限位面以及与第一限位面成角度设置的第二限位面,端头朝向弯曲段的一端具有配合面,配合面与第一限位面接触时以使端头处于穿刺位置,配合面与第二限位面接触时以使端头处于结扎位置。
[0012]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面上设置有连接片,端头上设置有避让连接片的避让槽,端头通过连接轴铰接于连接片,连接轴的轴线垂直于手柄段的轴线,端头远离弯曲段的一端的表面为曲面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手柄段上设置有与放置孔对应设置的导向孔,端头处于结扎位置时导向孔与放置孔同轴设置,第二操作杆可活动地穿过于导向孔。
[0014]进一步地,夹线部包括筒体及设置与筒体侧壁上的线夹,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容纳线夹的容纳槽,筒体与操作柄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0015]进一步地,操作柄的一端穿设于筒体内并与筒体通过第一卡接结构连接;和/或,筒体与放置孔通过第二卡接结构连接。
[0016]进一步地,结扎器械还包括可移动设置于手柄段的调节件及连接与调节件和端头的调节线,调节件带动调节线活动以使端头在穿刺位置和结扎位置之间切换。
[0017]进一步地,端头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内连接有第一紧固件,第二连接部内连接有第二紧固件,调节线包括连接第一连接部和调节件之间的第一线段和连接第二连接部和调节件之间的第二线段。
[0018]进一步地,弯曲段内间隔地设置有第一引线通道和第二引线通道,第一线段穿过于第一引线通道,第二线段穿过于第二引线通道;和/或,端头上设置有与放置孔连通的避线槽。
[0019]进一步地,调节件包括绕线段及与绕线段连接的螺纹段,操作柄上设置有供螺纹段穿入的螺孔。
[0020]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包括: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第一操作杆包括手柄段及与手柄段连接的弯曲段。第一操作杆还包括与弯曲段远离手柄段的一端可摆动连接的端头。端头具有向弯曲段的内部摆动的穿刺位置和向弯曲段的外部摆动的结扎位置。端头朝向弯曲段的一端内设置有放置孔。第二操作杆包括操作柄及与操作柄可拆卸连接的夹线部。夹线部可分离地设置于放置孔内。先将夹线部从操作柄上拆卸下来,夹线部夹住引线位于放置孔内。在超声引导下,可以使用导管刺破皮肤的一处,导管的头部刺入静脉曲张的静脉主干的周边。通过导管注入麻痹肿胀液使静脉主干周边形成操作空间,这样便于在操作空间内进行微创手术。当端头处于穿刺位置时,操作第一操作杆的手柄段,使位于放置孔内的夹线部带着引线,跟着端头从皮肤的刺破处刺入至操作空间内,并从静脉主干的下方绕过,此时静脉主干位于弯曲段内,端头位于静脉主干的旁边,端头摆动由穿刺位置切换至结扎位置时,从皮肤的刺破处伸入操作柄,使操作柄与夹线部安装在一起,进而拉动操作柄,使操作柄带动夹线部和夹线部上的引线一起移动,操作方便,无需像相关技术中的活动导管使导管的端部调节结扎结构和第一导丝,操作柄能够将夹线部上的引线
一并带出皮肤的刺破处,引线能够快速地结扎于静脉主干上,形成结扎以完成结扎手术。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静脉曲张的结扎工具操作复杂的问题。并且,当采用微创手术时,通过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能够将静脉主干扎紧,实现明确地结扎,进而静脉曲张治疗后具有确切地闭合效果。并且皮肤仅留有一处创口,对人体的伤害较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的实施例的弯曲段处于结扎位置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图1的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曲张的结扎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操作杆(10),包括手柄段(11)及与所述手柄段(11)连接的弯曲段(12),所述第一操作杆(10)还包括与所述弯曲段(12)远离所述手柄段(11)的一端可摆动连接的端头(13),所述端头(13)具有向所述弯曲段(12)的内部摆动的穿刺位置和向所述弯曲段(12)的外部摆动的结扎位置,所述端头(13)朝向所述弯曲段(12)的一端内设置有放置孔(14);第二操作杆(20),包括操作柄(21)及与所述操作柄(21)可拆卸连接的夹线部(22),所述夹线部(22)可分离地设置于所述放置孔(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扎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段(12)远离所述手柄段(11)的一端包括第一限位面(121)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面(121)成角度设置的第二限位面(122),所述端头(13)朝向所述弯曲段(12)的一端具有配合面(131),所述配合面(131)与所述第一限位面(121)接触时以使所述端头(13)处于所述穿刺位置,所述配合面(13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122)接触时以使所述端头(13)处于所述结扎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扎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121)上设置有连接片(123),所述端头(13)上设置有避让所述连接片(123)的避让槽(135),所述端头(13)通过连接轴(31)铰接于所述连接片(123),所述连接轴(3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手柄段(11)的轴线,所述端头(13)远离所述弯曲段(12)的一端的表面为曲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结扎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段(11)上设置有与所述放置孔(14)对应设置的导向孔(111),所述端头(13)处于所述结扎位置时所述导向孔(111)与所述放置孔(14)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操作杆(20)可活动地穿过于所述导向孔(1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扎器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新贺,陆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