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轴减震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液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51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泵轴减震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液下泵,包括泵壳内位于泵轴外侧对称设置有轴瓦座,轴瓦座上端设置有蓄油环盒,蓄油环盒内表面连通设置有出油软管,轴瓦上端面环向布设有油槽,且油槽内壁上布设有润油斜口,轴瓦座内表面环向布设有减震台阶槽,减震台阶槽内填充有缓冲液,减震台阶槽内插设有主弹簧套杆,主弹簧套杆内外端分别设置有缓冲板和弧形减震钢板。出油软管将蓄油环盒内的润滑油注入到油槽内并通过润油斜口排出,对泵轴和轴瓦间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减少摩擦、主弹簧套杆带动缓冲板在缓冲液内移动,在缓冲板、主弹簧套杆、弧形减震钢板和耐热硅橡胶块的共同作用下,对轴瓦受到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减震处理。对轴瓦受到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减震处理。对轴瓦受到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减震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轴减震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液下泵


[0001]本技术属于泥浆液下泵
,具体涉及泵轴减震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液下泵。

技术介绍

[0002]如申请号为CN202021816801.2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泥浆液下泵泵轴减震装置,包括轴瓦和轴瓦座,所述的轴瓦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耐磨层、第一缓冲层、第一合金层、第二缓冲层和第二合金层,所述的轴瓦内表面设置有横向油槽和纵向油槽。
[0003]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0004]1、轴瓦内表面纵向油槽和横向油槽的设置使轴瓦和泵轴之间的润滑油更加及时的补充,使润滑油的分布更加均匀,但是纵向油槽和横向油槽覆盖面有限,对于轴瓦内表面上仍然有部分区域浸润不了润滑油,导致泵轴不能够得到充分润滑,降低了减震效果;
[0005]2、第一缓冲层中减震弹簧和填充橡胶、第二缓冲层上减震橡胶柱的设置虽然能够使泵轴震动减弱,但是泵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与轴瓦间会产生热量,热量对填充橡胶和减震橡胶柱的使用寿命以及减震效果会造成影响,且减震弹簧承担主要减震元件,减震弹簧在长时间使用中容易发生疲劳,减震性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有所降低。
[0006]为此,我们提出泵轴减震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液下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泵轴减震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液下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泵轴减震结构,包括泵壳、转动设置在所述泵壳内的泵轴,泵壳内位于泵轴外侧对称设置有轴瓦座,轴瓦座内表面设置有轴瓦,所述轴瓦座上端设置有蓄油环盒,蓄油环盒内表面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出油软管,轴瓦上端面环向布设有油槽并与出油软管连接,且油槽内壁上布设有润油斜口,所述轴瓦座内表面环向布设有减震台阶槽,减震台阶槽内填充有缓冲液,所述减震台阶槽内插设有主弹簧套杆,主弹簧套杆内外端分别设置有缓冲板和弧形减震钢板,且缓冲板插设在缓冲液内,弧形减震钢板外凸面与轴瓦侧表面顶压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泵壳外表面设置有加注箱,加注箱加注口端插设有密封塞,且加注箱内壁底端与所述蓄油环盒上端面之间连通设置有导油软管。
[0010]通过密封塞便于对加注箱开口端进行临时密封,且导油软管设置便于将加注箱内的润滑油注入到蓄油环盒内。
[0011]优选的,所述润油斜口出油端朝向所述轴瓦,所述轴瓦座内壁上对称设有定位槽,所述轴瓦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块,定位槽内插设有所述定位块。
[0012]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的配合,便于将轴瓦固定在轴瓦座上。
[0013]优选的,所述缓冲板外沿环形设置有封液圈板,封液圈板外端与减震台阶槽内壁密封接触连接,且缓冲板上设有流液孔。
[0014]通过封液圈板能够使缓冲板对减震台阶槽内的缓冲液进行隔断,流液孔的设置,便于缓冲板移动时,缓冲液通过流液孔流出,从而达到缓冲减震作用。
[0015]优选的,所述主弹簧套杆内弹簧一端设置有密封圈板,密封圈板侧表面设置有密封锥环,所述减震台阶槽外侧环向设有锥形环槽,密封锥环插设在所述锥形环槽内。
[0016]通过密封圈板、密封锥环和锥形环槽的配合设置,便于对减震台阶槽进行密封保护。
[0017]优选的,所述主弹簧套杆上还套设有耐热硅橡胶块,主弹簧套杆内弹簧外端设置在所述耐热硅橡胶块上,且耐热硅橡胶块外端与所述弧形减震钢板凹面顶压接触。
