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68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包括壳体、环扎带和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与环扎带相连并用于限缩环扎带的环扎口;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负压发生器;所述壳体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操作柄、连接筒及吸附筒;所述吸附筒的右端为开口部,且所述吸附筒内的空心部分形成用于吸入并容置左心耳的负压腔;所述负压发生器的气体进口端与负压腔相连通;所述开口部的内壁设有用于容置环扎带的环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避免在环扎手术时对左心耳造成损伤,提高了手术效率。提高了手术效率。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心脏疾病中,大部分患者会合并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最大危害是形成血栓,而形成的血栓约90

100%来自左心耳,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梗塞、心肌梗死、脏器动脉及外周动脉栓塞等重大并发症。目前,对于房颤患者,预防血栓产生及脱落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口服抗凝药物、左心耳心内封堵术、经胸左心耳夹闭术、心脏外科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心内封闭或心外结扎术等。
[0003]上述治疗方式的问题及缺点在于:第一,口服抗凝药物需终身服药,间断复查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存在出血风险,且部分患者口服抗凝药物后仍有心房血栓形成;第二,左心耳心内封堵为近年兴起的治疗方式,但治疗时需要股静脉内置管,导管侵入循环系统,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制动,且术中需要进行房间隔穿刺,手术时间长,穿刺风险高,且封堵器放在心内,若封堵器脱落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巨大封堵器金属支架至于心内,有可能造成其他远期并发症,且左心耳心内封堵术后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第三,目前的经胸左心耳心外封闭应用心耳钳子进行左心耳夹闭,因心耳钳较大,需要的手术切口比较大(5cm切口),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第四,心脏外科手术同期行左心耳心内封闭或心外结扎术,对患者的适应范围较窄,仅适用于外科开胸手术患者。
[0004]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在尝试经胸腔镜微创方式进行左心耳心外环扎。例如,本技术创造的申请人曾于专利2021109000755中提出一种心脏外科经胸腔微创左心耳心外环扎系统,包括环扎带、夹持器Ⅰ及夹持器Ⅱ,环扎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相连并形成环扎口,且环扎带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二端部沿环扎口扩大方向移动的自锁件,夹持器Ⅰ包括壳体Ⅰ、连接件Ⅰ、若干钳爪Ⅰ及一控制柄Ⅰ,壳体Ⅰ呈管状并可从环扎带的环扎口穿过,各钳爪Ⅰ均通过设在壳体Ⅰ内的连接件Ⅰ与控制柄Ⅰ相连接,且各钳爪Ⅰ由控制柄Ⅰ驱动而展开或收拢以夹持左心耳,夹持器Ⅱ包括连接件Ⅱ、若干钳爪Ⅱ及一控制柄Ⅱ,各钳爪Ⅱ均通过连接件Ⅱ与控制柄Ⅱ相连接,且各钳爪Ⅱ由控制柄Ⅱ驱动展开或收拢以夹持环扎带。使用时,先将环扎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连接以形成环扎口,将环扎口套在壳体Ⅰ外,然后在腔镜系统辅助下通过胸腔切口将夹持器Ⅰ的壳体Ⅰ伸入患者体内,当到达左心耳位置时通过控制柄Ⅰ操纵钳爪Ⅰ进行适当的展开及收拢以将左心耳夹持住,此时再操作夹持器Ⅱ,利用钳爪Ⅱ将环扎带推至左心耳根部并使得环扎口套置于左心耳根部外,然后变更钳爪Ⅱ抓持部位为环扎带的第二端部,对第二端部施加向后的拉力即可将环扎口收缩,从而逐渐完成对左心耳的环扎操作;通过夹持器Ⅰ的引导及对左心耳的夹持定位,以及夹持器Ⅱ的远程操作,可将环扎带准确定位于左心耳根部。
[0005]然而,本技术创造的技术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上述专利所示的环扎系统需要通过夹持器Ⅰ操纵钳爪Ⅰ将左心耳夹持住,以实现定位,而由于左心耳的结构限制,钳爪Ⅰ往往难以稳固夹持左心耳,使得手术耗时较长,且即使实现稳固夹持,在夹持时也因夹
持力过大而容易对左心耳造成损伤,使用安全性不足。
[0006]上述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有利于避免在环扎手术时对左心耳造成损伤,提高手术效率。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特提供了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包括壳体、环扎带和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与环扎带相连并用于限缩环扎带的环扎口;该装置还包括负压发生器;
[0009]所述壳体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操作柄、连接筒及吸附筒;所述吸附筒的右端为开口部,且所述吸附筒内的空心部分形成用于吸入并容置左心耳的负压腔;所述负压发生器的气体进口端与负压腔相连通;所述开口部的内壁设有用于容置环扎带的环形槽。
[0010]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部呈由左至右逐渐扩大的喇叭口结构。
