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溅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51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回流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溅回流装置。包括消解罐和回流装置,其回流装置为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状,回流装置上半部内安装有防溢环一、防溢环二和防溢环三,回流装置顶部设置有透气口,回流装置下端设置有密封筒,密封筒外部安装有止流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特殊的防溢回流装置的设计,可以与消解罐紧密贴合,实现密封效果,通过回流装置内设置的三个防溢环和透气口设计,可以有效释放强酸处理重金属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且释放的气体通过防溢环的设计,不会形成液体溢出,起到了安全反应的效果,且保证了反应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反应效率,且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易于推广。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溅回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回流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溅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食品或药品类行业,厂家制作的产品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原材料以及制备材料的影响,多少会渗入部分重金属,从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因此产品上市前必须通过对应的检测方可获得批准。
[0003]而现有技术对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时,需要对样品用强酸进行前处理,而使用的消解罐多为聚四氟材质直筒罐,配有相同材质的密封盖,试样在消解前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气体等,造成消解罐内部压力过大,冲开盖子,造成内部液体外溢,造成污染、腐蚀加热仪器、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防溅回流装置,解决了在重金属检测时强酸加热预处理过程中产生气体造成的液体外溢的问题,避免了检测工艺的改进,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安全性,装置本身简单实用,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溅回流装置,解决了在重金属检测时强酸加热预处理过程中产生气体造成的液体外溢的问题,避免了检测工艺的改进,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安全性,装置本身简单实用,成本低廉。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溅回流装置,包括消解罐和回流装置,其回流装置为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状,回流装置上半部内安装有防溢环一、防溢环二和防溢环三,回流装置顶部设置有透气口,回流装置下端设置有密封筒,密封筒外部安装有止流环。
[0007]密封筒的外径略大于或等于消解罐的内径。
[0008]止流环位于密封筒的中部。
[0009]防溢环一、防溢环二和防溢环三的上端开口直径与回流装置上半部内径保持一致。
[0010]防溢环一、防溢环二和防溢环三的下端开口直径小于上端开口直径。
[0011]回流装置为耐酸耐腐蚀装置。
[0012]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特殊的防溢回流装置的设计,可以与消解罐紧密贴合,实现密封效果,通过回流装置内设置的三个防溢环和透气口设计,可以有效释放强酸处理重金属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且释放的气体通过防溢环的设计,不会形成液体溢出,起到了安全反应的效果,且保证了反应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反应效率,且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装置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回流装置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为消解罐,2为回流装置,3为密封筒,4为止流环,5为防溢环一,6为防溢环二,7为防溢环三,8为透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8]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溅回流装置,包括消解罐1和回流装置2,回流装置2为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状,回流装置2上半部内安装有防溢环一5、防溢环二6和防溢环三7,回流装置2顶部设置有透气口8,回流装置2下端设置有密封筒3,密封筒3外部安装有止流环4。
[0019]密封筒3的外径略大于或等于消解罐1的内径,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保证密封筒3可以塞进消解罐1中,并形成紧密贴合,保证密封性。
[0020]止流环4位于密封筒3的中部,这样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密封筒3与消解罐1的紧密性,起到固定稳定的作用。
[0021]防溢环一5、防溢环二6和防溢环三7的上端开口直径与回流装置2上半部内径保持一致,这样设置的作用是将防溢环一5、防溢环二6和防溢环三7有效固定在回流装置2上,蒸发的液体不会残留在防溢环上。
[0022]防溢环一5、防溢环二6和防溢环三7的下端开口直径小于上端开口直径,这样设置的作用是使下方气体喷出的口径较小,不会使气体流量过大,从而溅得过高。
[0023]回流装置2为耐酸耐腐蚀装置,这样经过反应的气体和液体不会对装置产生腐蚀。
[0024]本技术在使用时,无需过多调试,将所需要检测的重金属材料试样放置在消解罐1中,加入强酸后,立即将回流装置2盖上,回流装置2下部的密封筒3与消解罐1口通过止流环4紧密贴合,使回流装置2稳定牢固,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密封筒3的开口向上进入回流装置2,气体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回流装置2上窄下宽,因此气体被压缩,分别通过防溢环三7下端开口喷出,再通过防溢环二6下端开口喷出,然后通过防溢环一5下端开口喷出,最后从回流装置2顶部的透气口8排出,由于三个防溢环下端开口小,且截面呈上宽下窄倒梯形结构,因此反应的气体接触到装置液化后的液体会回流至消解罐1内,且喷出的气体更少,且通过三个防溢环的设置,逐层对气体进行阻挡,将防溢效果做到最大化,且通过透气口8的设计,不影响装置内气体的正常排出。
[0025]本技术通过简单而独特的结构设计,解决了传统反应装置因内部压力过大,反应气体液化后溢出造成的污染,腐蚀等安全隐患,通过三个防溢环的多层设计,将气体溢出控制在最低限度,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安全性,装置本身简单实用,成本低廉。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溅回流装置,包括消解罐(1)和回流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装置(2)为上窄下宽的漏斗形状,回流装置(2)上半部内安装有防溢环一(5)、防溢环二(6)和防溢环三(7),回流装置(2)顶部设置有透气口(8),回流装置(2)下端设置有密封筒(3),所述密封筒(3)外部安装有止流环(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溅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3)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消解罐(1)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溅回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芳王悦朋
申请(专利权)人:盛世荣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