[0018]通过耐热硅橡胶块、主弹簧套杆和弧形减震钢板的设置,能够对轴瓦起到有效的减震缓冲作用。
[0019]一种液下泵,包括所述泵轴减震结构。
[0020]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轴瓦座上的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活动孔,活动孔内插设有副弹簧套杆,副弹簧套杆伸入端设置有清洁弧块,清洁弧块清洁面与所述泵轴外表面接触连接,且清洁弧块位于所述轴瓦下方。
[0021]优选的,所述泵壳外侧对称设有台阶孔,所述轴瓦座上对应设置有内螺纹套筒,台阶孔内插设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伸入端螺纹插设在所述内螺纹套筒内。
[0022]通过固定螺栓和内螺纹套筒的配合设置,便于对轴瓦座进行快速安拆。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出油软管将蓄油环盒内的润滑油注入到油槽内并通过润油斜口排出,对泵轴和轴瓦间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减少摩擦、提高了对泵轴的减震效果,且在泵轴运行过程中,轴瓦产生的震动力会推动弧形减震钢板和主弹簧套杆,主弹簧套杆带动缓冲板在缓冲液内移动,在缓冲板、主弹簧套杆、弧形减震钢板和耐热硅橡胶块的共同作用下,对轴瓦受到的震动力进行有效的减震处理。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副弹簧套杆和清洁弧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8]图5为图2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9]图6为图2的c处放大示意图。
[0030]图中:1、泵壳;2、泵轴;3、轴瓦座;4、轴瓦;5、蓄油环盒;6、出油软管;7、油槽;8、润油斜口;9、减震台阶槽;10、缓冲液;11、主弹簧套杆;12、缓冲板;13、弧形减震钢板;14、加注箱;15、密封塞;16、导油软管;17、定位槽;18、定位块;19、封液圈板;20、流液孔;21、密封圈板;22、密封锥环;23、锥形环槽;24、耐热硅橡胶块;25、连接块;26、活动孔;27、副弹簧套杆;28、清洁弧块;29、台阶孔;30、内螺纹套筒;31、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2]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泵轴减震结构,包括泵壳1、转动设置在所述泵壳1内的泵轴2,泵壳1内位于泵轴2外侧对称设置有轴瓦座3,轴瓦座3内表面设置有轴瓦4,所述轴瓦座3上端设置有蓄油环盒5,蓄油环盒5内表面连通设置有10个出油软管6,轴瓦4上端面环向布设有油槽7并与出油软管6连接,且油槽7内壁上布设有润油斜口8,所述泵壳1外表面螺接固定有加注箱14,加注箱14加注口端插入有密封塞15,密封塞15为橡胶材质,对加注口起到临时密封作用,且加注箱14内壁底端与所述蓄油环盒5上端面之间连通设置有导油软管16,通过导油软管16便于将加注箱14内的润滑油通入到蓄油环盒5内,且加注箱14加注口端可以外接气压管,通过向加注箱14内注入高压气体,从而推动加注箱14内的润滑油通过导油软管16流入到蓄油环盒5内,且加注箱14内还可以注入流动性好的液态润滑油。
[0033]所述润油斜口8出油端朝向所述轴瓦4,润滑油通过润油斜口8注入到轴瓦座3与轴瓦4之间,斜口设置避免了润油斜口8发生堵塞,注入的润滑油减少了泵轴2与轴瓦4间的摩擦量,从而降低了泵轴2的震动量,所述轴瓦座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泵轴减震结构,包括泵壳(1)、转动设置在所述泵壳(1)内的泵轴(2),泵壳(1)内位于泵轴(2)外侧对称设置有轴瓦座(3),轴瓦座(3)内表面设置有轴瓦(4),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瓦座(3)上端设置有蓄油环盒(5),蓄油环盒(5)内表面连通设置有若干个出油软管(6),轴瓦(4)上端面环向布设有油槽(7)并与出油软管(6)连接,且油槽(7)内壁上布设有润油斜口(8),所述轴瓦座(3)内表面环向布设有减震台阶槽(9),减震台阶槽(9)内填充有缓冲液(10),所述减震台阶槽(9)内插设有主弹簧套杆(11),主弹簧套杆(11)内外端分别设置有缓冲板(12)和弧形减震钢板(13),且缓冲板(12)插设在缓冲液(10)内,弧形减震钢板(13)外凸面与轴瓦(4)侧表面顶压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轴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1)外表面设置有加注箱(14),加注箱(14)加注口端插设有密封塞(15),且加注箱(14)内壁底端与所述蓄油环盒(5)上端面之间连通设置有导油软管(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轴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油斜口(8)出油端朝向所述轴瓦(4),所述轴瓦座(3)内壁上对称设有定位槽(17),所述轴瓦(4)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块(18),定位槽(17)内插设有所述定位块(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轴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12)外沿环形设置有封液圈板(19),封液圈板(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如东黄海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