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654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横叶和纵叶,所述纵叶的一端连接于横叶的中部边缘形成T形结构板,并且所述纵叶与横叶的下端面之间呈一定的夹角,该夹角大小以后交叉韧带止点处胫骨平台正常生理解剖角度为宜,所述横叶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多轴锁定螺钉孔,在所述横叶上且位于两两多轴锁定螺钉孔之间分别设有克氏针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体积小、形态解剖、操作方便,适用于作为辅助工具推广应用在各种类型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上。类型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上。类型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后交叉韧带对维持膝关节后向稳定性非常重要。目前临床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多采用克氏针、锚钉、钢丝捆扎、松质骨拉力螺钉等固定方式,这些传统固定方式都有其弊端,无法满足临床需要。例如,使用锚钉固定容易因为锚定位置不佳而影响骨折对位、愈合;当存在韧带止点撕裂时,克氏针、钢丝和螺钉难以重建止点;当撕脱骨折块较大时,锚钉、克氏针、钢丝捆扎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把持力,骨折块容易移位,而螺钉固定不牢容易术后螺钉拔出,导致骨块移位;当撕脱骨折块较小时,钢丝固定容易切割骨块,并且固定牢度不够,克氏针也难以实现有效固定和加压作用,而拉力螺钉容易造成骨折块劈裂;当同时存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裂和骨折块时,往往需要同时使用2种以上固定物,增加手术操作和难度。目前临床上也有采用微型钢板固定的,但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专用钢板较少,存在钢板不服帖,使用时常需手工矫形,钢板形状不合适,单轴定向锁定螺钉方向单一,无合适克氏针孔进行临时固定和供锚钉缝线捆扎等问题。
[0003]针对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该装置体积小、形态解剖、操作方便,适用于作为辅助工具推广应用在各种类型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横叶和纵叶,所述纵叶的一端连接于横叶的中部边缘形成T形结构板,并且所述纵叶与横叶的下端面之间呈一定的夹角,该夹角大小以后交叉韧带止点处胫骨平台正常生理解剖角度为宜,所述横叶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多轴锁定螺钉孔,在所述横叶上且位于两两多轴锁定螺钉孔之间分别设有克氏针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纵叶的中部设有多轴锁定螺钉孔,在所述纵叶远离横叶的一端上设有一个克氏针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纵叶上设置的多轴锁定螺钉孔数量为1

2个。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纵叶与横叶的连接处倒圆弧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纵叶与横叶下端面之间的夹角为70

80
°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装置按照胫骨平台后缘解剖结构设计使板

骨界面贴合牢靠。
[0013](2)横叶上两个克氏针孔既能穿克氏针以起到临时固定骨块作用,又可穿带线锚钉缝线以捆扎固定后交叉韧带和骨块,使钢板、韧带和骨块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更加牢靠,纵叶上一个克氏针孔可临时固定装置,使钢板放置在服帖位置。
[0014](3)T形结构板符合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特点,可以将撕脱骨块全部或大部牢牢地覆盖在钢板下。
[0015](4)对于撕脱骨折块较大的类型,可经横叶中部的多轴锁定螺钉孔置入多轴锁定螺钉,配合横叶两端的多轴锁定螺钉孔及相应的多轴锁定螺钉,实现坚强固定;对于撕脱骨折块较小的类型,可先在骨块下方置入带线锚钉,缝线经骨块、横叶两个克氏针孔捆扎在装置上,实现有效固定;根据骨折线位置选择纵叶包含一个或者两个多轴锁定螺钉孔的装置,既避免了纵叶过短,导致螺钉置入骨折线,又避免纵叶过长,导致过多的暴露范围,增加手术创伤。
[0016](5)采用的多轴锁定螺钉可根据骨折块大小、骨折线冠矢状位置任意调整置钉方向,实现个体化、精准微创化固定骨折块。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弹性展开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侧位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偏主位视图。
[0022]图中标号说明:1、横叶;2、纵叶;3、股骨远端;4、后交叉韧带;5、胫骨平台;6、撕脱骨折块;7、多轴锁定螺钉;8、前交叉韧带;a、多轴锁定螺钉孔;b、克氏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横叶1和纵叶2,所述纵叶2的一端连接于横叶1的中部边缘形成T形结构板,并且所述纵叶2与横叶1的下端面之间呈一定的夹角,该夹角大小以后交叉韧带止点处胫骨平台正常生理解剖角度为宜,所述横叶1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多轴锁定螺钉孔a,在所述横叶1上且位于两两多轴锁定螺钉孔a之间分别设有克氏针孔b,在本实施例中,横叶1上的三个多轴锁定螺钉孔a为圆孔,直径为2.0

2.7mm,横叶1上的多轴锁定螺钉孔a可根据骨折块大小、骨折线冠矢状位置调整置钉方向,实现个体化、精准微创化固定骨折块;两个克氏针孔b为圆孔,直径皆为1.5mm,横叶1上的克氏针孔b既能穿克氏针以起到临时固定骨块作用,又可以穿带线锚钉缝线以捆扎固定后交叉韧带和骨块,使钢板、韧带和骨块结合为一个整体。
[0025]所述纵叶2的中部设有多轴锁定螺钉孔a,在所述纵叶2远离横叶1的一端上设有一个克氏针孔b,在本实施例中,纵叶2上的多轴锁定螺钉孔a为圆孔,直径为2.0

2.7mm,纵叶2上的多轴锁定螺钉孔a可根据骨折块大小、骨折线冠矢状位置任意调整置钉方向,实现个体化、精准微创化固定骨折块;克氏针孔b为圆孔,直径为1.5mm,纵叶2上的克氏针孔b可临时
固定装置,使钢板放置在服帖位置。
[0026]所述纵叶2上设置的多轴锁定螺钉孔a数量为1

2个。
[0027]所述纵叶2与横叶1的连接处倒圆弧设置。
[0028]所述纵叶2与横叶1下端面之间的夹角为70

80
°
,更加符合胫骨平台的解剖特点。
[0029]本技术用法过程
[0030]如图4和图5所示,使用时,通过膝后内侧倒L切口进入,暴露后交叉韧带4处的止点撕脱骨折块6;采用血管钳复位骨折块,对于撕脱骨折块6较大的类型,可将本技术装置置于撕脱骨折块6的后上方,压紧骨块,克氏针临时固定后,根据骨折块大小、骨折线冠矢状位置制定多轴锁定螺钉7的置钉方向,经横叶1中部的多轴锁定螺钉孔a置入多轴锁定螺钉7,并横叶1两端的多轴锁定螺钉孔a及相应的多轴锁定螺钉7,实现坚强固定;对于撕脱骨折块6较小的类型,可先在骨块下方置入带线锚钉,缝线经骨块、横叶1上的两个克氏针孔b捆扎在装置上,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在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横叶(1)和纵叶(2),所述纵叶(2)的一端连接于横叶(1)的中部边缘形成T形结构板,并且所述纵叶(2)与横叶(1)的下端面之间呈夹角,该夹角大小为后交叉韧带止点处胫骨平台正常生理解剖角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叶(1)的两端及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多轴锁定螺钉孔(a),在所述横叶(1)上且位于两两多轴锁定螺钉孔(a)之间分别设有克氏针孔(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解剖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叶(2)的中部设有多轴锁定螺钉孔(a),在所述纵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康武刘昊章君鑫何帆陈丹陈维凯柳子翔杨惠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