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水下滑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844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水下滑翔机,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太阳能电池面板、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上的可透光的封装层和布置在所述封装层内的紫外光源,所述封装层布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朝向太阳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复合有光扩散剂的导光体,所述紫外光源包覆布置在所述导光体内。当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层上产生生物附着时,可开启紫外光源产生紫外线,由于导光体内复合有光扩散剂,而紫外线光源布置在导光体内,导光体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扩散作用,使紫外线由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整个导光体向外发散紫外线,消除整个太阳能电池面板上的附着物,起到良好的防生物附着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水下滑翔机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板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水下滑翔机。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滑翔机等水下移动航行器长时间连续在海上观测作业需要充足的能源供应,现有的水下滑翔机主要依靠蓄电池进行供能,随着对水下滑翔机的下潜深度、续航里程的要求逐渐增加,单纯依赖蓄电池供能已经大大限制水下滑翔机的续航能力,而现在国内外已经在研究采用太阳能电池为水下滑翔机补充能量,并且已经在太阳能水下滑翔机、太阳能水下滑翔机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
[0003]水下滑翔机一般在水下工作时间很长,长时间水下作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生物附着的影响,即部分水下浮游生物、微生物等会粘附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而太阳能电池板上产生生物附着以后会严重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透光率,影响太阳能的吸收,进而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
[0004]现有技术中常用紫外线技术消除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污染物,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552299B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面板,包括一个玻璃板,该玻璃板包括一个集光面、一个与该集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位于该集光面与该底面之间的侧面,该玻璃板的集光面设置有一个光触媒层;一个太阳能电池组,该太阳能电池组与该玻璃板的底面相对设置且远离该集光面;以及至少一个紫外光发光二极管,该至少一个紫外光发光二极管与该玻璃板的侧面相对设置以使其发出的紫外光通过该玻璃板的侧面照射至该光触媒层。
[0005]上述的太阳能面板中,在玻璃板上布置紫外光发光二极管,紫外光发光二极管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在光触媒层上,消除有机物。但是紫外线由本身性质决定了其准直率较高,因此玻璃板上的紫外线都集中照射在紫外光发光二极管附近,对附着物的清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面板利用紫外线清除附着物时的清除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水下滑翔机。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太阳能电池面板、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上的可透光的封装层和布置在所述封装层内的紫外光源,所述封装层布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朝向太阳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复合有光扩散剂的导光体,所述紫外光源包覆布置在所述导光体内。
[0008]优选地,所述导光体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上,所述导光体包括第一导光部分和第二导光部分,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导光率大于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的导光率,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透光率,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与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相连通,所述紫外光源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内。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为网格形结构,所述第一导光部分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接缝处,所述第二导光部分填充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网格内,所述紫外光源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网格节点处。
[0010]优选地,所述导光体布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接缝处,所述封装层还包括与所述导光体相连通的透光板。
[0011]优选地,所述紫外光源为紫外led灯,所述紫外LED灯射出的紫外线为UVC紫外线。
[00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下滑翔机,包括滑翔机本体和布置在所述滑翔机本体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太阳能电池面板、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上的可透光的封装层和布置在所述封装层内的紫外光源,所述封装层布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朝向太阳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复合有光扩散剂的导光体,所述紫外光源包覆布置在所述导光体内。
[0013]优选地,所述导光体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上,所述导光体包括第一导光部分和第二导光部分,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导光率大于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的导光率,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透光率,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与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相连通,所述紫外光源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内。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为网格形结构,所述第一导光部分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接缝处,所述第二导光部分填充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网格内,所述紫外光源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网格节点处。
[0015]优选地,所述导光体布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接缝处,所述封装层还包括与所述导光体相连通的透光板。
[0016]优选地,所述紫外光源为紫外led灯,所述紫外LED灯射出的紫外线为UVC紫外线。
[001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太阳能电池面板上布置封装层,封装层覆盖在太阳能电池面板上,封装层内的导光体内复合有光扩散剂,当太阳能电池板的封装层上产生生物附着时,可开启紫外光源产生紫外线,由于导光体内复合有光扩散剂,而紫外线光源布置在导光体内,导光体对紫外线具有良好的扩散作用,使紫外线由点光源扩散为面光源,整个导光体向外发散紫外线,消除整个太阳能电池面板上的附着物,起到良好的防生物附着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太阳能电池面板;2、封装层;3、导光体;31、第一导光部分;32、第二导光部分;4、紫外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本技术的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太阳能电池面板1、封装层2和紫外光源4,封装层2覆盖在太阳能电池面板1上并且位于布置在太阳能电池面板1的朝向太阳的一侧,封装层2为可透光结
构,封装层2既可以保护太阳能电池面板1,减少附着在太阳能电池面板1上的生物量,还可以保证太阳光透过后照射在太阳能电池面板1上。太阳能电池面板1用于承接太阳能进行发电以存储电能,为水下滑翔机补充电能,太阳能电池面板1可以用现有的太阳能面板,其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重复叙述。
[0022]封装层2包括导光体3,导光体3覆盖在太阳能电池面板1的朝向太阳的一侧,紫外光源4包覆在导光体3内。紫外光源4用于产生紫外线以消除附着生物,优选地,紫外光源4为紫外led灯,紫外LED灯射出的紫外线为UVC紫外线,UVC紫外线的波长短、杀菌效果好,并且紫外led灯功率低,产生的紫外线波长稳定。
[0023]导光体3为透明材质,透明材质的导光体3可以保证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面板1上。导光体3内复合有光扩散剂,光扩散剂对于光线具有良好的疏散导向作用,可以将紫外光源4产生的紫外线疏导至整个导光体3,即覆盖整个太阳能电池面板1,从而消除整个太阳能电池面板1上的附着生物;光扩散剂可以为现有的二氧化硅光扩散剂等,其具体成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叙述。
[0024]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面板、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上的可透光的封装层和布置在所述封装层内的紫外光源,所述封装层布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朝向太阳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复合有光扩散剂的导光体,所述紫外光源包覆布置在所述导光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上,所述导光体包括第一导光部分和第二导光部分,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导光率大于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的导光率,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透光率,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与所述第二导光部分相连通,所述紫外光源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部分为网格形结构,所述第一导光部分覆盖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接缝处,所述第二导光部分填充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网格内,所述紫外光源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部分的网格节点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布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接缝处,所述封装层还包括与所述导光体相连通的透光板。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生物附着的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源为紫外led灯,所述紫外LED灯射出的紫外线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