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571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堤坝建筑领域,公开一种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包括沥青混凝土心墙、心墙扩大脚、砼心墙基座,心墙上下游两侧为过渡层,过渡层底部为过渡底层,心墙扩大脚和砼心墙基座包裹于两侧过渡底层之间,心墙扩大脚坐于砼心墙基座上、且二者之间接触面为弧形面,接触面处形成的接触缝通过纵向埋设第一止水铜片阻断渗水,第一止水铜片的一侧接头埋入心墙扩大脚内、另一侧埋入砼心墙基座内;砼心墙基座坐于基岩或置于覆盖层上,且下部设有砼防渗墙和帷幕灌浆,砼防渗墙顶部突出于基岩或覆盖层之上并被砼心墙基座包裹。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基座上部和下部完整连续的阻水效果,提升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质量,施工受雨季影响小。受雨季影响小。受雨季影响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堤坝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大批抽水蓄能电站相继建成并运转。为适应更广泛的地质条件,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对于大坝坝型的选择多为心墙堆石坝,传统的是以粘土心墙堆石坝为主,但粘土心墙堆石坝的施工在多雨地区受雨季影响很大,因此,在强降雨地区如何快速筑坝、缩短工期需进一步研究。
[0003]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受降雨影响相对较小,在汛期也可以开展填筑工作,尤其适合在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建设。由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底部一般通过设置砼心墙基座与坝基连接,其施工工艺本身不可避免地会在连接处形成接触缝隙,影响坝体防渗体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因此,如何解决砼心墙基座上部连接处、底部连接处的防渗水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通过纵向埋设的第一止水铜片阻断砼心墙基座与心墙扩大脚之间弧形接触面处的渗水,以及设置砼心墙基座包裹连接下部地基防渗结构,实现基座上部和下部完整连续的阻水效果,提升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质量,确保坝体防渗体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工程施工进度。
[0005]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包括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心墙底部连为一体的沥青砼心墙扩大脚、砼心墙基座,所述心墙上下游两侧为过渡层,所述过渡层底部为与之连为一体的过渡底层,所述心墙扩大脚和砼心墙基座包裹于两侧过渡底层之间,所述心墙扩大脚坐于砼心墙基座上、且二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弧形面,所述接触面沿大坝长度方向任意位置处的截面弧规格一致,所述接触面处形成的接触缝通过纵向埋设的第一止水铜片阻断渗水,所述第一止水铜片的一侧接头埋入心墙扩大脚内、另一侧接头埋入砼心墙基座内;
[0007]所述砼心墙基座坐于基岩上或置于覆盖层上,所述基岩或覆盖层内设有砼防渗墙,且砼防渗墙顶部突出于基岩或覆盖层之上,所述砼心墙基座包裹突出的砼防渗墙顶部,所述砼防渗墙底部以下设置帷幕灌浆。
[0008]优选的,所述砼心墙基座与砼防渗墙顶部包裹连接处通过纵向埋设的第三止水铜片阻断渗水,所述第三止水铜片的一侧接头埋入砼心墙基座内、另一侧接头埋入砼防渗墙顶部内;
[0009]所述砼心墙基座设有若干结构缝,每一结构缝通过纵向埋设的第二止水铜片阻断
渗水,所述第二止水铜片的一侧接头与第一止水铜片埋入砼心墙基座内的一侧接头连接、另一侧接头与第三止水铜片埋入砼心墙基座内的一侧接头连接,形成整体止水。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止水铜片与第二止水铜片之间、第二止水铜片与第三止水铜片之间均采用无缝铜双面焊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砼心墙基座包裹砼防渗墙顶部的施工流程:先将突出的砼防渗墙顶部表面凿毛处理,冲洗干净,确保包裹接触面洁净干燥,然后,先喷涂一层稀释沥青,待稀释沥青充分干燥后再涂一层沥青砂浆,确保沥青砂浆在涂刷过程中不流淌,涂刷完毕,浇筑砼心墙基座包裹突出的砼防渗墙顶部。
