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32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7
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包括主管材、副管材和支臂杆,所述主管材与所述副管材焊接为一体,所述支臂杆为L型杆,所述支臂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孔位内,所述主管材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支臂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扁铁圈,将该装置通过水袋连接至大功率水泵,射水冲击管井预设位置地面形成孔洞。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无需大型设备进出场,省时省力,经济适用,不但施工速度快,省去了临时便道修筑和对施工场地换填处理的费用和时间,施工完成后,移位简单方便,还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不产生任何的废弃物,无噪声和生态环境污染隐患,施工质量好、效率高,大量减少辅助工作量,保证关键线路工期。线路工期。线路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井施工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或者钻机机械成孔,当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含量较大,且成孔深度较深(8~9m)时,人工挖孔危险性较大,钻机机械成孔为满足施工工作场地的需要,常常需要修筑设备进出场地的临时通道,并对工作面进行换填处理且铺设路基钢板,以满足钻孔设备施工过程稳定。
[0003]采用以上方法,不但施工较麻烦,而且后期还要清除临时便道和换填基础,占用直线工期。且临时便道、换填基础均为一次投入,不能重复周转使用,材料设备投入量较大,费用相对较高,使工程施工的成本相对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包括主管材、副管材和支臂杆,所述主管材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副管材的内部,所述主管材与所述副管材焊接为一体,所述支臂杆为L型杆,所述副管材的中间圆周处均匀设置有孔位,所述孔位的数量为4个,所述支臂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孔位内,所述主管材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主管材与所述固定杆的连接形式为搭接,所述支臂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扁铁圈。
[0005]进一步的,所述支臂杆上距离其底部10cm处设置有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口45
°
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小孔设置在所述支臂杆朝内的一侧。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螺纹结构。r/>[0007]进一步的,所述副管材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副管材的底口直径为3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扁铁圈设置在距离所述小孔向上10mm处。
[000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软基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含量较大,且施工深度较深(8~ 9m)管井施工时,将该装置通过水袋连接至大功率水泵,射水冲击管井预设位置地面形成孔洞。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无需大型设备进出场,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经济适用,不但施工速度快,省去了临时便道修筑和对施工场地换填处理的费用和时间,而且施工完成后,移位简单方便,还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不产生任何的废弃物,无噪声和生态环境污染隐患,施工质量好、效率高,大量减少辅助工作量,保证关键线路工期。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俯视图。
[0012]其中,1

主管材、2

副管材、3

支臂杆、4

固定杆、5

扁铁圈、21

孔位、31

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图1,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参见图2,为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俯视图。
[0015]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包括主管材1、副管材2和支臂杆3,所述主管材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副管材2的内部,所述主管材1与所述副管材2焊接为一体,所述支臂杆3为L型杆,所述副管材2的中间圆周处均匀设置有孔位21,所述孔位21的数量为4个,所述支臂杆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孔位21内,所述主管材1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主管材1与所述固定杆4的连接形式为搭接,所述支臂杆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扁铁圈5。主管材1、副管材2、支臂杆3、固定杆4均为镀锌材料的钢管。
[0016]其中:主管材1通过水袋连接水泵,固定杆4与主管材1焊接在一起,副管材2与主管材1焊接连接,支臂杆3根据管井外径尺寸加工成“L”型,并与副管材2所开设孔位(副管材2中间部位有4个φ40mm孔位)对应焊接连接成整体,支臂杆3底端以上10cm处开设45
°
向下倾斜小孔,支臂杆3中间部位采用扁铁圈5焊接连接加固。型号为DN65,长度为600mm 的主管材1顶端通过水袋连接大功率水泵,并采用10号铁丝均分三道绑扎固定,搭接长度 200mm,将型号为DN32,长度为1000mm的固定杆4与主管材1均分两处焊接连接在一起,搭接长度500mm,其上端加工制成螺纹结构,丝扣长度40mm,随成孔深度适时与外部同直径钢管采用直螺纹连接以加长固定杆,副管材2规格为DN80,长度为400mm,与镀锌钢管1对接满焊焊接牢固,并在副管材2中间部位均匀分配开设4个φ40mm孔位,其底部加工制成“锥形”漏斗结构,底口内径30mm,将4根规格为DN40,总长度为600mm的支臂杆3根据管井外径尺寸加工成“L”型,与副管材2所开设孔位对准并焊接牢固,同时分别在4根支臂杆3 的另一端距端口位置100mm处开设φ8mm小孔一个,孔口45
°
向下,并向内侧对应,最后在支臂杆3开设的小孔上部10mm处,采用宽度为50mm扁铁圈5外包一圈并焊接连接加固。通过上述过程即形成了该人工成孔的装置,以供管井成孔施工。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臂杆3上距离其底部10cm处设置有小孔31,所述小孔31的孔口45
°
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小孔31设置在所述支臂杆3朝内的一侧。
[00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4的顶部设置有螺纹结构。
[0019]进一步的,所述副管材2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副管材2的底口直径为30mm。
[0020]进一步的,所述扁铁圈5设置在距离所述小孔21向上10mm处。
[0021]管井人工成孔过程中,通过大功率水泵产生的冲击力,竖直冲射管井预定位置,冲孔一定深度后,通过人工不断拖拽固定杆上下活动,以使成孔泥浆向上翻动排出孔内,待固定杆埋没至预定深度后,管井成孔即可达成。待降水井管(波纹管开设滤孔并外包两层80目土工布)、抽水泵、排水管等下设至降水井管并固定完成后,即可转移至下一工作面,完成一个循环。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管井施工完成。
[002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软基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含量较大,且施工深度较深(8~ 9m)管井施工时,将该装置通过水袋连接至大功率水泵,射水冲击管井预设位置地面形成孔洞。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无需大型设备进出场,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经济适用,不但施工速度快,省去了临时便道修筑和对施工场地换填处理的费用和时间,而且施工完成后,移位简单方便,还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不产生任何的废弃物,无噪声和生态环境污染隐患,施工质量好、效率高,大量减少辅助工作量,保证关键线路工期。
[0023]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材(1)、副管材(2)和支臂杆(3),所述主管材(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副管材(2)的内部,所述主管材(1)与所述副管材(2)焊接为一体,所述支臂杆(3)为L型杆,所述副管材(2)的中间圆周处均匀设置有孔位(21),所述孔位(21)的数量为4个,所述支臂杆(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孔位(21)内,所述主管材(1)的侧面固定设置有固定杆(4),所述主管材(1)与所述固定杆(4)的连接形式为搭接,所述支臂杆(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扁铁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软基基坑管井降水施工人工成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齐家王刚刘月光于欢相汉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