[0011]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柄内设有第一负压通道,所述连接筒内设有第二负压通道,所述第二负压通道的右端与负压腔相连通、左端与第一负压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负压通道与负压发生器的气体进口端相连;所述操作柄上设有与第一负压通道相连通的负压接头,所述负压接头与负压发生器之间通过负压管道相连接。
[0012]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柄上设有用于调节负压发生器功率的负压调节件。
[0013]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包括正压发生器;所述负压腔的内壁覆盖有可朝内膨胀变形的弹性囊,所述操作柄内设有第一正压通道,所述连接筒内设有第二正压通道,所述第二正压通道的左端与第一正压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正压通道的右端连通于负压腔内壁与弹性囊外壁所形成的空隙,所述第一正压通道与正压发生器的气体出口端相连。
[0014]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柄上设有与第一正压通道相连通的正压接头,所述正压接头与正压发生器之间通过正压管道相连接。
[0015]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柄上设有用于调节正压发生器功率的正压调节件。
[0016]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拉线,所述拉线的左端卷绕在一转动连接在操作柄内的绕线轮上,所述绕线轮与一设在操作柄上的线控制件连接;所述吸附筒内设有与环形槽底部连通的过线孔道,所述拉线穿过过线孔道并与环扎带相连接。
[0017]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扎带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二端部沿环扎口扩大方向移动的自锁件;所述环扎带的第一端部设有一内部通道及与内部通道相连通的通道入口,所述内部通道延伸至第一端部的端面并与外界连通,所述环扎带的第二端部从通道入口伸入内部通道并从第一端部的端面伸出;所述自锁件为分布于内部通道内壁的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倒刺,所述倒刺朝内部通道的轴线凸出并凸向第一端部的端面;所述环扎带的第二端部设有用于与拉线连接的连接孔。
[0018]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包括切带机构;所述切带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件、凸轮及切刀,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吸附筒内设的电机槽中,所述电机槽位于负压腔下方;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一凸轮传动连接,所述凸轮的上端面抵接有一滑轮,所述切刀设在吸附筒内设的刀槽中,所述切刀的上端为刀刃部、下端通过支架连接于滑轮并由滑轮驱动而沿刀槽上下移动;所述刀槽与过线孔道相连通,且刀槽设在靠近环形槽底部的位置;所述电机控制件安装在操作柄上并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相连。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0]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使用时,医师手持操作柄,在患者胸部切口处将吸附筒伸入至其左心耳附近,使得开口部对准患者左心耳,启动负压发生器,负压腔即可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包括壳体、环扎带和牵拉机构;所述牵拉机构与环扎带相连并用于限缩环扎带的环扎口;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负压发生器;所述壳体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操作柄、连接筒及吸附筒;所述吸附筒的右端为开口部,且所述吸附筒内的空心部分形成用于吸入并容置左心耳的负压腔;所述负压发生器的气体进口端与负压腔相连通;所述开口部的内壁设有用于容置环扎带的环形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呈由左至右逐渐扩大的喇叭口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内设有第一负压通道,所述连接筒内设有第二负压通道,所述第二负压通道的右端与负压腔相连通、左端与第一负压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负压通道与负压发生器的气体进口端相连;所述操作柄上设有与第一负压通道相连通的负压接头,所述负压接头与负压发生器之间通过负压管道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上设有用于调节负压发生器功率的负压调节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正压发生器;所述负压腔的内壁覆盖有可朝内膨胀变形的弹性囊,所述操作柄内设有第一正压通道,所述连接筒内设有第二正压通道,所述第二正压通道的左端与第一正压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正压通道的右端连通于负压腔内壁与弹性囊外壁所形成的空隙,所述第一正压通道与正压发生器的气体出口端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用左心耳心外吸附环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柄上设有与第一正压通道相连通的正压接头,所述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纯杰马润伟潘湘斌王小啟王强孙毅宋怡高雅夏健明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