[0012]优选的,所述帷幕灌浆深入3lu线以下5m。
[0013]优选的,所述心墙扩大脚设计斜率为1:0.175,所述截面弧的曲率半径为2m。
[0014]优选的,所述心墙中间高程处设有厚度渐变段,所述厚度渐变段斜率为1:0.01,所述心墙位于厚度渐变段以上的厚度一致并等于厚度渐变段顶部厚度,所述心墙位于厚度渐变段以下的厚度一致并等于厚度渐变段底部厚度。
[0015]优选的,所述心墙采用分层铺筑碾压工艺,其主要设计指标有:孔隙率≤2%、渗透系数≤1
×
10
‑8cm/s、水稳定系数≥0.9、弯曲强度≥400kPa、弯曲应变≥1%、内摩擦角≥25
°
、黏结力≥300kPa、马歇尔稳定度>5kN、马歇尔流值3~11mm,且碾压密实后的心墙略高于两侧过渡层。
[0016]优选的,所述过渡层和过渡底层由细堆石料连续级配、分层碾压而成,其设计参数有:干密度≥20kN/m3、孔隙率小于22%、最大粒径80mm、粒径小于5mm的含量为25%~30%。
[0017]优选的,所述砼心墙基座通过砼保护垫层坐于基岩上或置于覆盖层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砼心墙基座与心墙扩大脚之间的弧形连接处纵向埋设第一止水铜片,并设置砼心墙基座包裹连接突出的砼防渗墙顶部,同时在砼心墙基座结构缝中埋设第二止水铜片、砼心墙基座与砼防渗墙顶部包裹连接处埋设第三止水铜片,第一止水铜片与第二止水铜片之间、第二止水铜片与第三止水铜片之间均无缝铜焊连接,实现基座上部和下部完整连续的阻水效果,且满足大坝材料伸缩变形的要求,提升了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质量,有助于确保坝体防渗体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减少了施工受雨季的影响,适用于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建设,可大幅提升工程施工进度,还可减少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材料及工程自身开挖料,节约工程投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中:过渡层1、心墙2、心墙扩大脚3、砼心墙基座4、砼防渗墙5、帷幕灌浆6、第一止水铜片7、第二止水铜片8、第三止水铜片9、过渡底层10、弧形面11、砼保护垫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5]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00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混凝土心墙、与心墙底部连为一体的沥青砼心墙扩大脚、砼心墙基座,所述心墙上下游两侧为过渡层,所述过渡层底部为与之连为一体的过渡底层,所述心墙扩大脚和砼心墙基座包裹于两侧过渡底层之间,所述心墙扩大脚坐于砼心墙基座上、且二者之间的接触面为弧形面,所述接触面沿大坝长度方向任意位置处的截面弧规格一致,所述接触面处形成的接触缝通过纵向埋设的第一止水铜片阻断渗水,所述第一止水铜片的一侧接头埋入心墙扩大脚内、另一侧接头埋入砼心墙基座内;所述砼心墙基座坐于基岩上或置于覆盖层上,所述基岩或覆盖层内设有砼防渗墙,且砼防渗墙顶部突出于基岩或覆盖层之上,所述砼心墙基座包裹突出的砼防渗墙顶部,所述砼防渗墙底部以下设置帷幕灌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心墙基座与砼防渗墙顶部包裹连接处通过纵向埋设的第三止水铜片阻断渗水,所述第三止水铜片的一侧接头埋入砼心墙基座内、另一侧接头埋入砼防渗墙顶部内;所述砼心墙基座设有若干结构缝,每一结构缝通过纵向埋设的第二止水铜片阻断渗水,所述第二止水铜片的一侧接头与第一止水铜片埋入砼心墙基座内的一侧接头连接、另一侧接头与第三止水铜片埋入砼心墙基座内的一侧接头连接,形成整体止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铜片与第二止水铜片之间、第二止水铜片与第三止水铜片之间均采用无缝铜双面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降雨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的沥青混凝土心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砼心墙基座包裹砼防渗墙顶部的施工流程:先将突出的砼防渗墙顶部表面凿毛处理,冲洗干净,确保包裹接触面洁净干燥,然后,先喷涂一层稀释沥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振华陈志伟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